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誰寫的

2021-05-23 13:25:31 字數 3424 閱讀 3731

1樓:金牛咲

蘇軾。出自北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全詩為: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譯文: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

原因是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治了。旁人若果對此不解,笑問此言:「似高還似痴?

」那麼請問,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北宋熙寧六年(2023年)春,蘇軾出任杭州通判時,從富陽、新登,取道浮雲嶺,進入於潛縣境「視政」。於潛僧慧覺在於潛縣南二里的豐國鄉寂照寺出家。寺內有綠筠軒,以竹點綴環境,十分幽雅。

蘇軾與僧慧覺遊綠筠軒時,寫下了這首《於潛僧綠筠軒》。

思想主題:

此詩借題「於潛僧綠筠軒」歌頌風雅高節,批判物慾俗骨。詩以五言為主,以議論為主,並採用了散文化的句式以及賦的某些表現手法,於議論中見風采,議論中有波瀾,議論中寓形象。

賞析:此詩第一段的特點是:出語精警,議論精闢,發人深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全是詩人議論,雖出語不凡,但若直由詩人議論下去,便有平直之嫌,說教之譏。因而下段重開波瀾,另轉新意。

下面是詩人對俗士的調侃和反詰:名節高的人難得厚富,厚富的人難得名高;做官的人無暇學仙,得道的人無暇做官;食肉的人無高節,高節的人不食肉;兩種好處都不能兼得,多種好處就更不能兼得了。

這首詩以五言為主,以議論為主。但由於適當採用了散文化的句式以及賦的某些表現手法(如以對白方式發議論等),因而能於議論中見風采,議論中有波瀾,議論中寓形象。

2樓:康康羊羊羊

蘇軾(蘇東坡)寫的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這是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集》裡的名句。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3樓:牙佳日月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在當時的生活很喜歡竹子,他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來給他作伴.對竹子有很高雅的品味,把竹子放在生活中是他的最愛。

4樓:cancer佳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為什麼古詩詞裡講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5樓:東方的炊煙

出自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很喜歡竹子,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對居住環境都有相當高雅的品味, 這是對竹的高度評價,自古就有梅,竹,菊,蘭歲寒四友。把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著超凡脫俗,清新高雅。

這句也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相輔相稱。 中心思想:表達了詩人超凡絕塵處有如天上的謫仙,而天真樸拙處又像乙個村夫。

有那種貴族式的尊貴驕氣。

竹,以神恣仙態,瀟灑自然,素雅寧靜之美,令人心馳神往;以虛而有節疏疏淡淡,不慕榮華、不爭艷麗、不媚不諂的品格,與古代賢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的情操相契合。古人有「君子比德於竹」之名言,這與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相吻合,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社會倫理範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是中華民族優秀品格和情操的寫照,也是中國文化深深浸透竹的印痕之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寧肯不吃肉,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作伴。

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很喜歡竹子,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對居住環境都有相當高雅的品味, 這是對竹的高度評價,自古就有梅,竹,菊,蘭歲寒四友。把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著超凡脫俗,清新高雅。

這句也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相輔相稱。

居住的地方必須有竹子生長,哪怕那裡離鬧市太遠而沒有肉吃;沒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點力氣,而沒有竹子的居所就會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7樓:匿名使用者

竹子象徵著高潔,高雅的品格和情趣。而肉相對而言是俗人的代表

8樓:楊長清

這就是精神生活高於物質生活的表現。安閒清幽的生活比大魚大肉更安逸。不一定非得是竹,林和靖偏愛梅,陶淵明偏愛菊,周敦頤獨愛蓮。

9樓:20081229_貓

出自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其實這句話非常通俗易懂,人們天生對竹子有好感,認為竹子是有氣節的象徵,不肯折腰,竹子在植物中被稱為君子,所以寧可吃的飯裡面沒有肉,也不能在生活中缺少了應有的氣節,人爭一口氣,所以人活著應該有骨氣。尤其過去的人更看重人的氣節。

很多民族英雄就是寧願英勇犧牲,也不要丟掉自己民族應有的氣節。

10樓:追風的孩子

松,竹,梅歲寒三友,梅,竹,菊,蘭四君子

11樓:花之摯友

肉代表錢財,竹代表清貧。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什麼意思

12樓:大野瘦子

意思是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沒有竹子的地方。

出自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

全文如下: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意思為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原因是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治了。

13樓:流光異世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很喜歡竹子,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

對居住環境都有相當高雅的品味, 這是對竹的高度評價,自古就有梅,竹,菊,蘭歲寒四友.把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著超凡脫俗,清新高雅。這句也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相輔相稱。

14樓:艾艾the蘭溪

蘇軾非常喜歡墨竹,因為竹子是君子的象徵,蘇軾希望以竹子自比,寧願吃飯的時候沒有肉,也不能居住的地方沒有墨竹

滿意請採納,謝謝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意思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意思是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 於潛僧綠筠軒 拓展資料 全詩 於潛僧綠筠軒 宋代 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

明月松間照牆角數枝梅不可居無竹所填的詩句中出現的三種植物常常被稱為,因為他們都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歲寒三友 一般作者藉以松竹梅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它們雖係不同屬科,卻都有不畏嚴霜的高潔風格。它們在歲寒中同生,歷來被中國古今文人們所敬慕,而譽為 歲寒三友 以此比喻忠貞的友誼。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

如果知道花開了是要落的,那是不是寧可它無花無果 四季常青

如果知道花開了是要落的,那是不是寧可它無花無果 四季常青?怎麼能這樣想,開花好漂亮,可以欣賞的 如果知道花開了是要落的,那是不是寧可它無花無果 四季常青有花才有果實 如果知道花開了是要落的,那並不是寧可它無花無果 四季常青。畢竟花開有鮮豔的時候 花開而落是生命的乙個程序,開花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美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