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是什麼人 它們是從其他地區遷徙而來的,還是海南古猿土生土長的呢

2021-03-29 05:39:09 字數 3903 閱讀 5368

1樓:汝子非魚焉

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是黎族人,它們是從其他地區遷徙而來的。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學者根據文獻記載,結合大量的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多數人認為,黎族是從古代越族發展而來,特別是和“百越”的一支——“駱越”的關係更為密切。

2樓:我能不能呀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是黎族,他們是從大陸渡海遷徙過來的。

根據文獻資料,考古發現,黎族與古代活動在廣東西部、西南的百越人中的後裔俚人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漢書。賈捐之傳》記載:

西漢時海南島上的原住居民稱為“駱越之人”。根據考古學者研究,這裡的“駱越之人”是古百越人的一支。

到目前為止海南島總共有6批移民。

分別是:

第一批黎族,海南島最早的移民

黎族被認為是海南島上的原著民。但,即使被稱為原著民的黎人,也是划著獨木舟,從大陸渡海而來,他們便成為海南的第一代移民。

根據文獻資料,考古發現,黎族與古代活動在廣東西部、西南的百越人中的後裔俚人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漢書。賈捐之傳》記載:

西漢時海南島上的原住居民稱為“駱越之人”。根據考古學者研究,這裡的“駱越之人”是古百越人的一支。

根據黎族先民遷鏈的具體情況、居住地和分佈概況等因素,可把黎族劃分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黎等五個分支。現分佈在五指山周圍,各大河上游,以保亭、瓊中兩縣最為集中。

1侾(xiāo)黎

是由大陸渡海而來的一支,起先在今文昌、瓊山、臨高一帶登陸,現主要居住在西南部,包括樂東盆地、昌化江和寧遠河谷地,三亞,陵水海濱狹長平原和低丘地帶。

2杞(qǐ)黎

他們橫絕瓊州海峽或北部灣以後,現分佈在五指山周圍,各大河上游,以保亭、瓊中兩縣最為集中。

3本地黎

雖習慣上被認為是本島最古老的居民,但其實不是土生土長的。現深處白沙縣山區,為一完整支系,至今仍未分散,語言上與其他支系不同,難與通話。

4美孚黎

所謂“美孚”,黎語原意指“客生”。他們自認為非黎族.系由大陸過來的漢人。他們從大陸過來繼而散佈在昌化江流域大小河谷內。現分佈在西部昌化江中游盆地,人數最少。

5加茂黎

因其自稱“sni”,即“賽”人。賽語呼“吃飯”為“德透”,故漢人取以為名,又因居住於保亭縣加茂為中心區,故又稱為“加茂黎”。

第二批臨高人,廣西壯族移民

廣西壯族移民除早期的“臨高人”外,還包括後來加入“臨高人”行列的宋代征夫。他們現居島北部,以臨高縣為中心,包括儋縣,澄邁、瓊山和海口部分在內的大片地區,人口50多萬。

在秦漢之際他們從廣東、廣西渡海遷入海南島,到達本島的時間比黎族晚,應在黎族先人從北向南遷移以後,地盤才為他們所佔領,最遲不晚於西漢闢郡之後。故黎人一貫稱呼臨高人為“客”。

第三批漢族,海南島的主要移民

自西漢至明、清時期,海南島的大陸移民成份主要是漢族。根據其遷移的**地和分佈的地域範圍可分為中原漢人、閩人、客家人和潮州人。

1、中原漢人

早在秦時,已有大陸漢人遷入海南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積極開拓疆土,征伐南越,於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定南海、桂林、象等南方三郡,並徵發所謂“罪人”、“贅婿”以及商人共約50萬人防衛於五嶺、“使與百越雜處”,其中有些人到達海南島。

這些中原漢人遷入島上的動機和目的大致有經商**、遠避戰禍、流謫官吏、戍邊兵丁等幾種型別。

2、閩人

宋代之後,遷入海南島的大陸移民成份發生變化。北宋初年,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先後建立了遼、金、元等政權,他們之間連年混戰,並不斷南下攻宋侵擾宋朝邊境,給中原以至江南地區的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迫使大批北方人民南遷,其中相當部分南遷的中原人先進入福建,再從福建遷入海南島。這是最早的“閩人”進入海南的歷史。

由於“閩人”南遷上島,所操的“閩南話”逐步演變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海南話。現閩入主要分佈在瓊山、文昌、定安、瓊海、萬寧、澄邁等地。

3、客家人、潮州人

自晉代“五胡亂華”時代,客家人從中原遷徙有五次大南遷。其中遷入海南島的主要在清初時期。有部分客家人隨同其他閩粵人一起南遷本島。

老客:乾隆十八年(2023年)清朝廷釋出《敕開墾瓊州荒地》命令之後,移民日增。在海南祥發、懷集等鄉的客家人,都是道光年間從潮州、嘉應州(今梅縣市)移來的,被稱為“老客”。

新客:在道光以後,從廣州、肇慶府屬之恩平、開平、高明、鶴山、新寧(今台山)、陽江等地來的移民,被稱為“新客”。

第四批苗族,廣西苗兵的後裔

海南島的苗族,大約始於明嘉靖或萬曆年間,從廣西凌雲縣和臣恩州陸續遷入或作為士兵被朝廷徵調而來,落藉海南島的。

後來苗族他們及其子孫亦留在島上。嘉靖十六年(2023年)樂東黎族起義,地方官“奏調目兵八萬(苗人),臺漢達官軍士僮敢死士十數萬人徵之,苗人僅佔目兵一部分。據考證,他們初米時包括家屬計約萬餘人,主要分佈於崖州。

現以瓊中,保亭兩個黎族苗族自治縣最為集中。

第五批迴族, 歷史上海南島回族,主要分佈於北部的海口市、西北部的儋縣,東南部的萬寧縣、南部的三亞市、陵水縣等地的沿海地區,其中以南部沿海地區最為集中,現主要聚居在三亞市羊欄鎮的回新、回輝兩個村。

第六批海南解放到建省來的移民

1、五十年代的“橡膠熱”     我國一大批支援海南邊疆建設的青年,他們中有軍人、幹部、知識分子。相當一部分人到農計劃體制建立之初,中國經濟與國際市場隔絕,為了取得橡膠、礦石等戰略物資,**投資到海南創辦農墾,種植橡膠和其他熱帶作物。伴隨這股熱潮的移民大軍,主要是從全國各省陸續前來的墾戰線的各個農場工作,從事的便是橡膠生產發展事業。

2、六十年代的“墾荒熱”     處於十年動亂中的海南,被當作反帝防修前哨,其間出現的“墾荒熱”。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農墾以至整個海南按軍隊方式管理,兵團在島上發揮重要作用,大批知識分子湧進海南,開荒造田與保衛邊疆交織一體.墾荒,海南進入了大批知識青年.

3、七十年代的“育種熱”     我國制定“以糧為綱”的政策後,海南以其熱帶**帶氣候和天然大溫室的稱謂,成為全國育種基地。期間,大批內地農民來到島上,為國內大辦農業服務的育種熱潮步步高漲。

4、八十年代的“建省熱”     2023年歲末至2023年初,全國14個沿海城市開放之後,海南被作為中國唯一一個特區省的開發熱潮在全國掀起。大批的**湧進瓊島。

3樓:匿名使用者

海南擁有37個民族,其中,漢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在瓊居住的歷史已有六千多年。 海南島各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質樸淳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如黎族、苗族三月

三、黎家婚禮等。海南文化藝術更豐富多彩,主要文藝表演形式有傳統的瓊劇、黎族苗族歌舞、木偶戲、儋州調聲等。地方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有正月十五瓊山府城鎮的“換花節”(年青人以換花交朋結友);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在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的“軍坡節”(紀念公元6世紀我國南方百越民族傑出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冼夫人);農曆三月三在黎族聚居地舉行的“三月三節”;農曆八月十五在儋州舉行的“中秋歌節”(群眾歡歌賞月和對歌比賽活動);每年11月舉行的“海南島歡樂節”;每年11月在三亞舉行的“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禮節”等。

每逢節慶活動,全省各地都要舉行富有濃郁地方文化色彩的娛樂活動。

4樓:匿名使用者

海南有37個民族,包括漢族,黎族,苗族,回族是原住民。李先生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在瓊的歷史已經住了2023年。海南島,少數仍保留著很多質樸淳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如黎族,苗族三月,李家人的婚禮。

海南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傳統文化演出瓊劇,黎族苗族舞蹈,木偶戲,儋州調聲如主要形式。豐富多彩的地方節慶活動,有15瓊山鎮宅“花節”(年輕人花結識新朋友);月球第九瓊山市19坡鎮和全省地方不小的“軍坡節” (紀念六世紀的中國南方百越突出的女政治家,軍事家西安)3月李月球殖民地舉行“三月三”,在儋州“秋歌節”(質量月亮和對歌比賽)舉行的農曆八月十五,每年十一月“海南歡樂節”,每年11月舉行,在三亞“三亞國際婚禮節的天涯海角。”等。

每逢節日,舉行全省豐富當地的文化和娛樂。

海南島屬於什麼氣候,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資料。

陳淑珍邗甲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幹 溼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颱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 輻射量約 110 140千卡 平方釐米,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光照率為50 60 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 按季節分,依...

海南島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親愛的哥倫布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會城市,有很多好玩的旅遊景點,強烈推薦你看看這份海口旅遊景點攻略,一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威玉蘭芒冬 海南,是一個讓人容易愛上的小島,因為它的寧靜 陽光 沙灘 海水,還有宜人的空氣 一切似乎與季節無關,依然似婀娜蒼翠的椰樹,天然的溫泉和熱帶雨林,還有那迷人的大海 說起海...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呢?海南島請問這是什麼植物呢?海南島北部地區

霜葉後院自留地 倒地玲亦稱心豆藤 heart pea 或白心籽 heart seed 學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原產美洲 帶和熱帶地區。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花白色,果膨大近於球形。橫徑約2.5公分 1吋 種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