三車和尚的典故誰有

2021-05-25 15:57:54 字數 4283 閱讀 7512

1樓:

故事典故:

唐朝時有乙個著名的「三車和尚」,當年玄奘大師去西域取經,途經印度北部已是冬天,要翻越雪山,到另乙個國度。山上除了冰雪,連乙隻飛鳥也見不到。當他爬到山頂時,驚奇地發現,白雪覆蓋的山頂上裸露出一片黑土。

玄奘仔細察看這片泥土,發現了幾絲粗長的頭髮。於是順著頭髮挖去,他想一定有高人在這裡入定。他把埋在地下的人挖了出來。

只見那人雙目閉合,盤腿而坐,有一老僧在入定,頭上、身上長滿了野草。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

老僧睜開眼,茫然問:你是誰啊?玄奘大師說:

小僧玄奘,你老在此入定多久了?老僧眯眼想了想說:是某某年間在此結廬入定,是等紅佛(釋迦牟尼佛)傳我《瑜伽師地論》。

玄奘大師說:釋迦佛已經涅磐1000多年了。

老僧答:那就等白佛(彌勒菩薩)出世。玄奘說:彌勒佛出世還須四十六億七千萬年,這樣吧,《瑜伽師地論》小僧玄奘我就可傳,不如你現在轉世投胎,等我從天竺取經歸來跟我學習,如何?

老僧入定觀照後點頭應許。當下便按照玄奘大師的指點,去皇宮投胎做皇太子,等待玄奘大師的歸來。

十九年後,玄奘大師歷盡千辛萬苦跋涉五萬里,從西域取經歸來。到皇帝那裡去尋找轉世的老僧。當時的皇帝是唐太宗,他很驚訝,對玄奘說:

我沒有十九歲的皇太子啊!後來一查,老僧投胎投錯了地方,投到了當朝大臣尉遲恭的家中。於是傳詔下去,將那個青年宣來,令其隨玄奘出家。

其時老僧因投胎隔世之迷,他已經習慣了紙醉金迷的生活,堅決不同意出家。皇帝怒曰:不出家就賜死!

那青年沒辦法,只好同意,但提出條件,必須隨行三個馬車:一車載金銀元寶,一車載酒,一車載美女。玄奘大師心中有數,點頭默許。

於是,乙個熱鬧有趣的場面出現了:乙個英俊的青年騎著高頭大馬,後面轟轟隆隆跟著三輛大馬車,財寶醇酒加美女,好不招搖壯觀!街上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三車和尚」的「美名」一時傳遍了大街小巷!

當時車隊行至設壇剃度的寺廟,一聲洪亮的鐘聲傳來,驀然驚醒了老僧阿賴耶識中沉睡的記憶。他畢竟刻苦修學多生多世,晨鐘暮鼓的靈性一觸即發。他當即翻身落馬,痛苦懺悔,從此虔心重皈佛門,發奮修行,成為玄奘大師的座下**,法號窺基。

窺基法師因為根基深厚,修行刻苦,後來成就很高,證得菩薩果位。有一次,他到終南山拜訪律宗著名高僧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因為持戒甚嚴,功德很大,感動天人供養,每天中午都有天人天女下來送飯。

但奇怪的是,窺基法師來了之後,再也沒見天人下來。

到了晚上,道宣律師整夜打坐,夜不倒褡。窺基大師卻倒頭便睡,並且還打呼嚕,鼾聲如雷。第二天,道宣律師說他:

出家人的規矩,不打坐也該吉祥臥,你又打呼嚕又翻身,又伸胳膊又撩腿,吵的一夜不清閒。

窺基說:是你不清閒我才一夜沒睡好!你腰裡那個蝨子,就咬你一口,你就想捏死它,後來想想不能殺生,你就把它扔到地上。

手也太重了,跌斷了它一條腿,它痛的「哎喲,哎喲」的,哭罵了一夜,吵死我了!

道宣律師一聽之下,瞠目結舌。不禁大生慚愧,默然不語。等窺基大師一走,中午天人又來送飯。

道宣問:為何昨天中午不來?天人大呼:

這幾天可整個山頂祥雲籠罩,金剛**布滿空中,我們欲界天的小天人**進得來啊!道宣再次愕然,方知窺基大師是位大菩薩!

擴充套件資料

窺基(632年-682年),京兆雍州長安人(今陝西西安),唐代著名高僧,唯識宗創始人。俗姓尉遲,字洪道,又稱靈基、乘基、大乘基、基師,或單稱基,法名「窺基」,被尊稱為「慈恩法師」。貌魁偉,稟性聰慧。

十七歲出家,奉敕為玄奘**,入弘福寺,後移住大慈恩寺,從玄奘習梵文及佛教經論。或謂窺基初拒玄奘之命而不斷世欲,行駕三車相隨,前車載經論,中車自乘,後車載家妓、女僕、食饌,遂有「三車法師」之稱。

窺基與師玄奘參與譯經,玄奘譯唯識論時,與神昉、嘉尚、普光三人共同檢文、纂義,以議不合,玄奘乃遣出三人而獨留窺基,遂參糅十大論師之釋論而成一本,即成唯識論。

後遊太行、五台山,宣講**,及返慈恩寺傳授玄奘之正義,著述甚多,時稱百本疏主,或百本論師;而以唯識論為宗,故又稱唯識法師。窺基的著作有《法苑義林章》、《瑜伽論略纂》、《百法明門解》、《因明入正理論疏》、《攝大乘論鈔》、《勝宗十句義章》等。

主要學說

窺基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和**玄奘法師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型奉獻給了譯經事業,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占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

玄奘譯籍中標明窺基筆受的,有《成唯識論》十卷、《辨中邊論頌》一捲、《辨中邊論》三卷、《唯識二十論》一捲、《異部宗輪論》一捲、《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卷。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成唯識論》的翻譯。

這是一部解釋世親所造《唯識三十論》而屬於集注性質的論書,是中國傳譯瑜伽學一本十支中的主要一支。世親造《三十頌》時,沒有造釋就去世了,後經親勝、火辨等諸論師相繼作釋。

他的學說思想異常豐富。然而,由於學術界一直以為唯識宗是以移植印度瑜伽行派為特色的,加之對於印度瑜伽行派的真實面目,特別是流派發展並未完全搞清楚,因此,現存於窺基著作中的那些內容是承襲印度佛教的,哪些又帶有若干獨創性的,都無法進行清晰界定。

另外,玄奘大師沒有專門著述論述自己的思想,其許多思想創造也有賴於窺基著述得以儲存。窺基在唯識宗教義體系化、系統化方面的貢獻,截止目前在漢傳佛教系統中仍然是後無來者的。換言之,如果沒有窺基的著書立說,如果沒有窺基的不懈努力,印度的瑜伽行派思想是不可能發展為中土的慈恩宗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小廝忽報說玄奘法師登門化緣,尉遲宗將軍忙迎進玄奘法師,頂禮拜過。玄奘法師說自己貿然造訪,是有事相求,還望將軍不吝布施。尉遲宗聽後慷慨地說,齋供佛門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宿願,請大師明示,一定有求必應。

玄奘法師說道:「幾日前令公子與貧僧有緣相識,我觀他相貌堂堂,器宇非凡,頸有玉枕,十指皆盤折如印,實為佛門大器。故欲度之為僧,為我佛門立一無量功德,還望將軍成全。」

尉遲宗聽後直覺得熱血沸騰,頭上熱氣直冒。他怎麼能捨得放愛子去出家呢?因此訕訕地說:「犬子一向粗野,怎麼配大師度他?」分明捨不得愛子出家。

玄奘法師說,像窺基這樣的將門佛子,非將軍無人能生養;除貧僧無人能發現,實為難得的僧才啊!將軍如果愛他,就應當幫助他。有道是一子出家,七祖成佛。

這是蓋世功德,浩瀚福田。於國有益,於家有望,於人有利,於己有德。望將軍三思,說一不二。

一席話說得尉遲宗心悅誠服,思前想後,在情在理,何況他早已說過有求必應的話,因此當下同意了。不料,早在門外聽了很久的窺基突然闖了進來,大聲說:「我不願意!」

又隔了幾日,玄奘再次來到將軍府。隨身還帶來了乙個西域神童。將軍便命窺基出來拜見法師,並要他把自己寫的兵書帶上,當面向法師誦讀請教。

窺基不敢違抗父命,只得帶上兵書,出來拜見法師。玄奘法師說:「聽說公子寫有數千言的兵書,貧僧今日特來欣賞,請公子念來聽聽,以飽耳福。」說完目視身邊的童子,要他留神注意。

窺基不知就裡,洋洋得意地誦完他自己寫的兵書。玄奘待他念完之後,就對尉遲宗將軍說:「公子所誦的是無名氏所寫的古代兵書,不足為奇。」

將軍不信,玄奘說如果不信,可叫這名童子誦來,他早已讀過此書。童子依言一字不差地誦了出來。

尉遲宗將軍聽了,勃然大怒,罵兒子欺世盜名,喝令將此逆子關禁閉。玄奘法師立刻替公子求情,說與其這樣,不如讓我度他出家,將軍這才答應免於懲罰。這時窺基早看出玄奘的用意,執意不從,玄奘「化緣」又一次失敗。

後來,玄奘討得了皇帝要窺基出家的詔書,終於將窺基「逼」入佛門。

窺基無奈之下出家,氣哼哼地說:「你一定要我出家也行,不過我有兩個條件,若答應了我即刻出家,否則我寧可伏劍而死,也不出家為僧。」

玄奘問道:「哪兩個條件?」

窺基說:「我要吃酒吃肉,不斷葷血;我要美女陪伴,不斷情慾。」

話未說完,將軍氣得一迭聲地直罵:「逆子!這那像和尚,分明是酒囊色鬼!」

兒子也不示弱,抗聲說:「若不依從,我立刻飲劍而亡!」說著便嗖地抽出了腰間的寶劍。

玄奘法師忙將袍袖一拂,止住窺基說:「不必性急,我佛慈悲為懷,大開方便之門,貧僧依從你就是了。」將軍不解地望著法師,玄奘又不便說明緣由。

第二天,窺基果然應諾出家。這時窺基年僅十七歲,正式受度為玄奘的入室**,便隨玄奘遷入大慈恩寺。窺基出家後,有一段時間,他喜愛四處遊玩。

出行時有三輛車子,一車裝滿美酒,一車裝美女,一車裝佛經,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三車和尚」。

從此,窺基開始了他的弘法生涯,找到了他的人生歸宿。窺基對佛學的修養漸趨深入之後,便不再有早年的放浪狂狷之風,在玄奘的悉心培養下,皈心佛法,風儀嚴整,勤奮著述,終於成為一代宗師。

佛慈悲為懷,大開方便之門,貧僧依從你就是了。」將軍不解地望著法師,玄奘又不便說明緣由。

第二天,窺基果然應諾出家。這時窺基年僅十七歲,正式受度為玄奘的入室**,便隨玄奘遷入大慈恩寺。窺基出家後,有一段時間,他喜愛四處遊玩。

出行時有三輛車子,一車裝滿美酒,一車裝美女,一車裝佛經,所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三車和尚」。

從此,窺基開始了他的弘法生涯,找到了他的人生歸宿。窺基對佛學的修養漸趨深入之後,便不再有早年的放浪狂狷之風,在玄奘的悉心培養下,皈心佛法,風儀嚴整,勤奮著述,終於成為一代宗師。

誰有成語典故按朝代分類的,誰有成語典故按朝代分類的? 5

若舞飄逸 成語典故較多揀選一部分 雞鳴狗盜 戰國,孟嘗君 邯鄲學步 戰國,燕國 奇貨可居 戰國,呂不韋 一字千金 戰國,呂不韋 遠交近攻 戰國,秦國,范雎 指鹿為馬 秦朝,趙高 義不容辭 三國,張昭,孫權 投鼠忌器 三國,曹操,劉備,漢獻帝 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 形成 流傳的故事傳說。成語有很大一...

和尚的故事告訴人們什麼道理三個和尚的故事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 寺廟失火 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後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人心齊,泰山移。只要相互合作,辦事效率就會大大提公升,如果各自斤斤計較,互不相讓,則辦事效率大打折扣。這個故事既批評了 三個和尚沒水吃 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後思想,又提倡了 人心齊,泰山移 的社會新...

和尚的故事的大概意思三個和尚的故事的大概意思

大概意思是 要做好 做成一件事情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同事之間要相互協作,相互補台,而不是坼臺,共同把工作幹好。第二,這也說明了單位內部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做重要性和必要性。故事原文 山上有座小廟,廟裡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 念經 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淨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