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春秋五霸有關的成語故事,春秋五霸中的成語故事

2021-03-28 02:36:04 字數 5962 閱讀 9431

1樓:天蠍

春秋五霸有兩種較為流行的說法:一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以下為有關他們的成語故事:

1 齊桓公: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

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2 晉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忍讓和迴避,以求避免衝突。

2樓:f_星

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鬥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

」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

「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

」乙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鬥雞訓練好了,那只鬥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鬥雞!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

「聽說國中有乙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乙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西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

四卿得到訊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

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

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

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很少。張孟談勸道:

「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

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表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

「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春秋五霸中的成語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鬥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鬥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鬥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

「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鬥雞該訓練好了吧?

」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乙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

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鬥雞訓練好了,那只鬥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鬥雞!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

「聽說國中有乙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乙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西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

四卿得到訊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

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很少。

張孟談勸道:「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

」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表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

「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公;

戰國七雄的故事: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結成聯盟,打敗了齊、秦、楚等大國,成為較強盛的國家。後來這個聯盟破裂,齊國、秦國興盛。

戰國中期,魏**隊攻打趙國,趙國請齊國幫助退兵。魏國內部空虛,大軍事家孫臏帶領齊國的軍隊直接去打魏國的首都。魏**隊本已攻破趙國首都,聽見自己的國家情況危急,便急忙從趙國撤軍去救魏國,剛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齊**隊,齊**隊堵住魏**隊,打了個大勝仗。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例——「圍魏救趙」。

兩年後魏國進攻南韓,齊國的軍隊在孫臏的指揮下圍魏救韓。齊軍假裝後退。第一天撤出後營地留下的爐灶足夠做10萬人的飯;第二天留下的爐灶只夠做5萬人的飯;第三天留下的爐灶減少到只夠做3萬人的飯。

魏軍從爐灶的數量推測,以為齊軍大量逃亡,於是挑選了精銳的士兵,追趕齊軍,一直追到馬陵(今天的河南省境內),結果被埋伏在這裡的齊軍徹底打敗。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兩次戰役後齊國取代了魏國稱霸中原。

戰國後期,秦國越來越強盛,其他6個國家都不能單獨抵抗秦國,於是就想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秦國為了打敗其餘的六國,挑撥六國之間的關係,促使他們都和秦國親近。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關鍵時刻常常不能齊心合力,結果給了秦國機會。

秦國先後征服了其他國家,並滅了周王室,統一了中國。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乙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西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朝野猶誇紙上兵」。後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春秋五霸指的是什麼?春秋五霸指的是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霸,政之名,諧音 伯 音轉為霸,又稱州伯 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 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1 3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 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 東征...

春秋五霸是哪些,春秋五霸是哪幾個

齊桓 晉文 秦穆 宋襄 楚莊 霸國 創業霸主 歷時 時間 年 齊國 齊桓公 姜小白 前720 前750 40 晉國 晉文公 姬重耳 前760 前510 160秦國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 前770 30 楚國 楚莊王 羋侶 前790 前690 110吳國 吳王 闔閭 前690 前51030 齊國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分別是誰呢,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分別是誰

粘學民巴陣 戰國七雄是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 在歷史上,對 春秋五霸 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 五霸 是指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但是在歷史上宋襄公並沒有成為真正的霸主另一說 五霸 是指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方濟各殺勿略 春秋五霸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