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不認識字的時候要怎麼查,那些字的讀音是怎麼傳下來的

2021-03-24 08:09:53 字數 5353 閱讀 7166

1樓:新左右

查字典。《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說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後因年代久遠而失傳。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後代研究《說文》多以此版為藍本,如:

清代的段玉裁注釋本即用此版《說文》為底稿而加以注釋。

《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型**.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首創漢字部首,全文共分部首540個,從「一」部開始到「亥部結束,同部字的第乙個字就是部首,並用「凡某之屬皆從某」標明。正文部分重點在字形的分析,「說文」以「文」(獨體為主);「解字」重點在字義的解釋,以「字」(合體為主),小篆是全書的說解物件,通過字形的分析,來肯定字的性質和型別,說明文本義形音三種要素和三者的密切關係,說解次序就是對每個字先說解其意義,次說形體,後說讀音,全書以「六書」為書例,統全書文字。

2樓:寧缺_永夜將至

1, 按照韻法分類。如十五韻,這樣大致每個字的韻母讀音和什麼字相同就知道了。這是讀書人的基本功,科舉考試必考「試帖詩」,就是要作一首詩,會做詩就必須懂韻法。

2,用同音字表音,如早期一些字書會出現「某音同某」這樣的說法,前者是別人不熟悉的生僻字,後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常用字。記得「說文解字」就有這種標註法; 3,反切---反切據說是隨佛教進入中國的。具體說「反切」就是用兩個常用字標註乙個生僻字。

即某字後面加上「某某切」,讀音時一般是採用頭乙個字的生母,後乙個字的韻母。就能讀出那個冷僻字。以上三種是中華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

3樓:水清魚無

今天我們碰到不會的字可以查字典,古代碰到這樣的事可咋辦?放心吧,古代字典很強大的!古代的字典和現代的字典分類有很大不同,大致可以分為韻書、字書和雅書。

古漢語文字的讀音是怎麼確定下來的?

4樓:胖妞李

太強了。弄得我想補充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5樓:匿名使用者

去看哈大學教材《古代漢語》中對音韻的介紹就知道了。

古人是怎麼識別漢字的音的?

古代的時候,沒有拼音人們如何認字?

6樓:小凝聊娛樂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兩類:以字注字、雙拼製。

1、以字注字

用乙個漢字來注另乙個漢字的讀音方法。

比如「讀若」法: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肇」注「兆」。(《爾雅》)

2、雙拼製

用乙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乙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製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

比如:緩,胡管切。(《廣韻》)「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沒有拼音,但有著類似拼音的思路。自上古開始一直沒有「聲」、「韻」的概念,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之前很長時間並沒有意識到乙個音節可以分成子音和母音等部分,一直是以音節為單位整體教整體學的。

後來隨著東漢佛教傳入,梵文經典進入中原。梵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子音母音分得很清楚,人們受梵文的啟發,覺得漢語似乎也可以這樣分開,於是才有了聲韻分開的意識。

與此相對應,中國古代以書面形式記錄漢字讀音,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 音,打比方說就像是「箱,讀如香。」這樣寫法時,「讀如」兩個字後面的那個字就是用來注音的。

一般都是用乙個簡單字為複雜字注音,但如果你連那個簡單的也不認識,那就沒啥辦法了。在這種方法之下,還是有大量的字需要口傳的,因為一方面要知道一系列的簡單字,另一方面是有些複雜字同音字幾乎沒有,直音法也注不出來。

在有了聲韻分開的意識之後,古人發明了反切法,即用兩個字注乙個音,常寫作像是「誇,苦瓜切。」其中最後乙個「切」字與讀音沒有關係,表示前面的兩個字是反切注音用的。前面的「苦瓜」兩個字,前乙個字叫反切上字,後乙個叫反切下字。

取上字的聲母k,取下字的韻母和聲調 ua1,合起來就是「誇」的讀音。

這樣的注音方法還是必須要口傳一些簡單字,但是它至少解決了同音字很少的難字的注音問題。

7樓:白小度

我們小時候剛剛上學就是開始學拼音,古代時候的人們就已經學會了拼音,古代人認字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獨特方法。

古代識漢字有好幾種方法,有直音法,反切法和譬況法。而他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直音法乙個字去代替另乙個字的讀音。這樣的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但也有明顯的缺陷如果一些字的同音字很生僻、甚至沒有同音字,那麼這個方法就不能用了。

後來古人發明了反切法,就是利用兩個字注乙個音,如「誇,苦瓜切」,那麼誇這個字的唸法呢就是「苦」字的聲母加上「瓜」字的韻母拼接而成。

其實古代時期漢字比拼音出現的早,那時候老師讀學生跟著讀,指著字乙個乙個的念不用記住怎麼寫,會背就行了就比如千字文跟順口溜一樣,小朋友背什麼都很快的。一兩個星期就記住了記住之後就刻腦子裡了一輩子不忘然後一邊背一邊寫學會一千個字乙個月就行了。其實一千個字不少了生活中常用的字也就三四百個。

所以古代的啟蒙教師,也就懶得費心講意思了。就是讓你死記硬背,生記住。記住以後,隨著人們年齡增長,和周圍漢字環境的影響養成,對於讀書識字這種事有實際需求的人,自己就懂了。

如果家道中落,孩子進入了不需要讀書識字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會把小時候學過的那些忘光。

古代的學堂、私塾先生捧著書本大聲朗一句,學生也捧著書就跟讀一句,重複又重複,一字一句,口耳相傳,朗朗讀書聲,不絕於耳,所以,古代並無拼音。

8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古人要認識漢字,就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後產生了直音法和注音法。

9樓:手機使用者

拼音只是幫助我們讀字,認字還是得靠記憶,見的多,背的多自然就能認識。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大部分的漢字都是形聲字,所以古人就想到了形聲字法。形聲字是由形旁或者是聲旁組成,形旁指的是類別,而聲旁指的是是讀音。

11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所謂溫故而知新,沒有拼音可以認識字,反覆讀,反覆背就可以認識很多字,背的多自然就會認識。

12樓:貓咪愛喵喵喵

反切法,用乙個漢字的聲母表示「聲」,用另乙個漢字的韻母表示「韻母」和「聲調」,最後將其拼到一塊讀。

13樓:常大大璐

古人沒有拼音的時候他們就認字,把字背熟就行了,所以當時的學生就是讀字。

14樓:ever一

其實不靠拼音靠記憶,是很早以前人們識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太難,所以後來才發明了拼音。

15樓:armia温晴

沒有拼音,他們就直接念字,背的特別麻溜順口,讀多了也很容易就認識字了。

16樓:願望實現了

加坑路口不會'''我哈哈哈哈,肯定不會啦,我都會摸摸貓貓,當然了,那個咯咯嘰嘰嘰

古人是怎樣確定乙個字讀音的,在漢字還沒有拼音的時候?順便問一下漢字是啥時候有拼音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標準

的漢語拼音方案,人們在教學生字時,常使用兩個常見的字進行反切或直拼出這個生字的讀音。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由於古代沒有標準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漢字古代的讀音與現在的讀音完全不同。

給中華民族的興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呢?說來有趣,是乙個外國人。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多採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

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公元2023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2023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

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徵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蹟》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彙。

18樓:44馮

我覺得應該是用那些有點像日文的拼音吧

現在新華字典上不還有這個的注音麼

不過好像是少數民族用的

個人覺得是用這個

而且古漢語裡面「針」「真」、「十」「石」讀音都不一樣的應該是和現代漢語很不同的

總之我就知道這種

難道古代沒有拼音麼?

有拼音應該是魯迅那個年代引進的拉丁字母

阿q正傳裡好像提到過關於「阿桂」(or「阿貴」)取名字的事有點關係吧

就這些了

漢字以前沒拼音,人們是怎麼讀的?

19樓:青島水準

拼音出現之前,有四種注音方法:

1、譬況。《淮南子》「蛟龍水居。」

高誘注「蛟」的讀音:「蛟讀人性情交易之交,緩氣言乃得耳。」

2、讀若、讀如。即「讀得像某字音」。《說文解字》「珣,讀若宣。」

3、直音法。即「就是某字的音」。「單音善,父音甫。」

4、反切。「公,古紅切。」

好多字古音今音不同,上古音、中古音也不同,有些字的歷史讀音研究出來了,有些還有爭議。

20樓:毛驢小丫

古時已經有很多種注音方法了,但是我只記得一種那就是「反切法」

比如把「漢字」的「汗」注音吧

書上就會找兩個比較普遍的漢字,「回」「上」,用「回」的聲母(那時還沒有聲母這個說法咯),「上」的韻母,就是hang,記作 回上切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採用反切。反切的基本原則是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例如,《廣韻》「冬,都宗切」。

二是採用直音。即用同音字來注音,如「根,音跟」。

22樓:艾澤拉斯的上帝

有直音、反切、八思巴字

古人讀音當然和現在讀音有很大不同,主要分原始漢語、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現代漢語

例:白:bai陽平 普通話

brak有無聲調未定 上古漢語

23樓:鹽城崇雲

基本一樣,口耳相承,強行識記。

24樓:歐陽梓銘

古代也有拼音的。但是拼音是那種的。字典上有啊。

在古代,人們熱的時候吃什麼化解炎熱呢

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型遠比你想象的更發達。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就學會了利用天然冰來制冷飲。當時的周王室沒有冰箱,就專門建造了叫做 陵陰 的冰窖,用來儲存冬天採來的天然冰塊。除了盜墓筆記即視感的 陵陰 還有乙個80人的部門 冰政 專門負責開採和保管冰塊。如此耗費人力物力,也說明了冰塊在那時多麼珍稀。史書裡...

古代人閒的時候怎麼打發時間,古代人沒有電,晚上怎麼打發時間?

那要看什麼地方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你比如說,貴族家的生活就是聽聽戲,然後還可以出去遊山玩版水,琴棋 權書畫他們都十分精通,也可以到自己的親戚拉拉家常,紅樓夢 裡面有很多細節的描寫,建議你去看一看.農民的日常生活就是辛勤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就是那個樣子.農村婦女在家裡紡織衣服,有時拿去賣...

人們怎樣傳遞資訊,古代人們是怎麼傳遞資訊的

資訊傳遞是 bai指人們通du過聲音 文字 影象zhi或者動作相互溝dao通資訊的意思。資訊傳內遞研究 容的是什麼人,向誰說什麼,用什麼方式說,通過什麼途徑說,達到什麼目的。在銷售管理中傳達商品資訊就是用特定的方式去影響人們的購買行為,使它在市場上產生反應。資訊傳遞程式中有三個基本環節。第乙個環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