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我」,那為什麼還要為來世積德

2021-04-01 10:40:11 字數 5344 閱讀 5217

1樓:青山白樹

南傳佛教說,空而無我無靈魂,苦集滅道四聖諦,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北傳佛教說輪迴的只是「業」,並沒有乙個「我」存在,使我們發大願、生大悲、行難行之行、覺菩提智慧型,普度眾生,傳播因果律,忍辱、精進……。道不用修,但莫染汙,來世是假象,無我是真相,真相可以變成假象,假象也可以反證真相。

積德行善既是對現在的你負責,也是對未來的你負責,只不過你現在還搗不破這個破輪迴系統,那麼就只能妥協了。像我只想出離輪迴,但又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和智慧型。根本不想積德行善,別人做還好,如果自己做的話總覺得虛偽,但又不得不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好讓這個臭皮囊不會空過一生。

2樓:匿名使用者

很高興為你解答.

佛教認為「諸行無常」,一切都是變化的,因此沒有乙個類似於「靈魂」的東西會伴隨三世,也可以引申為「無我」。既然已經認為「無我」了,那為什麼「我」的今生應行善積德,以使得「我」的來生能免收痛苦?

佛教認為「諸行無常」,一切都是變化的,是指人的行為受意識的影響, 做出各種各樣的業因, 導致要承受各不相同的果報;

而我的真實本質是空相, 並不是人們所見到的肉身; 故佛祖說;「諸行無常,無我」.

既然已經認為「無我」了,那為什麼「我」的今生應行善積德,以使得「我」的來生能免收痛苦?

佛說因果迴圈是不變的真理, 只有今生多種善因, 才能來世廣結善果.

3樓:青山碧水間

樓主你好。

非常高興你來到這裡跟大家一起**;佛學博大精深、我們眾生都還沒有極大的智慧型可以如佛一般,一起**也是學習的一種。

你提到的問題,應該說在佛教中是屬於不同的層次的:

1.關於福報。佛教認為因果是「自然」規律、我們眾生在這個假有的世間輪轉就要遵守這個規律;那麼,種福報因就收福報果,這是很正常的,反之亦然。

2.關於無我。這裡要說下,說「無我」不如說「無假我亦無非我」——假有的這個「我」,四大和合的肉身,始終變壞,所以是「假有無常」;真正的自性不言「我」、但是與萬物非一非異。

福報是我、惡報也是我。

3.究竟的說,福報不長久、惡報也不長久;始終變化生滅不停。唯自性如如不動。

4.對於佛教徒來說,最終目的並不是追求來世福報,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福報不長久不究竟,說白了就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但是佛教同樣也支援人們在暫時沒有出離心(斷生死)和菩提心(度眾生)的時候為了來世福報行善積德——對於這樣的眾生來說,它暫時沒有因緣看破福禍的真相、而認為福禍真有好壞,那麼也要隨順眾生的嘛。

5.看破以後,還有福禍嗎?有,但是大修行人看福禍都是因緣所現本來不常,來福來禍都是一般,反正「我」自巍然不動就是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看法,共勉。

4樓:加內沙

嗯。。。。。。。 我可以分為兩種,大我和小我。 大我是指主宰者,小我是指靈魂。

佛陀宣說無我可以理解為世間無主宰者,世間無靈魂。因為佛陀宣說「諸行無常」,而世間一切的行都是無常的,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 因為永恆的主宰者以及靈魂是不存在的,也同時否定了靈魂以及主宰者的存在。

一切行(有為)是無常的,那麼一切(有為)法都是無我的。

無我並非否定自身的存在意義,而是告訴我們真相。 行善有兩種,一種是世間法,一種是出世間法。 一般人行善求福,這是世間法,為了能輪迴能夠更好。

而出世間法是為了解脫輪迴之苦,世間之苦的。

無我並非說既然無我就一切無所謂,而是告訴我們真相。 我們應當思維『苦,無常,無我』。不要執著於此,否則會帶來痛苦。 這就是真相。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有八識,第八識阿賴耶識好像應該說是不由生死而易變的 所謂無我指的是現在的我死後 並沒有乙個肉體的我或者這樣乙個靈魂會存在 而是通過一種變異 將我的意識存留了下來 叫做中陰身 然後中陰身在轉世入胎投胎為其他眾生 這其中並沒有乙個物質形態上的或者是永恆不變的我存在 但是我是乙個易變的概念吧

但是由於有這個阿賴耶識在 你所造作的業 會隨著「我」的流轉變化而延續 所以說 在世的時候要做善事 以後或者來生受到善報

這裡面存在著乙個因果的問題 因為佛教承認因果的迴圈 每件事情必有前因和後果 那麼業的流轉必有結果 而產生結果的同時 它又作為乙個因開始

業(這是我讀經之後的理解,有些人認同這種觀點,不過還是需要你自己來確認和評價)就是人或者眾生所造的身口意的行動 說到底是你的某種情所產生的作用 如同愛情、親情、貪戀某種物品等等 這些情會在意或者行動上產生效果 即便是沒有說出來的 但因為心裡面的念念不忘 會對你將來以及來生的性格或者行為帶來間接的影響 這個應該就是業

而在修行的路上 積累福報等等這些善的因素 是為自己修行解脫道鋪墊道路的 即便不是為了解脫 那麼種下善因 也對自己的生死輪迴是件好事 誰願意總是承受痛苦和各種感情的折磨呢?

ps:前面的概念說的不準確,還是請你仔細去看一些資料吧,呵呵 不然我可是妄語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初學,隨便說兩句哈。

我覺得金剛經對此有解釋,還有我覺得自性既空既有,「無我」是要通過修行實證的,對於佛等成就者,可以真正做到無我,但是對於我們,雖說通過佛經知道即使一切業力也是沒有自性的,但是我們沒有修行的果,知解徒爾,到真的帶業轉世時,即使嘴裡知道這是假的,沒有自性的,但因為沒有受戒,守戒,如法修行,定力不夠,心隨境轉,所以仍會看不透,苦惱不斷。所以佛希望我們仍要修善。

而且,學佛要想精進是很困難得,如果修善積福德,則給學佛創造了個好環境,不是說「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嗎?即使修行得到羅漢果的聖人也會因福不夠遇到種種劫數。

以上愚見,願拋磚引玉。

7樓:星漢無塵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因為現在的造作,行為直接影響著來生,換句話說,人的輪迴完全是由今天的業力決定的,這裡便有善有惡,依照善惡程度的不同,決定在六道中的去向.所以要"行善",因為可以"積德".以上的多是積的福德,如果這個德積的夠多的話,可以超出六道,成就羅漢,菩薩,佛的果位.

這就多為功德了.所以佛說"諸惡莫作,從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教 積德是為了什麼?

8樓:t深深海底行

佛法的修行法門,廣說即是: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如來乘)等五乘。但是,人、天善法是為了得到來世的人身、天身。

所以叫做「人天善法」;聲聞、緣覺二乘是為了解脫生死的繫縛,來世不再受生死。可以叫做「解脫法」「羅漢法」「辟支佛法」;菩薩乘是為了究竟成佛,盡未來「願成佛道,願度眾生」的心願就叫做「無上菩提心」。大乘佛法,才是真正的「成佛之法」。

也就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嚴格來說,只有大乘佛法才是佛法。

「人天善法」,修五戒十善,遠離五逆十惡,積累福德資糧,來世可得人身(十善業中,布施這一法,若是財布施,來世得富足;若是無畏施,來世得尊貴。樓主所說,僅是人天善法中的一小部分)。上述之外,若再加修四禪八定,即能得天身。

因此,五戒十善、四禪八定等法。是世間法,以其不能出離生死苦海,仍然受生世間之故(世間即三界六道)。如《優婆塞戒經》:

「諸外道等,獲得非想非非想定,壽命無量劫,若不得解脫分法,應觀是人為地獄人」(非想非非想定,是禪定的最高境界,也是世間法中最高境界)。這就是「人天善法」的侷限性。無論福德資糧再大,福報享盡終歸墜於地獄。

一切外道,最高成就只能到達天界的頂端:非想非非想天。絕無可能解脫生死。

所以,五戒十善,四禪八定等法。雖然也是佛法所必修,但是卻是「共於外道」之法,很多外道都能修證,也會把所得境界認為是「涅盤」。

「聲聞乘」,是信受佛說,在世間法中,觀行而知三界之內找不到乙個恆常不滅之「我」。由這個「無我」的智慧型而入。實證「一切法空」而斷除我見、我執、三縛結等。

因而滅盡一切法,唯餘「涅盤本際」不滅(也無法滅,若能滅,則無餘涅盤同於斷滅外道)。因此而能取無餘涅盤,能夠解脫生死的繫縛。是為「解脫道」。

「緣覺乘」,本質上和聲聞乘一樣,只是方法不同。闢支佛是因往昔已證解脫分法,生於世間時,卻無佛法住世,靠自己的深利智慧型,推十二因緣緣起性空而證無我,因此得解脫。緣覺又叫「獨覺」。

以上「二乘法」又叫小乘。以能夠解脫生死之故,不共外道。不再是凡夫。但是,以其未能觸證真心之故,不知如何進修成佛之道故。並非「佛法」而僅僅是「羅漢法」。

「菩薩乘」,是以觸證真心(開悟明心)為入門。悟後起修,直至成佛。菩薩乘因為最終的結果是究竟成佛,所以是真正佛法(成佛之法)。

這個法門,不是凡夫及二乘人能知能證,是「不共二乘」之法,當然也就「不共外道」。

如上,人天善法可以不必斷除我見。二乘法不僅可以修人天善法,而且必須斷我見、我執。但是不必開悟明心。

菩薩乘(大乘)卻是涵蓋一切法:人天善法的五戒十善、四禪八定要修;二乘人觀一切法空斷我見、觀十二因緣緣起性空要修;大乘所獨有的明心見性也要具足,菩薩五十二階位要一一修證。無量法門必須究竟圓滿,無量煩惱必須完全斷盡,是為「究竟圓滿」。

那麼,凡夫怎麼修學佛法呢?佛法廣說涵蓋五乘,嚴格來說唯有佛乘一乘。就看此人心量廣狹深淺了。

若修五戒十善是為人身、天身;是為未來際暫時的「五欲之樂」,這個人就是凡夫心性。

若修五戒十善,是為「自淨其意」,以免福德不足,罪業障道,以便早日解脫生死,是為聲聞種性人。

若修五戒十善是為人身、天身,卻不是為了享受福報,而是為了繼續聽聞佛法,修證佛法,廣度眾生,圓成佛道。這就是「大心人」,菩薩種性。

所以,學佛的目的,千差萬別。如果所得一點一滴福德善根,念念回向盡法界一切眾生,念念回向成就無上菩提。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學佛人。

除此之外,任何目的都只是「利用佛法」而已,猶如古時買櫝還珠之愚人,不取摩尼寶珠而取盛寶珠之木櫝。

另:功德一詞,是指對解脫生死或者對觸證真心有直接聯絡的身口意行。若僅僅是求福報,求平安健康等。

就算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只說「福德」而非「功德」。梁武帝造佛塔建佛寺,達摩祖師評為「無功德」即是此意。《金剛經》說:

無著布施,福德不可思量,勝於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是因為能夠「無著布施」的人,遠離四相,在解脫道中,起碼是須陀洹果,在佛菩提道中,起碼是開悟破本參的七住位菩薩,因此,無著布施已經不是福德所攝,應歸於功德。

只要是未得解脫的凡夫,就算福德廣大,多生多劫得大福報,也難免再造五逆十惡之罪生於地獄無量劫,漸次上生,若又修五戒十善,也會再生人天之中。如是迴圈往復,永無了期。因此,善也好,惡也好。

都是無量劫以來所集業種遇緣顯現,因而或造善業或造惡業,無有定向。善惡之法,亦是生滅法,名為「虛妄」。諸佛慈悲,為了令有緣凡夫暫時離苦得樂,說人天善法教導之。

並非佛法真實義。

有智之人,當修一切善法,當捨一切惡法,以期福德資糧充足,障道之罪業減輕。是為觸證真心入大乘門。為成就無上佛道而盡未來廣積善根。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鈍根小智聞一乘 怖畏發心經多劫

不知身有如來藏 唯欣寂滅厭塵勞

眾生本有菩提種 悉在賴耶藏識中

若遇善友發大心 三種鍊磨修妙行

永斷煩惱所知障 證得如來常住身

菩提妙果不難成 真善知識實難遇

一切菩薩修勝道 四種法要應當知

親近善友為第一 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 如法修證為第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法不是說無常,無我嗎?那為什麼通過一些方法如催眠,禪定等找到前世的記憶

你的問題應參考佛教的 唯識學 1 前世的記憶是無常,所謂 過去心不可得 你現在記得的也是無常,不記得的還是無常。我們現在回憶起了過去的往事,也是 現在心 在回憶,不是 過去心 在回憶。現在心 不是你之前經歷往事時的那個心,之前經歷往事的那個心早已蕩然無存,過了就永遠消失了。即使是 現在心 此時此刻在...

佛法講眾生平等為什麼還要拜佛,佛不是說眾生平等嗎,那為何還要跪拜佛祖?

因為古時候給老師問好都是要磕頭的 所以佛教也是 拜佛就是給諸位老師問好 禮敬的意思 可以看看在拜這些著名的菩薩是應該學習他們的智慧型與德行 拜佛就是給釋迦牟尼佛問好 並且要成為一名好學生 由於時間的久遠 與正法宣傳的不夠 所以會產生迷信的錯覺 拜佛的意義 為什麼拜佛?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

佛說財布施得財,那為什麼讀佛經也可以得財呢

沒說看到前世的方法,只說小時候喪失父母兄弟的,長大想知道他們在哪界,可以按方法行事,便能知道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財布施什麼時候發財?這個不一定,凡事都沒有一定的,這得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