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反覆詠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請簡析其作用

2021-04-21 15:47:09 字數 1734 閱讀 7407

1樓:韓筱湮

這是一首樂來府詩,雖然沒有了源樂律可依,但卻自成一格,具有歌行體的特點,即音韻流暢激揚,節奏回環往復,情感逐次昇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既是作者詠歎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誌。它在第一段出現,像邢台資訊港www,jinshixun,com nn01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現,承前啟後:

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發後面的「其險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現,曲終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關心之意,溢於言表。從形式上看,每次撥出這句話,都完成了一種韻律的轉換,即抒情、議論和描寫之間的交替。

《蜀道難》中三次重複反覆永寫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有什麼作用

2樓:康康楹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

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

3樓:電腦玩家周邊

個人意見:李白的詩,恣意狂放,多次的重複一方面強調,另一方面有層次遞進的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增加感情的傾訴,更加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事情與感情

《蜀道難》中反覆三次出現「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什麼作用?

5樓:小薇薇

1、作用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間隔反覆。一唱三歎。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感情逐步加深。

第一次出現,是寫蜀道開闢之難;第二次出現,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是寫國情之險惡。

2、原文簡介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盪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巨集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3、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

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一年至天寶三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6樓:殘冥不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

蜀道難詩中三次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每一次含義有什麼變化?作用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覆),主旨句「蜀道難」三現: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因為它每出現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之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

蜀道難全詩最後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得唐朝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 劍閣銘 中 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的語句,目的在於勸人引以為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實的內涵 深厚的意...

《易水送別》全詩《送別》全詩內容是什麼?

易水送別 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創作的一首送別詩 易水送別 即 易水送人 全詩如下 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送人 出自唐代詩人這駱賓王。唐高宗儀鳳三年 678 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儀鳳四年 679 六月,改元...

徐志摩偶然全詩徐志摩的《偶然》全詩內容是什麼?

一 偶然 全詩如下 偶然作者 徐志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二 寫作背景 偶然 徐志摩詩歌 該詩寫於1926年5月,初載同年5月27日 晨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