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首相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2021-03-04 00:35:54 字數 4012 閱讀 1380

1樓:老化箱廠家

【譯文】

耶律儼,字若思,析津府人。本姓李。

父仲禧,重熙年間開始任官。清寧初,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1035),在鴨子、混同二水之間築城,拜為北院宣徽使。

鹹雍初,因誤奏事情獲罪,出貶為榆州刺史。不久詔令官復原職,遷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六年(1037),賜給國姓,封南韓公,改任南院樞密使。

當時樞密大臣耶律乙辛等人誣陷皇太子,詔令仲禧偕同乙辛審訊,牽連許多無辜之人,未能昭雪。乙辛薦舉仲禧可委以重任,拜為廣德軍節度使,再度擔任南院樞密使,去世,諡曰欽惠。

耶律儼儀容俊秀嚴整,好學,有詩名,鹹雍年間中進士。任守著作郎,補為中書省令史,以勤勉機敏著稱。大康初,歷任都部署判官、將作少監。

後來兩府奏事,論列群臣之優劣,唯獨稱讚耶律儼才能出眾。改任少府少監,知大理正,賜給紫色公服。六年(1080),遷大理少卿,上報對獄案的處理意見十分公平。

次年,公升任大理卿。遭逢父喪去職服喪,道宗強奪其服,任為同簽部署司事。

大安初,任景州刺史。約束官府衙役,拘禁那些強橫狡猾不守法之人,撫卹老人和窮人,不上數月,清明的政聲已開始傳播開來,郡中人為他刻石頌揚德政。二年(1086),改任御史中丞,詔令查究上京的積壓案件,平反了很多冤案,任同知宣徽院事,提點大理寺。

六年(1090)冬,改任山西路都轉運使。剷除積習弊政,上奏確定課稅之定額,增加州縣長官的俸祿,一應事情都辦理了下來。壽隆初,授任樞密直學士。

遭逢丁喪辭官,不久徵召官復原職。宋人攻夏,李乾順派使者請我國從中和解,皇上命耶律儼到宋國為他們講和,拜為參知政事。六年(1100),皇上臨幸鴛鴦泊,徵召他到內殿,詢問政事。

皇上晚年厭倦於政事之辛勞,在用人上自己無法擇定時,便下令各人分別擲骰子,對點力佔優者授給官職。耶律儼曾經擲得勝採(大點力),皇上說:「這是首相的徵兆!

」遷任知樞密院事,賜號經邦佐運功臣,封越國公。修纂《皇朝實錄》七十卷。

皇上病危,耶律儼與北院樞密使阿思一同接受遺詔。幹統三年(1103),徙封為秦國公。六年(1106),封漆水郡王。

天慶年間,因為生病,天祚帝命他乘小車入宮朝見。病重,皇上派太醫前往診視。逝世,追贈尚父,諡曰忠懿。

耶律儼一向廉潔,從不向人求取分毫。對於經書典籍,看一遍就能記誦下來。又善於窺察人主之心意。

其妻邢氏貌美,經常出入於宮中,耶律儼叮囑她說「:千萬不可違背了皇上的心意!」因此權位和寵幸更加穩固。

有三子:處貞,為太常少卿;處廉,同知中京留守事;處能,任少府少監。

2樓:匿名使用者

首相,指宰相中居首位者。例如:

1、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二:"是時眾中惟首相王珪因奏 延安郡王 當為皇太子,餘人無語。"

2、《宋史·曾公亮傳》:" 公亮 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台閣典憲,首相韓琦每諮訪焉。"

3、清孔尚任《桃花扇·設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3樓:聆風聽雨度年華

謂宰相中居首位者。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二:「是時眾中惟首相王珪因奏 延安郡王 當為皇太子,餘人無語。」《宋史·曾公亮傳》:

「 公亮 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台閣典憲,首相韓琦每諮訪焉。」 清孔尚任《桃花扇·設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4樓:匿名使用者

首相:謂宰相中居首位者。

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5樓:drar_迪麗熱巴

1、 又如:或人(某人。不稱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或語公(袁可立):「此弄臣,奈何窘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又如:或時(有時);或一,或種(某種);或日(某日,有一天)3、用作虛詞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4、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如:

或若(假使,倘或)古文本中,「國」(繁體字為國)字從口從或,究竟是「口」還是「或「為原形,眾說紛紜。馬敘倫先生主張口為國之原字,......日本學者後藤朝太郎則主張「或」為國(國)之原字。

他認為加以口者,系秦漢以後之事。並於《國家學會》雜誌第二十七卷第六號上發表**,說之如下:「國(國)字作口,乃秦漢以來之事,周代春秋戰國時代,只有或字。

」按:或為戈與口之合體,後漢許慎於《說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

6樓:老馬克必須回來

(1)表示選擇或列舉.、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乙個抉擇.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內(4)兩個詞或兩個短語同義、等義或替換的性質

7樓:匿名使用者

或:有時,有人,有的人,或許

8樓:迷你必死

1.有人

2.有的人

3.有的

4.或許

5.有時

9樓:我真的愛範

表示:有的。。。有的。。。有的。。。

10樓:犁堯岑瑛琭

「或」一般表示的意思可能有以下幾種

1、選擇關係:或者

2、也許:或許

3、物主代詞:有的,有些,比如:小動物們姿態各異,或抓耳撈腮,或安詳睡覺。

下面給出兩句,樓主可練習一下是什麼意思: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代詞)2、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書·微子》

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謝謝!

11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文言文中首相的意思

12樓:zhm幸福精靈

謂宰相中居首位者。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二:「是時眾中惟首相王珪因奏 延安郡王 當為皇太子,餘人無語。」《宋史·曾公亮傳》:

「 公亮 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台閣典憲,首相韓琦每諮訪焉。」 清孔尚任《桃花扇·設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文言文中作的意思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基本字義 1.起,興起,現在起 振 槍聲大 2.從事,做工 工 息。業。3.舉行,進行 別 分別 亂。案。戰。報告。4.幹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 惡 弊。梗。祟。態。色。為。難。奸犯科 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當成,充當 罷。保。伐 做媒人 壁上觀 人家交戰,自己站在營壘上看,喻坐觀別人成敗 6....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爾是什麼意思

名 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 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名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 木耳 銀耳 動 聽說 耳聞。漢書 外戚傳 又耳曩者所夢日符。兼詞,相當於 而已 譯作 罷了 莊暴見孟子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 荊州之民...

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籟是什麼意思

1 永久不bai變 固定 齊桓晉du文之事 zhi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dao為能專。譯文 沒有固定的資屬產而有一定的道德水準,只有士人才能做到。2 經常 常常 總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恒過,然後能改。譯文 乙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3 平常 一般。童區寄傳 寄偽兒啼,恐慄,為兒恆狀。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