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不妄喜,敗不惶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出自

2021-05-02 15:50:47 字數 2796 閱讀 6546

1樓:百態百觀

出自《史記》。

原句:勝,不妄喜;敗,不惶妥;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爾等得指日可待也!

翻譯:贏了,不要太高興;輸了,也不要太氣餒。心有大志但表面平靜如常的人,才能做大官,有很好的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從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創作,14年後才得以完成。

《史記》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具體介紹如下:

1、本紀

2、表用**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書記述制度的發展,包括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

4、世家

記述子孫世襲的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等重要人物事蹟。

5、列傳

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蹟和少數民族的傳記,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孫子兵法》。

原文是: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 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解釋:贏了,不要太高興;輸了,也不要太氣餒。 心有大志但在表面卻很平常(看不出來)的人,可以封很大的官。

《孫子兵法》又名《孫子》、《孫子兵書》、《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歷來受到兵家的重視。

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

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后又著問答多篇。

3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出自《史記》: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順,不妄喜,乃看透得失,明憂樂之義;逆,不惶餒,是執著之中,心態平淡;安,不奢逸,為有進取之心,明取捨之道;危,不驚懼,非自信坦然,鎮定自若者,不能為也!

電視劇《血色浪漫》,鄭桐送給鍾躍民的那句臨別贈言:勝,不妄喜;敗,不遑餒;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相關例句

1、勝不驕,敗不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孫臏《孫子兵法》

2、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擾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孫子《始計第一》

3、一個人應該:活潑而守紀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魯莽,倔強而有原則,熱情而不衝動,樂觀而不盲目。

——馬克思

4、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諸葛亮

5、心無所往而罔,心無所妄而忘,心無所望而亡。

——李宮俊《李宮俊是誰》

4樓:萌新小主

出自《史記》。

一、全文

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順,不妄喜,乃看透得失,明憂樂之義;逆,不惶餒,是執著之中,心態平淡;安,不奢逸,為有進取之心,明取捨之道;危,不驚懼,非自信坦然,鎮定自若者,不能為也!

二、簡介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三、作者簡介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5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

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裡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意志力是什麼?意志不能左右戰場的勝負,勝利的真正意義在於,一旦與敵人交戰,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勝不妄喜,敗不惶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此為大意志,大氣魄。其實,重要的不是在於“家傳寶箭”,老將軍用‘上將軍’的要旨來訓導兒子,兒子卻以士兵的心胸揣度成敗。兒子戰死的原因在於,“寶箭”的祕密根本沒有被認識。

「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故可百戰不殆矣」是什麼意思

身為一名大將,不先考慮勝利之後的事情,先考慮失敗後的局面,就可以百戰百勝了。先慮敗的人,雖然也可能是在想失敗之後的下場,但也有在想 可能在哪些地方失敗 於是可能提早採取措施規避出錯風險。出自兵家 孫子 謀攻篇 中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意思是說,在軍...

歐陽修不喜釋氏翻譯,歐陽修不喜釋氏 譯文

可以說清楚一點兒麼?歐陽修不喜釋氏 譯文 歐陽文忠公不喜釋氏。士有談佛書者,必正色視之,而公之幼子字 和尚 或問 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 所以賤之也,如今人以牛驢名小兒耳。問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注釋 歐陽文忠公 即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歐陽修,他死後諡 文忠 釋氏 佛教,因為佛教創始人為鯿...

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什麼意思

你好,這三句話說的是個心態。隨緣自在,是指一切隨緣,自由無慮。不悲不喜,指的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保持內心平靜。晴天,既不是陰天,也不是雨天,這裡說的是心態積極,陽光普照。滄海桑田,我心不驚,安穩自然,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是什麼意思 看淡世事滄 來桑,內心源安然無恙。人生,說到底,活的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