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的傳統習俗,苗族的風俗習慣

2021-03-29 10:23:06 字數 4841 閱讀 3622

1樓:我不會玩魚人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苗族父老為對他們幸福愛情的懷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著月亮的光輝,跳起苗家歌舞,並把這一風俗稱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白頭之好。

中秋夜,不少地方還盛行著求子之俗。這是古代生育崇拜的體現。這是因為月屬陰、屬女性神,同時又有追求愛情的活動,故求子之俗流傳於中秋節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2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

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於農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祀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

也有一些苗族信仰**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1.一夫一妻制。2023年以前,苗族除了個別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外,其餘都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苗族一般都不與他族通婚。

同民族不同服飾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內通婚。在黔東地區,甚至凡是拜為兄弟的被視為同宗人,其子女是兄弟姐妹關係,也不能通婚。

近幾十年懂得了姑舅結親不科學,也改變了姨表、姑表結親的舊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說的太牛了。把我們苗族人說得非常好。頂!

苗族的風俗習慣

4樓:如之人兮

生活習俗:

吃油茶。油茶是將油炸後的爆花公尺,摻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興,不喝,則視為瞧不起主人。有的還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吃山泥鰍( 晰蜴,統稱 四腳蛇)。將處理後的山泥鰍加少量公尺粉,一起醃入罈子內,用來招待貴客。

吃青菜。農曆過年喜歡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苗族的服飾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男,一般老人穿無領斜扣大襟衣,束腰帶,穿褲腳,打綁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開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產的"家機斑衣",婦女服飾另具風格,上身穿無領鑲邊繡花衣,綴欄插花瓣與其間,下身著鑲邊、繡花或數紗寬腳褲。

引人注目的女頭帕,一般有一丈多長,顏色是青、藍兩種,黑色相間襯花格仔有的包絲帕。

住吊腳樓,吊腳一般2-3屋,飛簷翹角,並有走廊圍白木質欄杆,欄杆雕有各種圖案。吊腳下層用來貯藏糧食,存放農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豬及廁所等。上層為人居住。

節日、宗教信仰: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

2.四月初八吃 烏飯,紀念楊再思,也有傳說是紀念要一妹烏飯用樹葉煮成,要提前將姑娘接回娘3.家一起吃烏飯;近處的可以不 回娘家,但要給她們送去。此俗僅限於 楊姓。

4.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 掛紙、燒香。一般都將家譜曬一次。

5.十月初二過"小年",要殺老鼠吃。

信仰:敬奉楊公再思。過去,鄉境內有飛山廟16座。

每年秋天舉行盛大的慶廟活動。唱幾天幾晚人戲,其中"扛華山"和"打求財"等是每次必唱的節目,主要內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慶廟期間,要擺豬首、裝香、燒紙。

過去祭祖要殺牛,以自然寨子為整體,舉行殺牛儀式,牛內臟用來祭祖先然後每人帶乙份肉回家。敬奉幡蝴,傳說幡蝴是苗族的祖先。

婚喪習俗:

戀愛:以歌為媒,農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齊,成群結隊趕到山頭水邊,對歌戀愛。情同意合者,便相邀離去,表示戀上了。

平時看牛、放羊也對歌,並贈紅。雙方父母同意便結婚,如不同意,還有逃婚的習俗。

結婚:一般在結婚前乙個月,長則半年,就開始 哭嫁。對長輩要乙個乙個地器,然後再送禮物,現在改變了許多。

男女結婚時,女方和來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與新郎同床。三天後,新娘與伴娘一起 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男方有農事需人幫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懷孕後,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長住期共同生活。

喪事:老人落氣時,要抬到中堂裡,坐在正中,備有鬥(容器)、涼篩,坐在斗上腳踏涼篩落氣。洗屍,由長教子井裡擔水,參入 桃葉、菖莆葉煮成溫水給洗屍,洗過的水(倒入便桶),讓其後代每個嘗三點,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飯水",在死者身上圍白線,一歲一根,平時掉的牙齒要儲存著,殮時放入棺材內,死後頭髮禁燒。

進棺材時,口含銀,手捏茶葉公尺還要到飛山廟點亮。

拓展資料:

苗族,是乙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   黔、   湘、   鄂、   川、   滇、   桂、   瓊等省區,以東南亞的   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   自然崇拜、圖騰崇拜、   祖先崇拜等   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會迷信鬼神、盛行   巫術。

5樓:匿名使用者

習俗社會制度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乙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

苗族的習俗

6樓:我不會玩魚人

1、傳統婚姻

這種婚姻當屬父母作主的婚姻。當男女青年長大**後,男方父母作主給兒子相親,他們認為與某家女兒聯姻恰當,男方家就會請媒人上女方家說親,若女方家也認為兩家門當戶對,便欣然同意。

也有女方家對男方家不甚了解的,往往會作出兩種姿態,既不斷然拒絕,也不馬上同意,而是留一定時間考察。這種情形普遍被認作是有意向了,男方家便會擇吉日第二次請媒前去說親,女方家如若同意,再由雙方老人協商,決定嫁娶日期與確認財禮數額等事項。

也有女方家父母認為不合適的,在第二次說親時,就斷然拒絕,這門親事也就不成了,只得另擇親家。這種婚姻,婚後多數能過得幸福美滿,但也有少數並不如意而出現離異。

2、雞眼婚姻

這是居住在雷山縣橋港、掌批、掌雷、桃江等地苗族的婚俗。青年男女長大**後,雖經媒說定親,但不算數,還要吃「雞眼酒」才能最後決定。經擇吉日,男方家抬乙隻公雞,備一些公尺酒、糯公尺飯、肉等禮物,邀叔伯兄弟等到女方家,當晚殺掉送來的公雞,待煮熟後擺在桌上,由一位長者來看雞眼。

若這只雞的雙眼都是睜著的被認為是吉利的,此時長者便當即祝福:「雞眼好兩隻,富貴在兩邊,子孫亦發達,福氣滿兩家,祝賀你們兩親家大吉大利」等話語。然後大家舉杯共飲相互祝賀,這門親事便成了。

若雞眼乙隻睜、乙隻閉,或者兩隻都閉著,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看雞眼的長者就講一些圓場的話,勸雙方另擇佳偶。大家便草草用餐,飯後各散,這門親事也就不成了。不過,有時雙方均屬於老親戚,彼此之間又十分了解,雙方的孩子也相配,便經雙方父母商定婚事也能成。

3、還娘頭婚姻

這是姑表妹嫁給舅表兄即血表兄妹婚姻。姑媽生的姑娘長大**後,先去問舅父家是否娶姑娘為媳,舅父回話不娶了,姑媽才敢把姑娘向外嫁。

如果舅父決定一定娶姑媽的女兒為兒媳,則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的,姑媽亦不敢拒絕。血表兄妹婚姻,很少能得到幸福,多數都十分痛苦。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的認識有了提高,現在,血表兄妹婚姻已經很少或者沒有了。

7樓:為誰為誰為

苗族節慶 :踩花山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曆正月初

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杆,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鬥牛、摔跤、鬥畫眉、爬花桿。

打背節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

苗族服飾 :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髮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作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製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

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製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

只有兩隻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

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型和才能。

苗族飲食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公尺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公尺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儲存,普遍採用醃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苗族建築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幹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帶則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臥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

苗族的風土人情,苗族的風俗習慣

一 在飲食方面 1 吃油茶。油茶是將油炸後的爆花公尺,摻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興,不喝,則視為瞧不起主人。有的還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2 吃山泥鰍 晰蜴,統稱四腳蛇 將處理後的山泥鰍加少量公尺粉,一起醃入罈子內,用來招待貴客。3 吃青菜。農曆過年喜歡吃青菜,通...

苗族民族服飾的特點或習俗苗族人民的服裝特點及生活習性有哪些?

苗族衣服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 一是衣服 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 耕 二是錦帶,寬2至3厘公尺,用作褲帶 袋帶 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三是錦幅,苗語稱為 倫 錦幅多用作背面 揹帶兜等。習俗 1 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

苗族的重要節日 風俗,苗族的傳統節日習俗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 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發針,戴耳環 手鐲 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