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茅盾《子夜》的思想及藝術特點

2021-03-27 09:05:43 字數 4792 閱讀 7372

1樓:宮蕾

藝術特點:

1.作品題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複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

  《子夜》有五條重要線索貫穿始終;   ①以買辦資本家趙伯韜,金融資本家杜竹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為代表的公債交易所中「多頭」和「空頭」的投機活動;   ②在世界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以軍閥混戰等影響下的民族工業的興辦,掙扎和最後的徹底破產;   ③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怠工,罷工鬥爭;   ④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使吳老太爺倉皇出逃,曾滄海暴死街頭,吳蓀甫「雙橋王國」美夢徹底破滅; ⑤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虛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尋求刺激的**心理以及苦悶抑鬱的精神狀態等。

思想:通過這五條重要線索,《子夜》試圖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括城鄉、工商、軍政、勞資、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僕關係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生活圖景。

茅盾的《子夜》創作特點是什麼?

2樓:蘇家屯

1、上海題材。茅盾是自覺地進行上海題材創作的作家,出版於一九二二年的《子夜》,因為其視野的開闊、

取材的獨特、反映的深廣、結構的巨集偉等特點,成為左翼都市文學的巔峰產品,並突破了早期左翼文學創作,成為二十年代乃至以後都市文學創作的典範。他寫出了

上海等地的城市文明、青春氣息、革命情緒等,描寫了當時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失敗所產生的思想苦悶,以及在苦悶彷徨中走向政治革命的歷程。具

體而言,長篇**《子夜》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敘述中心,與其相關的上海各階層人物,統統被階級分析方法裁定為不同的階級陣營與階層群落。民族工業家、買

辦資本家、革命者、青年知識分子、政客、地主、工人、交際花等構成上海灘複雜的社會面貌,呈現出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狀態。

2、經濟視角。茅盾擅長從經濟視角來創作**,注重從經濟的角度再現社會生活,揭示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動因,是現代中國極少的擅長從經濟角度進行文學

創作的作家。《子夜》以上海為中心,力求反映中國社會的全貌。主人公吳蓀甫是乙個優秀的資本家,他

有魄力,有膽量,多謀善斷,富於冒險。儘管如此,但他最後還是破產了。

3、小人物的刻畫。茅盾善於從人性視角開掘人物性格,表現人性中的善良、同情、諒解、愧悔等諸種複雜因素,也能大大豐富人物的性格表現。如《子夜》等作品,對人物性格的刻劃都有血有肉,而且也給人們以發人深思的倫理思考。

但這並非都是階級眼光,而是有著

人性複雜性的深刻透視,表現著下層人民的苦難命運,除了時代性、社會性因素外,還從普遍的國民性弱點、落後的文化習俗等視角切人,寫出普通農民自身的人性

弱點和精神弱質,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在社會低層人民遭受物質貧困和精神荒蕪的同情和關懷,其所表現的人道情懷是顯而易見的。把握這個特點,就能對茅盾的創作

作出並不單一的評判,就能揭示其作品表現人的精神豐富性的深刻內涵。

3樓:hi黑貓小姐

1、塑造人物的典型化和型別化手法

2、生動細膩的人物心理

3、個性化的語言

4、巨集大嚴謹的結構

5、強烈的理性色彩

茅盾的子夜的主要內容及簡介!

茅盾的《子夜》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史上,如此高產而又擅長創造弘篇巨制的現代**家,茅盾應在屈指可數之列。2023年出版的長篇**《子夜》,是茅盾運用社會分析進行創作的典範之作。作家的創作宗旨是要形象地揭示中國社會發展的「時代性」。

茅盾是在大革命失敗以後,開始由新文學的理論建設轉向文學創作實踐,尤其專注於中、長篇**的創作。他已經形成的社會科學的思辨型文化人格,在這一創作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日趨成熟,並且以一種特殊的思想深度、全貌式的文化圖景,開創了五四以來文學創作「社會剖析派」的新正規化。從2023年到2023年,茅盾創作了數百萬字的短、中、長篇**,這些作品不僅真實地展示了他**創作發展演變的軌跡,而且記錄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政治風雲變幻和時勢變遷。

正值作家醞釀創作**之時,2023年夏秋間發生了一場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這對乙個敏感於政治,善於透視社會的思辨型作家茅盾來說,就是要用**的形式參與其中來表明他對時代重大問題思考的態度:「中國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更加殖民地了。

」於是,茅盾運用都市文化政治經濟的獨特視角,自覺地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全方位」的正面描繪。**選取的巨集大的藝術主線,是乙個本有堅強實力的民族工業資本家,如何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的雙重挾制下,在工農革命的迅速高漲的形勢面前到處碰壁以失敗而告終,從而揭示了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頑強抗爭命運的社會悲劇。這使《子夜》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第一部正面反映中國歷史現代化程序基本矛盾,並具有現代都市文學風采的史詩性作品。

茅盾在**中從對現代都市畸形政治經濟社會全面剖析入手,繪製了一幅30年代初中國社會錯綜複雜的巨集大圖景。作家給自己列的寫作提綱,明確指出**要表現出三個方面情勢:「一,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壓迫下,在世界經濟恐慌的影響下,在農村破產的環境下,為要自保,使用更加殘酷的手段加緊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二,因此引起工人階級的經濟和政治的鬥爭;三,當時南北大戰,農村經濟破產以及農民暴動又加深了民族工業的恐慌。

」《子夜》形象地呈現了這一社會分析的意圖。**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尖銳複雜的鬥爭主線,同時了30年代中國現代都市在世界經濟大崩潰的影響下,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之間激烈鬥爭,農民的破產與動盪,工人萌動的覺醒,市民的困窘和無奈等社會的變動。茅盾準確把握了社會各階層不同人物在時代動盪面前的豐富而複雜的心理和命運,成功地將五四以來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提高到乙個新的歷史水平,將現代長篇**樣式推向了成熟。

當年,瞿秋白就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長篇**」,作者能夠「應用真正的社會科學,在文藝上表現中國的社會關係和階級關係」 。

朱自清指出:「這幾年我們的長篇**漸漸多起來了,但真能表現時代的只有茅盾的《蝕》和《子夜》」。《子夜》充分表現了作家社會政治思維型的文學家氣質。

(希望採納)

5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最能體現茅盾創作特色的代表作,《子夜》是一部深刻而廣泛地反映30年代初期社會生活的長篇**。寫於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2023年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子夜》的問世,充分顯示出左翼文學的實績,標誌著茅盾的創作已經走向成熟。

他繼承了魯迅所奠定的現實主義傳統,把長篇**創作推向了乙個新的發展里程。正如馮雪峰所說:《子夜》「一方面是普羅革命文學裡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後的前進的、社會的、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之產物與發展」。

瞿秋白則肯定道:「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 (一)主要線索 《子夜》大規模地描寫了3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的社會現象,以上海的工業、金融界為中心,在2023年5月至7月的歷史背景下,呈現出中國社會的急劇變化和時代風貌。

在作品中,民族工業家、買辦資本家、地主、革命者、工人群眾、政客、交際花和掛著詩人、教授、律師等招牌的各種型別的知識分子,形成複雜的人際關係,構成錯綜紛紜的社會畫面;而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以趙伯韜為代表的買辦資本家的鬥爭則構成了作品的主要線索,由此金融公債市場、工廠和都市的工人運動和以雙橋鎮為中心的農**動的歷史描摹。可以說,清晰的時代風雲的展現,紛然複雜的矛盾衝突的揭示,深廣的社會生活的概括和細緻的習俗風情的刻畫,使《子夜》具有了巨集闊的體制和史詩性的風範。 《子夜》有五條重要線索貫穿始終:

第一、以買辦資本家趙伯韜、金融資本家杜竹齋、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為代表的公債交易所中「多頭」和「空頭」的投機活動; 第

二、在世界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以及軍閥混戰等影響下的民族工業的興辦、掙扎和最後的徹底破產; 第

三、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怠工、罷工鬥爭; 第

四、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使吳老太爺倉皇出逃、曾滄海暴死街頭、吳蓀甫「雙橋王國」美夢徹底破滅; 第

五、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虛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尋求刺激的**心理以及苦悶抑鬱的精神狀態等。 通過這五條重要線索,《子夜》試圖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囊括城鄉、工商、軍政、勞資、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僕關係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生活圖景。《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現象紛繁萬狀。

事件如波,此伏彼起;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又井然有序、紛而不亂。 《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適合用來表現社會變遷的複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

這樣巨集大的創作規模極具挑戰性,要想使作品完美幾乎不可能。王富仁對《子夜》的藝術提出質疑,認為茅盾把大量的人物和情節僅僅依靠外部的聯絡網羅進**,而並沒有有效地納入**內部的矛盾鬥爭中,這使《子夜》結構的和諧性受到損害,**在整體上的推進速度變得笨重遲緩;其次,非主線上的人物和情節無法與主線上的人物與情節構成彼此推動的連環關係,**的各條線索成了時斷時續的不相連的孤立線段,這使**變得沉悶、沉滯。《子夜》之所以缺少緊緊抓住讀者的思想藝術力量,結構笨重是乙個重要原因。

茅盾《子夜》藝術特色

茅盾《子夜》人物形象分析(選一兩個人物作形象分析)

6樓:非聆歸零

l林佩瑤,早抄

先和雷鳴相襲愛,但當雷鳴從戰場回來,她已是吳蓀甫的妻子,其實她和吳蓀甫只是貌合神離,根本沒有感情,吳蓀甫只是忙著自己的生意,林佩瑤每天都感到寂寞無聊,反映當時女性地位的低下,雖然貴為夫人,但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體現她的無奈,不能夠左右自己的命運。其實她也渴望能夠有人疼愛自己,當雷鳴把當年 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和枯萎的白玫瑰給林佩瑤時,她和雷鳴相擁,極其可憐,但她的人生只能這麼維持,實在可悲。

簡析《詩經蒹葭》起興句的思想內涵與藝術特色

首先了解作品的出處或作者的總體創作特色,在此基礎上,再對要分析的作品進行檢驗,看看那些總體的藝術特色在該篇有無體現。比如 蒹葭 一詩選自 詩經 秦風 關於 詩經 民歌的藝術特色,在褚斌傑編著的 中國文學史綱要 中講了四點 1 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 2 賦 比 興的表現手法 3 復沓的章法和靈活的句式 ...

《圍城》的藝術特點有哪些《圍城》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圍城 的藝術特點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描述 一 獨特的語言風格 1 圍城 一書是錢鍾書 錙銖積累 而寫成的,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 拼湊 成的瑣碎的情節。就一般而言,情節瑣碎的書必然要有絕佳的言語表達才能成為一本成功的作品。錢鍾書的 圍城 果真是把語言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舉出民間手工藝術的幾種藝術名稱 特點 用途及發展史發源地

從使用功 來能出發,可將民間手工源藝品分為bai欣賞類 實用類和宗教 祭du祀類。zhi欣賞類是供置於dao案頭 貼上於牆壁或懸掛於室內,供人們欣賞的民間手工藝品,如彩塑 絹花 等 實用類是在生活中有使用價值的民間手工藝品,如陶罐 彩印花布 木雕糕點模子 竹編器皿等 宗教 祭祀類有彩塑神佛像 紙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