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侵害名譽權須具備的要件有哪些?

2021-03-04 09:14:41 字數 4987 閱讀 4560

1樓:四川文典律師事務所

1、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

新聞侵害名譽權必須以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為依據,具有損害事實,才構成侵權責任。而名譽權不像財產權那樣直接有形,操作起來容易,從表面上就可以掌握。名譽權的損害是無形的,訴訟各方在理解上就會出現很大差異。

楊立新在《如何判斷新聞報道是否侵害名譽權》中講到從社會評價、精神傷害、財產損失等三個方面作為判定依據。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在新聞侵害名譽權案件中,行為人就是新聞稿件的作者(記者、通訊員)和編輯,他們撰寫稿件、編輯稿件、發表稿件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違反了《憲法》、《民法通則》等保護公民、法人名譽權的各種法律法規,也違反了有關新聞宣傳紀律和新聞職業道德準則。

3、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

違法行為和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是一種因果關係。否則,不能構成侵權。有學者認為,這種因果關係還應當是必然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因果關係。

反之,這種因果關係是偶然的,間接地,次要的則不能構成侵權要件。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新聞作者和新聞編輯在主觀上存在貶損他人,侮辱誹謗,不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不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造成了對報道物件的名譽侵害,這就是主觀上有過錯。主觀上的過錯性也是構成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要件之一。

主觀上有過錯又可分為主觀故意的過錯和主觀過失的過錯。

主觀故意的過錯:應當預見到自己的報道行為會造成對他人名譽權損害的結果,但卻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這是一種明知故犯,「明知不可而為之」 的過錯。

希望後果發生是直接故意;放任結果發生,是間接故意。

主觀過失的過錯:應當預見自己的報道行為會造成對他人名譽損害的結果,由於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致使損害結果發生。前者可以稱作疏忽大意的過失,後者是自信的過失。

主觀過失的過錯是無意的,是「不知其情而為之」的過錯。

2樓:淺淺

名譽權是指公民、法人對其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認定行為是否構成名譽侵權須在主客觀方面具備以下要件:

(一)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並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體現為以不當的言詞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誹謗(體現為披露、散布虛假事實)、披露其隱私權(體現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資訊)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權人,而未傳播給第三人,並不構成法律上的公開,行為只有公開進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權人的行為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被侵權人的名譽受到損害。

(二)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於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

3樓:匿名使用者

1、行為人實施了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2、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

3、造成損害後果。

4、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

侵害名譽權須具備的要件有哪些?

4樓:易書科技

被侵害者是特定的公民或法人名譽權只能為特定的人享有,因此,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只能對特定人實施。所謂特定是指社會公眾知道是哪個人。侵害人指名道姓地指出某人,或即使未明確指出某人,但其他人一看就知道所指的是某人,也是特定。

但如果所指的人不是特定的人,則不能構成名譽侵害。即使所指的事情與某人的行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也不為侵權。

要有名譽損害的後果所謂名譽侵害的後果指侵害人實施的行為損害了受害人的名譽。名譽權的侵害,不能以權利人的主觀認識為標準,而應以客觀標準來確定。如果某一行為對於公民的社會評價起到貶低的作用,雖然受害人本身未感覺到,也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反過來,如果他人的行為對於公民的社會評價不發生影響,即使該公民自己感到屈辱,也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人的名譽是客觀的,乙個人的自我評價也應當與客觀的社會評價相一致。在認定某一行為是否侵害名譽權時,應當根據當時的社會觀念來確定。如果對乙個人的社會評價並未降低,而只是因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脆弱,自己感受到社會與其評價不一致,這不能說他人的行為構成了侵權。

行為人有侵害他人名譽的客觀行為《民法通則》規定,「禁止以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侮辱和誹謗是侵害名譽權的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但其他形式也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其它方式欺負他人、貶損他人人格的行為。它包括:①暴力行為侮辱,即對被害人施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使其人格、名譽受到損害;②言語侮辱,即以言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謾罵等;③文字侮辱,即以大字報、小字報、漫畫等形式對被害人進行侮辱。

同時侮辱他人的行為必須是公然進行的,還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實施。誹謗是故意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誹謗的共同特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的,行為後果損害了他人的名譽。

除侮辱和誹謗外,其它形式,如假冒他人進行不法行為等,也會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大多數表現為陳述、宣揚有關他人名譽的事實。如果陳述的是虛假的事實,則可構成侵害名譽權。如果行為人陳述的是真實的事實,而造成對他人名譽權的損害的,也構成侵權行為。

例如,乙個人以前曾因盜竊被判刑,但後來改好並參加了工作,在其談戀愛時第三人出於惡意把其以前犯罪的細節向社會張揚,這種行為就是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行為人主觀上有侵害他人名譽的故意或過失如果行為人故意損害他人名譽的,構成侵權沒有疑問。對於行為人的過失行為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各國民法有不同的規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的規定: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過錯包括故意與過失,並且第106條是一般規定,因此,第106條也應適用於侵害名譽權的情況,過失也可構成侵害名譽權。

請告訴我構成侵犯名譽權的四個要件?

5樓:賣蟀

根據我國侵權行為法理論,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有四:一是要有特定的受侵犯人,二是有侵權行為的存在,三是需要有損害事實,且這種損害事實與侵權行為間存在有因果關係,四是侵權人有過錯。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侵犯名譽權的方式也可以分為四種,其中侮辱和誹謗是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侮辱行為又包括暴力侮辱、以口頭語言或者形體語言侮辱以及文字侮辱等形式。而誹謗也分為口頭和文字誹謗。另外,假冒他人姓名從事一些不道德或者違法的行為或者以口頭、書面形式宣揚他人隱私的行為以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的解釋》第七條第四款的規定對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也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好ok!大概就這些!

名譽侵權構成要件有哪些

6樓:四川文典律師事務所

1、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

新聞侵害名譽權必須以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為依據,具有損害事實,才構成侵權責任。而名譽權不像財產權那樣直接有形,操作起來容易,從表面上就可以掌握。名譽權的損害是無形的,訴訟各方在理解上就會出現很大差異。

楊立新在《如何判斷新聞報道是否侵害名譽權》中講到從社會評價、精神傷害、財產損失等三個方面作為判定依據。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在新聞侵害名譽權案件中,行為人就是新聞稿件的作者(記者、通訊員)和編輯,他們撰寫稿件、編輯稿件、發表稿件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違反了《憲法》、《民法通則》等保護公民、法人名譽權的各種法律法規,也違反了有關新聞宣傳紀律和新聞職業道德準則。

3、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

違法行為和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是一種因果關係。否則,不能構成侵權。有學者認為,這種因果關係還應當是必然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因果關係。

反之,這種因果關係是偶然的,間接地,次要的則不能構成侵權要件。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新聞作者和新聞編輯在主觀上存在貶損他人,侮辱誹謗,不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不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造成了對報道物件的名譽侵害,這就是主觀上有過錯。主觀上的過錯性也是構成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要件之一。

主觀上有過錯又可分為主觀故意的過錯和主觀過失的過錯。

主觀故意的過錯:應當預見到自己的報道行為會造成對他人名譽權損害的結果,但卻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這是一種明知故犯,「明知不可而為之」 的過錯。

希望後果發生是直接故意;放任結果發生,是間接故意。

主觀過失的過錯:應當預見自己的報道行為會造成對他人名譽損害的結果,由於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致使損害結果發生。前者可以稱作疏忽大意的過失,後者是自信的過失。

主觀過失的過錯是無意的,是「不知其情而為之」的過錯。

7樓:叢沛凝葷默

關於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般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須有傳播散布之行為,即該行為需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為系針對特定人為之;傳播內容必須有妨譽性,即該內容具有貶損他人名譽、降低他人社會評價的性質。侵害網路名譽權的具體方式有:

一是指向權利人的真實姓名、現實身份,對其進行侮辱、誹謗;二是僅指向"虛擬主體",對其背後的民事主體進行侮辱、誹謗。

(2)該行為造成了權利人名譽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一般認為,損害具有三方面的特徵:損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所產生的後果;損害具有客觀真實性和確定性;損害具有法律上的可補救性。

由於網路名譽權是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民事權利,侵害網路名譽權的行為無疑是一種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侵害網路名譽權所造成的後果或者表現是,降低他人在網路上的評價或者降低他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評價。網路環境下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判斷,因此對於乙個在網路環境下享有較高評價的人來說,更容易在網路世界獲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時候這些利益都能夠轉變為現實利益。

因此,網路社會評價的降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損害。對於網路名譽侵權,在現實生活中實行救濟的同時,也可以要求行為人在網路環境下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從而恢復受害人的網路名譽權。因此,對網路名譽權的損害也完全具備上述三方面的特徵。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網路環境的特性並沒有對因果關係理論的具體適用導致任何特殊情況,在網路名譽權侵權案件中,因果關係理論沒什麼特別要求。

(4)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通常認為,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是網路名譽權侵權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而過錯在網路名譽權侵權中的具體適用,與傳統名譽侵權無異。

侵害名譽權的排除有哪些情形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具體內容如下 1 名譽權屬於具體人格權,指民事主體就自己獲得的社會評價受有利益並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其包含三層含義 1 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指對民事主體的人格價值的一種客觀的社會評價。2 名譽權的內容是就名譽受有利益和排除他人侵害。受有利益主要表現在 其一,民事主體就自己的客觀公正之社會評價獲得精神...

侵害名譽權可以立案嗎侵害名譽權能夠立案嗎

侵害名譽權可以立案。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 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 有明確的被告 三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 理由 四 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範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麼?1 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並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

有人惡意誹謗我們,請問侵害名譽權怎麼起訴

譽權糾紛抄案件立案應提交的材料襲如下 bai一 提交起訴狀du正本乙份,並按被告人數zhi提供相dao應的副本。二 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材料。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的影印件 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影印件或由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