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說明文,六百字左右

2021-03-04 05:01:54 字數 1239 閱讀 2208

1樓:百度使用者

橋最早留在記憶中的橋都是一些小橋。

家鄉也應該算是水鄉吧,很多水溝纏纏繞繞著小村,自然橋也就多了。

家鄉的水溝都不寬,也就十來公尺吧,架在溝上的橋都很簡陋,往往就是下面兩個橋墩,上面幾塊長長的寬石板,而這些石板排列並不緊密,兩塊石板中間一般會有很大的空隙。但這樣的橋還算穩固,雖說沒有橋欄,但因為溝都很窄,水又不是很深,站在橋上看橋下的水流並不覺得害怕。這樣的石橋在小時候的家鄉已稱得上是象樣的橋了,都架在家鄉通向外面的重要的路上,要承受著人走車軋牲畜踏。

雖說這石板橋看起來很粗糙,卻能歷時間的風雨,小村中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橋建於什麼時候,關於這些橋的故事也多是一些不小心從橋上失足的傳聞。這橋的悠久歷史雖然從沒有人提起,現在回想起來卻可以揣摸,因為那些橋面厚厚的石板都已磨損得厲害,本來該是方形的條石楞角都已消失,成了圓潤的了,它們也就成了石橋歷史的象形文本,那兩塊條石間不窄的孔隙就是因為日久天長的雨雪侵蝕吧!

在一些鄉間小路上,把水溝的兩岸連在一起的則是用木樁和樹枝搭起來的小橋。這些橋都是臨時搭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財力,但也很難持久。一般就是村民覺得有些小路走到溝邊斷開很是不便,到對岸要麼涉水,要麼去繞很遠的路。

如果是夏天涉水還行,其它季節涉水會很不舒服,況且如果負重的話,涉水更為艱難;去繞行,路就會太遠,因為溝一般都很長,這樣會浪費很多時間。於是一些村民自發組織在一起,跟村里說好,砍上一些樹枝,粗壯的做了橋樁,細些的鋪成橋面。橋面的樹枝鋪得很厚,鋪好後再在上面墊上更厚的一層土,踩實,小橋就架成了。

人走在這小橋上,穩穩的,很是方便,再也不必涉水,再也不必繞遠,對這臨時小橋心會生出喜愛,對架橋人也生出感激。只是這小橋的材料過於單薄,或許就是很偶然的一輛牛車從小橋上走過,小橋就會有些變形。如果一場大雨,這小橋上的泥土會被雨水帶走,小橋露出它的骨架,雨過後,某個勤快的村民會重新給小橋補上肌膚。

但小橋的生命還是過於短暫,可能一年過後,它已經只剩一些痕跡,再也不能擔負曾經的使命。

而在一些更少人行走的羊腸小路上,還偶爾會在水溝邊看到一座獨木橋。一根木頭孤零零地躺在水面上,每日看著身下的水流,靜候著有人從自己身上攀過。獨木橋總讓人心生恐懼,走在這橋上總會心驚膽顫,兩腿發軟,但為了不涉水,為了不繞遠,也只能冒險。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走獨木橋時,嚇得手腳並用,連滾帶爬,走過橋時,已全身是汗。雖說只是獨木成橋,一樣擔負了橋的使命,讓路途變短,只是現在這樣的橋已銷聲匿跡,再也看不見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心中的橋,說明文我心中的橋,說明文600字

對於橋這個名詞大家都不會陌生,誰也說不清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也沒人知道是誰造出了橋。人們只知道橋是那麼的壯觀,那麼優美。它是歷史的見證,為人類提供了便利。在我印象中,有座橋,對我來說意義很深刻。那座橋很古老,用大理石製成的。橋的兩側護欄長滿了青苔,據說這橋是清朝時建的,後來又翻修了好幾次。這座橋架在...

誰有關於橋的說明文,誰有關於橋的說明文700字

大年初一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參觀了著名的洛陽橋。同行的還有曉曉一家。洛陽橋位於福建泉州市近郊,與趙州橋 盧溝橋和廣濟橋齊名,是我國的四大名橋。因為它的構造獨特,著名的安平橋 石筍橋 順濟橋都是仿造它的。我們坐車從城裡來到洛陽橋。到了橋邊,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像,走近一看,雕刻的是蔡襄。這座石像有四...

用說明文寫以橋為題的作文左右

匆匆走過人生幾十個寒暑,踩過的路不計其數,跨過的橋也難以一一回想。每次行至水邊,都會對橋生出幾分感激,如果少了它們,這旅途不知要增加幾多艱難!橋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每天渡人無數,哪怕風吹雨淋,雪欺霜辱,哪怕烈日爆曬,酷寒冰凍。人世花開花落,風雲變換,悲歡離合時時都在上演,而它安享寂寞,笑看浮華,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