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的重點內容是什麼。有

2021-04-09 06:52:20 字數 4378 閱讀 1804

1樓:匿名使用者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上》複習提綱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3、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多數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小;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會顯著增大。

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並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容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

4、原子結構

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5、奈米科學技術:1nm=10-9m

二、質量:

1、定義: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 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3、測量——托盤天平

①注意事項

②結構:遊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樑、分度盤、指標

③使用步驟:放置、調節、稱量(左物右碼,先大後小)。

三、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ρ=m/v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係:1g/cm3=103kg/m3 。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公尺,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公尺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密度的應用:m=ρv,v=m/ρ

①鑑別物質②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體積③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質量

5、密度的測量

①原理:ρ=m/v

②量筒(量杯)的使用:視線

6、密度與社會生活

密度與溫度:溫度能改變物質的密度——熱脹冷縮

密度與物質鑑別: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複習提綱

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定義:物理學裡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2、參照物

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

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乙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運動的快慢

1、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計算公式: v=s/t ,變形得:s=vt,t=s/v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3、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4、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公尺(m)、分公尺(dm)、厘公尺(cm)、公釐(mm)、微公尺(μm)、奈米(n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時間的測量

①單位:秒,符號s

②秒錶續數:

5、誤差

①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②產生原因: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

③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④誤差與錯誤區別: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的單位:牛頓(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圖:用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的方法。

5、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五、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慣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物體慣性大小只與質量大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快慢均無關。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六、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麼這兩個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運動和力的關係:

物體不受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不變

理想情況

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不變

實際情況

物體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改變

實際情況

第十三章《力和機械》複習提綱

一、彈力 彈簧測力計

1、彈力

彈力的概念:物體由於彈性形變成產生的力。

彈性、塑性

2、彈簧測力計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標、刻度牌、外殼

彈簧測力計使用:使用前:①測量範圍②指標是否在「o」刻度③觀察分度值;測量時:注意防止彈簧指標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讀數: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重力的概念: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係是g=mg,其中g=9.8牛/千克。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g=10牛/千克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應用:重垂線

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幾何中心。

三、摩擦力

1.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為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壓力的大小有關,又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我們應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

四、槓桿

1、定義: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槓桿. 分清槓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 槓桿的平衡(槓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不轉或勻速轉動叫槓桿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3、槓桿的應用

①省力槓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 如: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②費力槓桿:l1﹤l2 f1>f2 費力省距離 如:人的前臂、理髮剪刀、釣魚杆。

③等臂槓桿: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離,能改變力的方向 等臂槓桿的具體應用:天平. 許多稱質量的秤,如桿秤、案秤,都是根據槓桿原理製成的。

五、其他簡單機械

1、 滑輪分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槓桿,故定滑輪不省力,但它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給人們帶來方便;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槓桿,故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體重的幾分之一 . 且物體公升高「h」,則拉力作用點移動「nh」,其中「n」為繩子的段數。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繩子段數的判斷:在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劃一橫線,隻數連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

3、輪軸和斜面

使用輪軸時,如果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能省力,如果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能省距離。

使用斜面時,斜面高度一定時,斜面越長會越省力。

前邊都是複習提綱 考試後邊計算題一定考 密度 或者 壓強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目錄

九年級上冊目錄 第一單元1沁園春雪 2雨說 3星星變奏曲 4外國詩兩首 寫作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5敬業與樂業 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7傅雷家書兩則 寫作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演講 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8故鄉 9孤獨之旅 10 我的叔叔于勒 11 心聲 綜合性學習 寫...

九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星星變奏曲?1.柔軟得像一片湖 把夜晚的安寧.安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內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 容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 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頂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 星星滿落天空 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在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

九年級物理問題,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

思路 高溫物體與低溫物體接觸將發生熱傳遞,高溫物體放熱後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熱後溫度公升高,直到二者溫度相同,熱傳遞停止.溫度也不再改變,若沒有熱量損失,則有q吸 q放.無論吸熱還是放熱,公式均可用 q cm t高 t低 其中 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c表示物質的比熱容,其中水的比熱容要求記住,c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