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熱風對農作物有什麼影響,氣候變化對農業具有什麼樣的影響

2021-04-18 04:50:22 字數 5641 閱讀 8514

1樓:半山樹

氣候變化對全球農業的影響

農業生態系統是一種受人類強烈干預的人控系統,也是自我調節機制較為薄弱的生物系統,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承受者和受害者.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的影響即有不利方面,也有有利方面,它給農業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兼而有之.

4.1 co2濃度對農業的影響 4.1.1 co2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co2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在一定的範圍內,co2濃度公升高,植物生長加快,所以有人認為大氣中co2濃度公升高,將會大幅度提高植物的生產力.但也有實驗表明,許多植物在高co2濃度下有一段加速生長,之後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21].

這可能是與植物的不同光合代謝途徑有關.c3植物(如小麥、水稻、大豆等)對co2濃度公升高呈較高的正反應,但c4植物(如玉公尺、高梁等)對co2濃度增加的反應較弱.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co2濃度公升高,對農作物是有利的.

但氣候變化會導致一系列生態因子的變化.實驗研究表明,大氣中co2濃度加倍,主要分布於溫帶、**帶和濕潤熱帶地區的c3植物會受益增產,而主要分布於半乾旱熱帶(非洲)的c4植物產量則會受到影響,並且前者的受益並不一定能補償後者的損失.在全世界糧食產量中,c4作物僅佔到20%,但在國際市場上交易的糧食中,c4作物佔到75%以上.

如玉公尺在國際市場上交易量最大,其是全球飢困地區的主要食物.因此,氣候變化對c4作物產量的影響,將會使某些地區饑荒加劇。 4.

1.2 co2濃度對作物品質的影響

co2濃度的公升高可能會導致農作物品質的下降,因為co2濃度高的情況下,作物吸收c將增加,而吸收的n減少,體內c/n比公升高,蛋白質含量將降低,作物品質降低.這一點已有實驗證實:大豆和小麥在co2濃度倍增條件下實驗,結果大豆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分別下降2.

3%和0.83%;冬小麥籽粒粗蛋白和賴氨酸分別下降12.8和4%。

這樣人類人均需求的糧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滿足自身的營養.同樣,農業害蟲可能也要攝取更多的植物才能滿足其營養需求,蟲害可能由此加重.這方面尚無實際研究資料.

4.1.3 co2濃度對水分有效性的影響

由於co2濃度公升高,植物較容易獲得co2,因此氣孔開放程度將變小,開放時間也可能縮短,這樣植物蒸藤作用將減弱,植物體耗水降低,土壤水分利用率將提高,這對於旱半乾旱地區的農作物可能是有益的。但由於溫室效應,co2濃度公升高,氣溫也公升高,水分蒸發速度會加快.這種蒸發加快和蒸藤減少是否能達以平衡,目前尚難以預料。

有人認為總體耗水可能增加,起碼在某些區域可能是這樣。 4.2

氣候變化對作物布局和面積的影響

溫室較應會使大氣溫度公升高,這樣對熱量有限的地區來說,可以延長生長季節,這一趨勢有著極地化和高山化的發展傾向,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這種變化可能是明顯的。就象前面講的植被地帶會因氣候變化而北移一樣,農業區也會大幅度北移,因熱量不足而分布區受限的作物的分布北界也會大幅北移,山地分布上界會向上移動,這樣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的作物布局和面積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方面已進行不少的模擬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若平均氣溫公升高1℃,作物的北界一般可以向北移動150~200km,而海拔向上移動150~200m。對冬小麥和玉公尺的分布區變化問題已有多人做過研究.在歐洲現在的氣候條件下,玉公尺作物(指要收穫成熟種子的玉公尺,不包括只收青穗的玉公尺)需要氣溫≥10℃的天數850d,其分布北界位於英格蘭的南部.

當大氣中co2濃度加倍後,研究認為,其北界移至莫斯科的南部,有的模型**北移幅度更大。儘管不同模型**結果有異,但其趨勢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在co2濃度公升高,氣溫增加的情況下,一些作物分布北界要向北擴充套件,面積可能增加.按常理,這些作物的總產量應增加,但這必然是要將一些其它用途的土地轉為農田,比如原因熱量不足不宜作為農田的草地、林地等要開墾,這樣在作物產量增加的情況下,林產品和畜產品可能會減少,為人類提供的總產品是否增加,尚是問題.

由於農業帶北移而增加的農作物面積在不同的區域或國家的相差懸殊,而且受政策影響甚大,所以,作物格局在未來幾十年中究竟如何變化,難以確切**。 4.3 氣候變化與農業氣候災害對農業影響

最大的可能是極端氣候條件,比如乾旱、風暴、熱浪、霜凍等,全球氣候變化,對這些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有什麼影響,目前知道的甚少。某些研究認為,氣候變暖會使熱帶風暴增強,從而對低緯度地區,尤其是海岸線上的農業有重大影響.有人認為,氣溫公升高,大氣熱浪將會頻繁發生,從而影響農業生產,在熱帶**帶地區更為突出.

象冬小麥主產區的乾熱風可能會使小麥大幅減產。由於氣溫公升高,大氣層中氣流交換增強,大風天氣會增加,風暴頻率和強度都會有所增強,某些區域(如我國黃土高原地區)風蝕作用導致水土流失會加劇,而影響農業生產.再則溫度公升高,會使某些要求低溫春化階段的作物受到一定的影響。

還有人認為,大氣溫度公升高後會導致土壤耗水量加大,尤其是植被覆度低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耗水量會更大,旱災會更嚴重地發生而危脅農業的發展。這些方面的影響程度尚難確切估計。

4.4 氣候變化與農業病蟲害

就象植被地帶和農作物帶北移一樣,全球氣候變暖會使農業病蟲的分布區發生變化.低溫往往限制某些病蟲害的分布範圍,氣溫公升高後,這些病蟲的分布區可能擴大,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同時溫室效應還使一些病蟲害的生長季節加長,使多世代害蟲繁殖代數增加,一年中危害時間延長,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分析表明,在美國對豆類等作物嚴重危害的害蟲———馬鈴薯葉蝗,當氣候變暖時,越冬蟲口密度加大,假定作物種植時間不變,其危害時間提旱,這可能導致作物大面積受害.玉公尺螟對豆類的危害也會因提前取食而加重。另外,在溫帶地區某些病蟲害目前危害程度不大,但若溫度公升高,危害會加玉公尺面積的變化重,比如馬鈴薯枯萎病由於目前夏季氣溫較低而對馬鈴薯危害不大,但當平均氣溫公升高4℃時,馬鈴薯會因此病而損失產量15%。

全球平均雨量增加和平均濕度的變化會對病蟲害及它們的天敵發生什麼影響,目前尚不知.溫度和水分變化很可能導致害蟲種間及它們的天敵間種群相互作用關係發生變化。 4.

5 海平面公升高對農業的影響

co2濃度的公升高可能會導致農作物品質的下降,因為co2濃度高的情況下,作物吸收c將增加,而吸收的n減少,體內c/n比公升高,蛋白質含量將降低,作物品質降低.這一點已有實驗證實:大豆和小麥在co2濃度倍增條件下實驗,結果大豆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分別下降2.

3%和0.83%;冬小麥籽粒粗蛋白和賴氨酸分別下降12.8和4%。

這樣人類人均需求的糧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滿足自身的營養.同樣,農業害蟲可能也要攝取更多的植物才能滿足其營養需求,蟲害可能由此加重.這方面尚無實際研究資料.

4.1.3 co2濃度對水分有效性的影響

由於co2濃度公升高,植物較容易獲得co2,因此氣孔開放程度將變小,開放時間也可能縮短,這樣植物蒸藤作用將減弱,植物體耗水降低,土壤水分利用率將提高,這對於旱半乾旱地區的農作物可能是有益的。但由於溫室效應,co2濃度公升高,氣溫也公升高,水分蒸發速度會加快.這種蒸發加快和蒸藤減少是否能達以平衡,目前尚難以預料。

有人認為總體耗水可能增加,起碼在某些區域可能是這樣。 4.2

氣候變化對作物布局和面積的影響

溫室較應會使大氣溫度公升高,這樣對熱量有限的地區來說,可以延長生長季節,這一趨勢有著極地化和高山化的發展傾向,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這種變化可能是明顯的。就象前面講的植被地帶會因氣候變化而北移一樣,農業區也會大幅度北移,因熱量不足而分布區受限的作物的分布北界也會大幅北移,山地分布上界會向上移動,這樣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的作物布局和面積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方面已進行不少的模擬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若平均氣溫公升高1℃,作物的北界一般可以向北移動150~200km,而海拔向上移動150~200m。對冬小麥和玉公尺的分布區變化問題已有多人做過研究.在歐洲現在的氣候條件下,玉公尺作物(指要收穫成熟種子的玉公尺,不包括只收青穗的玉公尺)需要氣溫≥10℃的天數850d,其分布北界位於英格蘭的南部.

當大氣中co2濃度加倍後,研究認為,其北界移至莫斯科的南部,有的模型**北移幅度更大。儘管不同模型**結果有異,但其趨勢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在co2濃度公升高,氣溫增加的情況下,一些作物分布北界要向北擴充套件,面積可能增加.按常理,這些作物的總產量應增加,但這必然是要將一些其它用途的土地轉為農田,比如原因熱量不足不宜作為農田的草地、林地等要開墾,這樣在作物產量增加的情況下,林產品和畜產品可

能會減少,為人類提供的總產品是否增加,尚是問題.由於農業帶北移而增加的農作物面積在不同的區域或國家的相差懸殊,而且受政策影響甚大,所以,作物格局在未來幾十年中究竟如何變化,難以確切**。

2樓:土豆遇見熊

1.將使世界主要糧食帶向極地擴充套件,使較為寒冷的高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相應增加。

2.使中緯度地區地表的蒸發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趨於加重。

3.使低緯度的高溫和伏旱加劇

4.還會使農業病蟲大量繁殖,因此對農作物的危害也會加劇。

5.中、低緯度地區糧食產量下降。(世界上主要產糧地區是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的耕地面積有限,因此高緯度地區所增加的糧食產量遠遠不能補償其他地區糧食的減產。)

6.海平面上公升,海水會向內陸倒灌,鹽土向內陸擴充套件,使農作物生長地區的鹽漬化和沼澤化更加嚴重,靠近沿海地區的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產量下降。

7.使土地的荒漠化加劇.

氣象對農業有多大影響?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在農業生產中,講究「順天時,量地力」的種植方法,在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據其周圍自然氣候的特點,做到充分開發和利用起這些有利的氣候特點,種植適合的經濟農作物才能真正達到高產豐收的目的。在教育中人們提倡「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在農業生產中同樣的要採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光、熱、水、二氧化碳等因素是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生長中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質,所以在植物的生長期中,要確保植物對濕度、熱度和養料的**量,這樣才能保證農作物的生長達到頂峰。

天氣環境對農作物的生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每年當中都要發生很多的自然災害,氣候的變化總是讓人琢磨不透的。特別是這些年氣候的變化更是反覆無償的,像是在2023年初春時,湖南出現的凍雨現象;2023年冬到2023年,雲南等地出現的大旱現象等,都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也給農民的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傷害。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別的氣象災害,如旱澇、霜凍、冷害、冰雹、大風、乾熱風等。

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每到一年的春天就會出現惡劣的沙塵暴天氣,而且現在變的日益惡化,已經蔓延很大的一片區域。

惡劣的氣候變化,嚴重超出了農作物生長發育期間所能承受的破壞性,這就會造成農作物生長發育受阻甚至停止,對農產物的收成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降低不良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就要分析各種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時期、地理分布規律,確定為害指標,研究危害機理,探索和改進防禦氣象災害的技術方法,不斷提高農業防災減災的能力,從而降低農作物收成的受損情況,收穫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要做到「因地制宜」的種植方法,首要的就是要掌握好農田的地質和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再就是要選擇適宜在這裡種植的農作物,最後就是要良好的改善和利用周圍的環境,達到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和增產增收的雙重目的。在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煙台蘋果、萊陽梨得益於山東半島夏無酷暑,秋季降溫緩和,利於糖分積累;大澤山葡萄得益於半島中部山脈的阻擋,7~9月份降水少,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金絲小棗得益於魯北夏季炎熱,降水少,氣溫日較差大。

這些的農作物之所以能長得這麼的好,就是得益於它得天獨厚的地形、坡向、水域等自然因素十分的適合其的生長需求。現在有很多新型的農業技術對開發和調適農業環境氣候有很很大的影響,大大的提高了對光、熱、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如營造防護林和農田林網可以減少大風對農作物的傷害,增加空氣中水分的濕度、降低水分的蒸發速度;地面覆蓋保護膜可以調節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延長植物的生長季;遮陽網可以防強光、防高溫,對植物生長的刺激;建造溫室、畜禽舍、貯藏庫等氣候工程可以調控或改善動植物周圍的氣候條件,從而改變動植物的生長期限和季節,使過去許多不能生產農作物和品種得以生產,不適宜動植物生長的空閒期以利用,將低產的變高產,形成了特、優、新、稀產品的生產基地,將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轉變成為一條龍式的工廠式生產模式。

主要農作物和農作物品種有什麼區別

比如主要農作物品種是指小麥 水稻 玉公尺 大豆等。是這個級別的 農作物品種是指小麥的品種,如鄭單758啊,這種具體的由育種學家培育的品種。這個概念小於主要農作物品種 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 與2014年有什麼不同 第十五條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在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審定,申請者可以...

鉀肥對農作物有什麼作用氮肥磷肥鉀肥對農作物有什麼作用?

鉀肥對農作物的作用 一 能促使作物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質的含量,並能促進糖分和澱粉的生成。二 使核仁 種子 水果和塊莖 塊根增大,形狀和色澤美觀。三 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四 加速水果 蔬菜和其他作物的成熟,使成熟期趨於一致。五 增強產品抗碰傷和自然腐爛能力,延長貯運期限...

化肥中鎂對農作物有什麼好處

鎂是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中量營養元素,與植物體內生理反應和細胞組織結構發育有關,是構成葉綠素的主要礦質元素,直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糖 蛋白質的合成,它在植物體生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它的缺少會給植物生長帶來不開彌補的危害。化肥主要分三種,氮肥 磷肥 鉀肥,當然現在有不少複合肥料同時具有兩種或多種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