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由來,正月十五鬧花燈的來歷是什麼?

2021-03-27 13:40:21 字數 4955 閱讀 6933

1樓:匿名使用者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裡列舉二三。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

2樓:月似當時

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乙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公尺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公尺,《本草綱目》中指出,糯公尺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公尺味甘、性溫,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

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公尺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公尺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公尺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3樓:tao睡不著

來歷: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乙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4樓:匿名使用者

源於佛教說。

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

而且佛教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

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係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蹟。

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

自此以後,元宵燈便蔚然成風。」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此種觀點站不住腳,認為佛教只是在這一天利用人們的節慶氣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

5樓:說的很酸

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是我國民間非常隆重、熱鬧的娛樂型盛大節日。

元宵節起於漢朝,關於元宵節的起源眾說不一。

一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政,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平叛諸呂,擁立劉恆為帝,稱漢文帝。因平叛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是夜,漢文帝都要微服出訪,與民同樂,以示紀念。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日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來歷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版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權。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7樓:月似當時

元宵節賞燈抄始於東漢明帝

bai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

du月十五日僧人觀zhi佛舍利,點燈dao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各種花燈製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型和技能。

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

燈謎在春秋時代就有,那時叫「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南宋時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燈謎。南宋後,賞花燈、猜燈謎讓元宵節的氣氛熱鬧而溫馨。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傳統燈謎的製作講求一定的格式,需運用巧思才可以製出十分高妙的燈謎,是中國獨創的文學藝術。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來歷?

8樓:月似當時

鬧花抄燈是元宵節漢族節bai日習俗,始於西漢

du,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zhi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dao的狂歡節,所以元宵節也稱為「燈節」,在這天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燈節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活動,其中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

元宵燃燈的習俗另有一說是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燈籠與神有關,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照田蠶」,觀察火色以**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9樓:音無結弦

鬧花燈的習復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制。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揞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另一說元宵燃燈的習俗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主管「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10樓:

元宵燈節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活動,其中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

正月十五鬧元宵,為什麼是鬧元宵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民群眾過元宵節的狂歡、大鬧特鬧,所以是鬧元宵。

這個「鬧」字的由來,有兩段有趣的民間軼事。

傳說,古代的元宵節,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橋鐵鎖開」 ,在這一夜,皇帝 「與民同樂」 ,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前三後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鬧元宵」 。

還有另乙個傳說,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因為這種群眾的狂歡,顯然體現了這個「鬧」字,傳達出百姓對於來年的美好期望與熱切生活的企盼,所以「鬧」元宵的說法便沿襲至今。

12樓:匿名使用者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13樓:deer咔

正月十五鬧元宵,「鬧」體現在:正月十五晚上,人們點起萬盞彩燈,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同慶佳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道教文化中,這一日是上元天官的生日,傳說此日他會下到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所以又名「天官賜福」。

漢武帝也會於這一日,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古人常把夜稱為「宵」,正月又稱元月,故而稱「元宵」,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將元宵節定為民間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吃元宵的來歷

正月十五為何被稱為 元宵節 為什麼要吃元宵 猜燈謎?元宵節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原意為 上元節的晚上 其又稱為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為何被稱為 元宵節 相傳,漢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致使呂后獨攬朝政,呂氏權傾朝野。等到呂后去世,諸呂擔心遭到...

巴中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過正月十四

爭霸天下第一關 受當地的習抄俗所影響,比如相bai關的傳說故事等。du元宵節,zhi又稱dao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 夜 為 宵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 元宵節 根據道教 三元 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1 農曆正月十五日 被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乙個重要節令。2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 夜 為 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3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