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以孤,朕,寡來自稱

2021-03-27 04:52:12 字數 4526 閱讀 9874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君王並不是都自稱為「朕」。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我認為跟現在流行的電視劇集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電視劇集中的君王基本上都自稱「朕」。

這也許是編劇者考慮得不夠周全吧。這算是比較小的失誤了。可笑的是,經常看唐劇而聽到從電視劇集人物的口中說出的宋元詩詞或現代慣用語(題外話)。

事實上,人們的稱謂也會隨著時代、場合、說話者的變化而變化的。像人的服飾一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而皇帝的稱謂,很可能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譬如:唐代時的皇帝不僅自稱「朕「。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而別人稱呼皇帝時,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三郎」。

以下順便摘錄了有關「帝王的稱謂」的比較全面的介紹。可以看看作為參考。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

后稷、后羿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

周代君主稱「王」。從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號都是自稱。諡法起於周孝王以後。

諡號是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有褒貶之意。即所謂「諡者,行之跡」,「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諡法有固定用字,如經天緯地曰文,克定禍亂曰武,布義行剛曰景,這是美諡;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這是惡諡;還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懷等。 戰國中期以後,周王的權力日益削弱,威信已無。

各國的諸侯相繼稱王。西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他認為:

「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而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決定將三皇、五帝的名號合一,自稱「皇帝」。從此,皇帝一詞就成為封建帝王的稱號。

秦王政還廢除舊有的諡法,他自稱「始皇帝」,子孫繼位,為「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這就是秦王政被稱為秦始皇的由來。 秦朝滅亡後,諡法制度又被恢復。

在古代,對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否則就是大不敬,即使對前代帝王亦是如此。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對隋以前的皇帝多稱諡號,如漢文帝、晉武帝、隋煬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

也由個別的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福臨稱世祖,其子玄燁稱聖祖。但是,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乙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

如西漢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廟奉祀。這也是古代文獻對隋以前帝王只稱諡號、不稱廟號的緣故。唐代以後,典制不那麼嚴格,每個皇帝都有了廟號,人們也就以廟號稱呼皇帝。

明清以後,帝王的稱謂又為之一變。人們習慣上對明清兩朝的皇帝多稱年號,如永樂帝、乾隆帝等。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漢武帝首創。

他的第乙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歷代的每乙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幾乎都要改元。

如漢武帝在位54年,先後用了11個年號;唐高宗在位33年,先後用了14個年號。明清兩代,每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都只用乙個年號。如清聖祖在位61年,只用康熙年號。

其中只有乙個例外,就是明英宗。他因為先後兩次登基稱帝,所以用了正統、天順兩個年號。由於明清皇帝在位不改元,所以人們習慣上用年號來稱呼皇帝。

2樓:匿名使用者

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孤兒)

寡:是指乙個人,多數也是少的意思(寡婦)

兩個字聯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皇上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獨尊」

寡人是「寡德之人」的簡稱,意思是德行不夠的人,是一種自謙的說法

3樓:匿名使用者

顯示自己的特殊性啊!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以孤、寡來自稱?

4樓:海平面下的深淵

一、皇帝是沒有朋友的,坐在這張龍椅上,不僅要為國事操心,更要提放身邊的兄弟、臣子的叵測之心,不然很容易被人在後背捅刀子,所以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疑心重重,像朱元璋、劉邦這些為了鞏固江山,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一人漏網的心理,連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都殺得一乾二淨,因此,成為孤家寡人是必然了。

二、皇帝一般美化自己為謙遜、道德高重的人,《周易》中有上九之說,「上九」就是沒有了上公升的餘地,達到了最高境界,高了就要走向衰落,君王之位形式上已達到上九境界,所以為「孤」,所以為「寡」。為了避免上九而衰落,得警示自己要謙虛,成為寡德之人。

三、「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無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才是最尊貴的,同時時刻提醒周邊群臣,我才是老大。

四、在古代,「寡人「並不是和現在的意思一樣,「寡人」在古代的意思為「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淺的意思,這是古人的自謙用詞。但在先秦時期,並不是君主專屬,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稱為「寡人」。《左傳》中記載: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那時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稱「寡人」。女人也可以,《詩經》中曾經記載,衛莊公夫人莊姜就曾自稱過寡人。

5樓:溪望舒

孤、寡都是孤單的意思。《呂氏春秋·士容》:「孤、寡 ,謙稱也。」龔自珍《最錄尚書古文序寫定本》 :「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

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 如:孤兒,意為沒有親人的孩子。

寡:是指乙個人,多數也是少的意思。

兩個字聯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皇上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獨尊」

《戰國策·齊策》: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這句話是說 ,因為地位低賤的人是地位高貴的人的根基 ,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意即君主稱自己是孤單的 ,需要臣下的輔佐。而不是說 ,因為地位低賤的人是地位高貴的人的根基 ,侯王就說自己不好。轂是車轂 ,為輻條所湊集之處 ,君王是群臣所向之中心 ,因此以「轂」喻王。

即不能像車轂為眾輻所集那樣得到群臣的擁戴 ,與稱孤、寡類同。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 「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學者趙翼考察了歷史上「寡人」的使用情況: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但楚王多自稱「不穀」。而較弱的諸侯自稱「孤」。

  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仍自稱「寡人」,而不用周天子專用的自稱「予一人」。   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漢王劉邦)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如齊王韓信)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後多自稱寡人。   東漢末年,群雄袁術、曹操、孫權、劉備等「南面稱孤」。

此時「孤」較為流行。而曹操稱魏王,孫權為帝,仍然自稱「孤」不稱「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諸侯王常自稱為寡人,而梟雄如爾朱榮、高歡自稱為孤。

  自唐以後,少有自稱寡人者。如唐朝諸侯軍閥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聯合對抗朝廷,各自稱王,盟主朱滔自稱孤,王武俊等人自稱寡人。唐順宗為太子時自稱寡人。

五代郭威未稱帝前自稱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君王自稱。

春秋戰國時,諸侯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

「汝前日戰輸與他,今日在寡人面前,可斬其頭以洩恨。」《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

『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

『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 朕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 爾雅 釋詁 說 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 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 朕 據司馬遷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記載 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 朕 了。現代漢語詞典 解釋 朕 說 秦以前指 我的 或 我 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為什麼皇帝稱自己為朕,為什麼皇帝都自稱為“朕”?“朕”是怎麼來的?

雪尚殤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 爾雅 釋詁 說 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 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 朕 據司馬遷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記載 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 朕 了,只有皇帝才可自稱為 朕 顯示皇權至高無上。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自稱...

為什麼皇帝稱自己「朕 寡人 孤」等不同稱號?不同時期稱號也不同,請問分別是什麼時期這樣稱自己呢

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 孤 不穀 寡人 隨著秦朝建立,秦王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 朕 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 如漢王劉邦 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 如齊王韓信 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後多自稱寡人。東漢末年,群雄袁術 曹操 孫權 劉備等 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