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的觀點是怎麼理解責任的

2021-03-04 09:14:41 字數 5150 閱讀 2998

1樓:木繹

對佛教負責——弘揚佛法、續佛慧命。

古人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樣:「佛教興衰,四眾有責。

」身為佛**,無論在家出家,男眾或女眾,除了研究佛法,如法修持外,還要負起弘揚佛法,續佛慧命的職責。但弘揚佛法先決條件,必須理解佛法,正知正見。否則,既不了解佛法,又不肯親近善知識,多聞佛法,僅憑個人世智辯聰,妄想揣測,曲解佛經,懷疑佛經,修改佛經……,甚至邪言邪語,實非弘揚佛法,而是破壞佛法;非續佛慧命,而是傷害佛教慧命。

佛教**,從聞思修。先多聞佛法,思惟理解佛法,進而修學佛法,然後將自己所理解所體驗的佛法,為人解說,輾轉弘傳,使佛法慧命延年益壽,長住世間,利益眾生。是以文殊師利菩薩,教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佛法,以增勝解,以利修行。

四十卷《華嚴經》中,文殊菩薩告善財童子言:「汝今發心,求菩薩道,為欲成就一切智,應當勤求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當念隨順,不應違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但應恭敬,勿見其過。

」善財童子依教南行,經歷一百一十個城市,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供養侍奉,多聞佛法,親受教益。最後,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十法,則以法供養居首。

法供養,即是法布施,亦是弘揚佛法。可知行菩薩道,弘揚佛法,以多聞為先,以法供養為最,不求多聞而弘法,難免曲解佛經,自誤誤人。但求多聞,不肯弘法,則有失佛**職責。

常護持寺廟,樂意當義工;應以佛法救濟人心,因為乙個人向十個人弘傳佛法,不僅十人獲益,以十人若各傳十人即成百人,以百人向橫面是對當今社會、當今世界傳播佛法,向後世是對無盡的未來社會傳播佛法。只要是佛法所到之處,只要有佛法傳流之時,你的功德就跟著傳遍,跟著傳流,那豈不是永恆而普遍的布施嗎?

希望佛教同仁,亦以此共勉,為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職責而努力。

對家人的責任----孝順父母 不僅要照顧身體和心理,最值得讚嘆的是孝順父母的慧命。這是諸佛讚嘆的大孝之行。

對親人。朋友的責任----應該多多幫助。

對待子女的責任-----言傳身教。努力把他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對社會的責任-----盡自己的努力利益眾生。

2樓:覺真網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無緣無故的,有他前世的因緣。來到這個世界,安身立命,大體做哪些,都與前世有一定的關係,具體在這世中就體現你的使命,要完成一些事業,也就是世間的「責任」,但是,佛教並不是完」宿命論「,通過修行,很多的責任都是可以改變的,通過佛教的聞思修行,可以淨化自心,提公升人格,離苦得樂,暫時和究竟的快樂都能獲得。如果從大乘道角度來說,佛教修行者的責任就是無我利他,為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圓滿無上正等覺的佛果為已任的。

3樓:心雪嫣兒

由發心中去承擔責任

經常對信徒們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要求承擔起「責任」,更忽略責任之重要性。所謂發心容易持久難,應該把發心所做之一切,看作是自己理所當然之事,就能作為個人需要承擔之一種責任。

比如說船隻遇到海難的時候,船就要沉沒了,船上的人開始逃生,但是最後乙個離開船隻的必定是船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維護船上人員生命的安全,就是責任。

所以當船長的人,甚至要與其所負責的船隻共存亡。為什麼呢?因為這也是責任。

平常認為發心是一種義務,於是開心就發心,不開心就不發心,這是一種流弊;現在,要在「發心」後面加上兩個字「責任」,因為發心就蘊含著責任。

「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家務也好,事業也好,都是我們的責任,所以,弘法利生是理所當然應該負擔的責任。什麼叫做責任?有以下

三個定義:

(一)責任是利他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佛**的責任是利他的行為,是勇者的擔當,好比船長重視其責任更甚於生命一樣。

(二)責任是本分

佛**應該為佛教、為社會、為眾生負擔責任。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佛**,理應學習佛陀之言行、行菩薩道。佛教的存亡繼絕,就是佛**的責任。

(三)責任是義務

負責任的人,都是能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學問多好,都是庸才。守衛看門,也有其責任。負責任不是你願意或是不願意,而是做人的義務。

父母生兒育女,養之教之,因為這是父母的責任。有些父母把恩愛給兒女,並不希望兒女回報,因為他把教養兒女的責任看作是義務,盡了義務才會心安。

佛**的社會責任

佛**要盡義務來承擔起責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各有其應盡的責任。也唯有盡了責任之後,才有做人的意義與價值,才能建立人格,維持人性的尊嚴。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否和諧,全在乎於組織世界最基層的人們,是否能夠負起做人的責任而定。所以身為佛**,不但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家庭、社會、國家,甚至全世界、全人類負責。而身為出家人,除了負起做人的責任外,還要負起出家人應有的責任,可謂任重道遠。

現分述如下:(一)對個人之責任——嚴持五戒、提公升自己

人是萬物之靈,頭腦靈活,思想敏捷,而且有進取的雄心,有學習的精神。所以人應該珍惜自己,愛護自己,切勿浪費此生。戒有多種,但無論出家、在家的佛**,密乘、大乘或小乘的修行人,皆以五戒為根本,可見五戒對修行學佛人的重要性。

五戒,即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是仁慈愛物,不殺害任何有生命的動物。當知有命盡貪生,不分人與畜;我們愛護自己生命,豈可以任意殺害其它生命!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有人利用宗教名義,強逼無知教徒殘殺異己的同胞,使自己失去做人的資格。

不偷盜:即是重義輕利,不貪非份之財,不謀非份之利,不利用職位令人饋贈,做到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以建立完美人格。可惜在此物質極端文明的世紀,人每為滿足自己的私慾與占有,不惜欺騙奸詐,致使社會禍患日益增、罪惡日益盛。

不邪淫:即是尚節守禮,亦能尊重他人名節。潔身自愛,不邪思,不**。

可惜目前社會,色情氾濫,非禮、**、**邪行,時有所聞;未婚媽媽,無父孤兒,舉目皆然。此皆因人心不正、邪淫墮落所致。

不妄語:即是據理實說,不歪曲事實,不花言巧語,不挑撥離間,不惡口謾罵,不妒害讒謗,以維護彼此權益,以保持人格尊嚴。可惜世人每因利慾薰心,口出狂言,或妄言虛誇,或挑撥離間,破壞人際正常關係,障礙社會正常發展,製造人間糾紛,增加社會不安。

不飲酒:即是提高理智,不吸食麻醉刺激的毒品,保持頭腦清醒,維持正常作業,不致醉酒闖禍,導致身敗名裂;不致借酒**,姦淫邪盜;不致醉酒駕駛,導致意外;不致損害健康,喪身失命。

綜上可知,殺、盜、淫、妄、酒,都是罪惡的媒介;五戒直接可以規範每個人的身心,改善自己,提公升自己。佛**推廣五戒,間接可以杜絕社會罪惡,淨化人間。

(二)對家庭之責任——行八正道、自利利他

家庭,是人生責任的開始,亦是組織社會的骨幹。社會是否健康,全視乎組織社會的骨幹是否健全而定。所以夫婦,是人倫的開始,應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信賴,甘苦與共,分擔家庭責任,專心教育子女,以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職責。

現代人隨著觀念之改變,年輕人喜歡過二人世界,既不願照顧父母,也不願意培育下一代。人畢竟是自私的,曾幾何時,親如夫婦,每因意見爭執,或因利害衝突,翻面無情,導致婚姻觸礁、家庭破碎、子女前途被毀棄、社會秩序被破壞。

目前世界各地,單親家庭愈來愈多,問題兒童大量生產,此皆因人太自私,不肯負責任之過。當知家庭是否和諧,夫婦雙方都有責任,必須互愛互助,和衷共濟。特別是在家佛**,更要負起佛化家庭的責任,以佛教的八正道作為家庭共同遵守的德目,使自己與家人,都見解正確(正見),思想純正(正思維),言行合理(正語),從事正當職業(正業),爭取合理利潤,過正常合理的生活(正命),時刻提起正念,淨化身心(正念),修習禪定,集中精力(正定),同時以八正道來培養下一代的德性,思想純正,行為端正,無不良嗜好。

所以佛**學習八正道,自行化他,不但是對家庭負責,同時對社會亦有貢獻。

(三)對社會之責任——實行布施、福利群眾

社會是大家庭,人類是社會之一份子;唯有社會安定繁榮,我們才有幸福可言。否則,社會動亂不安,人必憂心彷徨。所以身為社會乙份子的我們,絕對有責任安定社會、造福社會以及服務社會。

我們誠應以感恩圖報之心,來回饋社會。

特別是佛**,更要盡個人的智慧型與力量來安定社會、服務群眾。不管是慈善福利,或是文化教育事業,皆應參與,貢獻自己乙份力量;或弘揚佛法,給予市民提供精神食糧。佛**應以「不為一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而自勉,為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職責而努力!

(四)對世界之責任——推廣慈悲、促進和平

不少人欠缺慈悲,不肯互相包容、尊重,反而互相侵犯,人為的災害層出不窮,所造成的傷害未能引起人間的同情與警惕,反而刺激野心家發明先進之**;人間失去溫暖與和諧,社會失去關懷與照顧。基於人心的貪瞋,造成種種災害的禍患,使人的四周充滿危機,使人的生命財產毫無保障;由於共業所感,水災、火災、風災、交通意外、****,以及人為殺害,頻繁降臨人間,真是多災多難!

在佛教觀點:「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則「正本清源」,就應該提倡慈悲,擴充套件人的愛心,轉移人的貪瞋痴,成為不貪、不瞋、不痴的善根。則善因善果,自可化解天地戾氣,達至心靈上之和諧,社會間之和平!

何謂慈悲?慈悲,是人性的摯愛;慈悲,是人類至極的和諧。《法華經》說: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大慈悲心是。」至於慈悲的內容,不外是拔苦與樂。故《大智度論》雲:

「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凡能互愛互助,解除對方痛苦,給予對方快樂,就是慈悲。

(五)對佛教之責任——弘揚佛法、續佛慧命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樣,「佛教興衰,四眾有責」。身為佛**,除了研究佛法、如法修持外,還要負起弘揚佛法,續佛慧命的職責。但弘揚佛法的先決條件,必須理解佛法,正知正見。

先多聞佛法,思惟理解佛法,進而修學佛法,行菩薩道。弘揚佛法,以多聞為先,以法供養為最。不求多聞而弘法,難免曲解佛經,自誤誤人。

但求多聞,不肯弘法,則有失佛**之職責。能勤求多聞,深入理解佛教經典,進而如法修行,在解行並進中弘揚佛法、續佛慧命,以盡佛**對佛教應盡之責任。

心存慈悲,處世做事能情理兼顧,一定達致和諧效果。若內心充滿仇恨敵對,必令人生舞台如戰場,悲劇會不斷上演。如果人皆學佛陀的慈悲,以理智領導情感,以情感輔助理智;當理智偏低,情感衝動時,運用智慧型克制自己;當理智偏高,冷酷無情時,運用慈悲激發愛心,愛人如己;使理智與情感平衡發展,智慧型與慈悲統一而又融和,自然消解因人心貪瞋痴所造成的世界危機,使人與人之間化敵為友,和諧共處。

國與國之間,能互相尊重,就能和平共存,達致世界和諧。

所以關懷社會,推展福利,救災濟貧,是慈悲;關懷別人生活,給予金錢援助、物質救濟,解除他人生活困苦,使人生活安定,是慈悲;關懷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維持社會治安,使人安居樂業,也是慈悲。若能弘揚佛法,使人知因識果,止惡向善,增長智慧型,拔人苦惱,更是慈悲。

若能更進一步,運用無緣大慈,興同體大悲,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籍,不分人畜,平等拔苦與樂,不但拔人生活困苦,還拔除人煩惱生死痛苦。無論是為了個人的幸福、家庭的和諧,還是為世界和平,都應實踐佛教的慈悲心,給人間帶來溫暖,給全世界人類帶來和平。這是我們佛**的職責,也是我們對世界人類應負的責任,也是佛教對社會所盡的責任。

以你是怎麼理解冒險的寫小作文以你是怎麼理解冒險的寫一篇小作文

發展需要探險 探險,是人們對未知的地形與人跡罕至的地方進行探索與研究。在進行探險的時候,一些難以想象的環境因素會隨之出現,這些難題是在探險前無法想到和預計的,當然也不會有任何的參考方法和處理方案了。探險者必須有著堅強不屈的意志 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無怨無悔的付出才能克服困難的!勇於探險者,是具備遠大志向...

請問佛教講的觀點有科學根據嗎是不是佛教真的可以解釋目前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

現今所謂的科學 它的年齡彷彿很短暫吧?而且它在不斷不斷不斷不斷的改變 很簡單的例子 地心說到日心說的轉變 所以我肯定的說 很多所謂的科學依據或者真理在未來都會被推翻或者替代 所以過度的相信現在的科學反而是偽科學!再有,你能出木匠口中找到你想知道的飛碟的製造依據麼?我不是說我們的科學錯誤,我想說的是它...

老子,用佛教的觀點看,算到達了哪個層次呢

你好。佛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說明白些就是老子孔子耶穌等等人都是悟了道的,只是程度或多或少的有些差別。這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講。至於你說神仙在佛教看來是餓鬼道,不知道你從 看來的,正統佛教裡面不會有這種說法。即使 楞嚴經 中提到,也是十種仙道,雖是外道,但與正道只有一紙之隔。況且實際上仔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