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老子和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

2021-03-04 09:14:41 字數 5550 閱讀 1868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文化認同的「諸夏」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禮》 《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著《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乙個拜的就是孔子。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對於孔子的了解,可能超過了對於其他任何中國人的了解。可是在中國內部、孔子雖然一直出名,他的歷史地位在各個時代卻有很不相同的評價。按歷史順序說,他本來是普通教師,不過是許多教師中的乙個教師。

但是他死後,逐漸被認為是至聖先師,高於其他一切教師。到西元前二世紀,他的地位更加提高。當時許多儒家的人認為,孔子曾經真地接受天命,繼周而王。

他雖然沒有真正登極,但是就理想上說,他是君臨全國的王。這顯然是個矛盾、可是有什麼根據呢?這些儒家的人說,根據可以在《春秋》的微言大義中找到。

他們把《春秋》說成是孔子所著的表現其倫理、政治觀點的一部最重要的政治著作,而不是孔子故鄉魯國的編年史。再到西元前一世紀、孔子的地位提高到比王還高。據當時的許多人說,孔子是人群之中活著的神,這位神知道在他以後有個漢朝(西元前206至公元220年),所以他在《春秋》中樹立一種政治理想,竟能完備得足夠供漢朝人實施而有餘。

這種神化可以說是孔子光榮的頂點吧,在漢朝的中葉,儒家的確可以叫做宗教。

但是這種神化時期並沒有持續很久。公元一世紀初,就已經有比較帶有理性主義特色的儒家的人開始占上風。從此以後,就不再認為孔子是神了,但是他作為"至聖先師"的地位仍然極高。

直到十九世紀末,孔子受天命為王的說法固然又短暫地復活,但是不久以後,隨著**的建立,他的聲望逐漸下降到"至聖先師"以下。在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會認為,他本來是一位教師,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但是遠遠不是唯一的教師。

此外,孔子在生前就被認為是博學的人。例如,有乙個與他同時的人說:"大哉孔子!

博學而無所成名。"(《論語·子罕》)從前面的引證,我們也可以看出,他自認為是繼承古代文化並使之垂之永久的人,與他同時的一些人也這麼認為。他的工作是以述為作,這使得他的學派重新解釋了前代的文化。

他堅持了古代中他認為是最好的東西,又創立了乙個有力的傳統,一直傳到最近的時代,這個時代又像孔子本人的時代,中國又面臨巨大而嚴重的經濟、社會變化。最後,他是中國的第一位教師。雖然從歷史上說,他當初不過是普通教師,但是後來有些時代認為他是至聖先師,也許是不無道理的。

3樓:悠悠蘭心

不僅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鼻祖,在日本和西方國家也是地位超然

4樓:慧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三千,賢**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支援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減輕人民負擔的經濟改革,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經濟觀點如:使民足食,富而後教,薄斂厚施,節用愛人等等,都超出了他的前輩,在客觀上反映了民眾的某些要求,其經濟思想的主要方面對歷代經濟改革家和思想家的經濟政策的制定,以及世人經濟觀念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文化

史上,孔子是絕對的精神領袖。說《論語》是中國文化的聖經、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聖人,那一點兒也不算誇張。雖然自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強勢衝擊,但時移世易,孔子的許多思想包括他的和諧思想,仍然被人們所推崇和弘揚;孔子的《論語》,仍被中外人士普遍視為中國文化「最古最有價值之寶典」。

任何一種思想,倘能經受住歷史長河的淘洗而歷久彌新,都應有其內在的魅力、恆久的價值。孔子的和諧思想在當今社會重現其活力、重放其光輝,就是如此。

6樓:

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就其影響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倡導「禮、義、仁、愛」、《孔子語錄》是其**根據他的言行整理的。孔子思想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影響深遠

老子和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

8樓:阿離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9樓:淼瑟喵

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

華夏族,出生於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孔子: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成就貢獻

1、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禮》 、《樂》,《四書》,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著《春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乙個拜的就是孔子。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英國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他有眾多**,如子貢、子路、顏回等。被後世尊為「亞聖」的孟子是他孫子孔伋(字子思)的再傳**。最著名的一篇《關雎》。

現人教版小學第12冊語文書已收錄《孔子東遊》(兩小兒辯日)中學第1冊收錄《論語十二則》。現蘇教版小學第12冊語文書已收錄《孔子遊春》。現蘇教版小學第12冊語文書已將孔子的名言收錄到練習7。

現長春版第10冊語文書已收錄《論語四則》。

2、老子:

《辭海》(89年版)1391頁記載:「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陳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太清宮鎮)厲鄉曲仁里人。

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圖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

老子在出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全書的思想結構是:

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計五千字左右。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這本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202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楚簡《老子》校注,參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等書。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10樓:狼大俠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主張無為而治。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核心思想為「仁」,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影響甚廣。

11樓:ark大董

都是聖人,孔子是儒家創始人,老子是道家創始人

孔子在中國文化史的地位及其主要思想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地位

西方對於孔子的了解,可能超過了對於其他任何中國人的了解。可是在中國內部、孔子雖然一直出名,他的歷史地位在各個時代卻有很不相同的評價。按歷史順序說,他本來是普通教師,不過是許多教師中的乙個教師。

但是他死後,逐漸被認為是至聖先師,高於其他一切教師。到西元前二世紀,他的地位更加提高。當時許多儒家的人認為,孔子曾經真地接受天命,繼周而王。

他雖然沒有真正登極,但是就理想上說,他是君臨全國的王。這顯然是個矛盾、可是有什麼根據呢?這些儒家的人說,根據可以在《春秋》的微言大義中找到。

他們把《春秋》說成是孔子所著的表現其倫理、政治觀點的一部最重要的政治著作,而不是孔子故鄉魯國的編年史。再到西元前一世紀、孔子的地位提高到比王還高。據當時的許多人說,孔子是人群之中活著的神,這位神知道在他以後有個漢朝(西元前206至公元220年),所以他在《春秋》中樹立一種政治理想,竟能完備得足夠供漢朝人實施而有餘。

這種神化可以說是孔子光榮的頂點吧,在漢朝的中葉,儒家的確可以叫做宗教。

但是這種神化時期並沒有持續很久。公元一世紀初,就已經有比較帶有理性主義特色的儒家的人開始占上風。從此以後,就不再認為孔子是神了,但是他作為"至聖先師"的地位仍然極高。

直到十九世紀末,孔子受天命為王的說法固然又短暫地復活,但是不久以後,隨著**的建立,他的聲望逐漸下降到"至聖先師"以下。在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會認為,他本來是一位教師,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但是遠遠不是唯一的教師。

此外,孔子在生前就被認為是博學的人。例如,有乙個與他同時的人說:"大哉孔子!

博學而無所成名。"(《論語·子罕》)從前面的引證,我們也可以看出,他自認為是繼承古代文化並使之垂之永久的人,與他同時的一些人也這麼認為。他的工作是以述為作,這使得他的學派重新解釋了前代的文化。

他堅持了古代中他認為是最好的東西,又創立了乙個有力的傳統,一直傳到最近的時代,這個時代又像孔子本人的時代,中國又面臨巨大而嚴重的經濟、社會變化。最後,他是中國的第一位教師。雖然從歷史上說,他當初不過是普通教師,但是後來有些時代認為他是至聖先師,也許是不無道理的。

如何認識和評價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西元前 770 西元前 476 年 戰國 西元前 475 西元前 221 年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所謂 諸子百家 其實主要有儒家 墨家 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 雜家 名家 縱橫家 兵家 家等等。後人把 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 九流 俗稱 十家九流 就...

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這個題目太大了!簡單來說,孔子的思 想文化對中國是幾千年的影響。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佔統治地位的。對於孔子的研究,在最近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關注。在封閉的封建社會裡,很難談到對世界的影響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 天縱之聖 天之木鐸 千古聖人 是當時社會上最...

南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中國文化和南韓文化有什麼關係

在南韓,除江陵外,還有與楚國地名相同的丹陽 襄陽 漢陽 今漢城 漢江等地名,查南韓地名設定史料,這些地名設定距今已六百多年。從表面上看,南韓的地名和兩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國地名好像沒有什麼關聯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 古代荊楚地理新探 續集 一書,很受啟發,認為它們之間有聯絡。據石泉考證,楚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