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裡「至」有幾種意思,古文中的「之」有幾種意思

2021-03-23 15:03:24 字數 5087 閱讀 8527

1樓:匿名使用者

至1.到;達到。《詩·秦風·渭陽》:

「我送舅氏,曰至 渭 陽。」《荀子·修身》:「道雖邇,不行不至。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至春,果病;四月,洩血死。」《漢書·匈奴傳上》:

「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十百人。」

2.來;去。《書·君奭》:

「天休滋至。」《左傳·隱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 桓王 之失 鄭 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荀子·致士》:「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不亦難乎!」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

「昔我從元後,整駕至南鄉;過彼 豐 沛 都,與君共翺翔。」《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遣 諸葛亮 自結於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魯肅 〕且問 備 曰:

『 豫州 今欲何至?』 備 曰:『與 蒼梧 太守 吳巨 有舊,欲往投之。

』」3.古代卜辭的一種。《周禮·春官·大卜》:

「以邦事作龜之八命……六曰至。」 鄭玄 注:「國之大事,待蓍龜而決者有八,定作其辭,於將卜以命龜也。

鄭司農 雲:『……至,謂至不也。』」 孫詒讓 正義:

「不,與否同。雲『至,謂至不也』者,謂卜人來至否也。」

4.施行;通行。《逸周書·度訓》:

「罰多則困,賞少則乏。乏睏無丑,教乃不至。」《禮記·樂記》: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 鄭玄 注:「至,猶達也,行也。

」《史記·樂書》引此文, 張守節 正義:「樂行主和,和達**無復怨怒也;禮行主謙,謙達**不爭競也。」

5.古代以冬至、夏至為二至,亦統稱「至」。《左傳·僖公五年》:

「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 杜預 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啟,立春、立夏;閉,立秋、立冬。

」 孔穎達 疏:「冬之半,夏之半,晝夜長短極。極訓為至,故冬夏之半稱冬夏至也…… 鄭眾 雲:

『以二至、二分觀雲色。』」《左傳·昭公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

」 杜預 注:「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

「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為一,謂之日至……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為一,謂之日至。」參見「 冬至 」、「 夏2至 」。

6.大。《易·坤》: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易下》:「至,亦大也。

《爾雅》曰:『晊,大也。』 郭璞 作『至』。

《釋文》曰:『晊,本又作至。』 鄭 注《哀公問》曰:

『至矣,言至大也。』 高誘 注《呂氏春秋·求人》篇及《秦策》並曰:『至,大也。

』至哉,猶大哉也。」

7.深。《國語·晉語一》:「日,君以 驪姬 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韋昭 注:「至,深也。」

8.界限。參見「 四至 」。

9.達到極點。《國語·越語下》:

「陽至而陰,陰至而陽。」 韋昭 注:「至,謂極也。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 朱熹 集注:

「至,極也。」《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物至則反,冬夏是也。

」 張守節 正義:「至,極也,極則反也。冬至,陰之極;夏至,陽之極。

」10.多以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的,最高超的,最正確的,最誠摯的,最微妙的,等等。參見「 至駿 」、「 至德 」、「 至理 」、「 至情 」、「 至機 」。

11.猶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文子·自然》:「故見不遠者,不可與言大;知不博者,不可與言至。」《淮南子·本經訓》: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釋其要而索之於詳,未可與言至也。」 高誘 注:「至,至德之道也。

」12.猶至人。《鶡冠子·能天》:「道者,聖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 陸佃 解:「吏,猶任也。不離於真謂之至人。故道者,聖人之所吏,至人之所得也。」

13.準則。《逸周書·常訓》:「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以常為慎……上賢而不窮,哀樂不淫,民知其至。」

14.得當;恰當。《荀子·正論》:「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 楊倞 注:「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

15.善;善於。《周禮·考工記·弓人》:

「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 鄭玄 注:「至,猶善也。

但角善,則矢雖疾而不能遠。」《管子·法法》:「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飢之渴之。

用民者將致之此極也。」 尹知章 注:「至,善也。

夫善用人者必以法。其不從法,甚者危殺之,其次勞苦飢渴之。將欲用之,必致此極。

」16.親近。《詩·小雅·蓼莪》: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 馬瑞辰 通釋:「《說文》:『親,至也。

』又曰:『寴,至也。』靡至,猶云靡親耳。

」《禮記·坊記》:「昏禮:壻親迎,見於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壻。

恐事之違也。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鄭玄 注:

「不至,不親夫以孝舅姑也。」一說,至,歸。見 朱熹 《詩集傳》。

17.真摯;誠摯。 清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親」:「情意懇到曰至。」參見「 淳至 」、「 純至 」。

18.周備;周到。《詩·小雅·賓之初筵》:

「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 朱熹 集傳:「百禮,言其備也。

壬,大;林,盛也。言禮之盛大也。」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

「侍郎精忠大節,感通神明,某又安忍致害邪!特見備御未至,恐後復有來者,故相報耳。」 宋 陳亮 《酌古論四·李愬》:

「吾之待 佑 者如此其厚也,全 佑 者如此其至也。」

19.遍;普遍。《荀子·正論》:「 湯 武 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

20.充分,充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 鄒陽 之說 吳 梁 ,喻巧而理至,故難危而無咎矣。」

21.過分。《莊子·人間世》:

「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 王先謙 集解:「克求精核太過,則人以不肖之心起而相應。

」 劉武 補正:「克核太至,言事考慮成敗太過。」

22.眾多。《孟子·滕文公下》:「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趙岐 注:「至,眾也。田疇不墾,故禽獸眾多。」

23.副詞。極;最。

《荀子·正論》:「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 漢 枚乘 《七發》:

「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強起嘗之乎?」 晉 李密 《陳情事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我要禁持你至容易,只消得二指闊紙提條。」

24.副詞。止;僅。

《韓非子·初見秦》:「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 高亨 《諸子新箋·韓非子》:

「至,止也。」《史記·禮書》:「社至乎諸侯。

」至,《荀子·禮論》、《大戴禮記·禮三本》均作「止」。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貞觀 四載,天下康安,斷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

」25.副詞。一定;必。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春秋》紀纖芥之失,反之王道,追古貴信,結言而已,不至用牲盟而後成約。」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

「議者貴其辭約而指明,可於眾人之聽,不至繁文稠辭多言,害有司化俗之計。」《漢書·匡衡傳》:「 衡 曰:

『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

26.副詞。表示出乎意料。猶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

27.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猶甚至,竟至。《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

」 明 王守仁 《大學問》:「及其動於欲,蔽於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圮類,無所不為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

28.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

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淮南子·說山訓》: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克。」《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王 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29.連詞。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結果。

猶以至,以至於。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讎。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明《史記》者,專 徐 鄒 而廢篆籀;學《漢書》者,悅 應蘇 而略《蒼》《雅》。不知書音是其枝葉,小學乃其宗系,至見 服虔 、 張揖 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

古文中的「之」有幾種意思

古文裡「至」有幾種意思

2樓:原來是知恩

1、來到;到達。

戰國多人所作《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國王不要歸罪於年成好壞,這樣,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來歸順你了。

2、達到頂點。

漢代王充《訂鬼》:「二者用精至矣。」

譯:二者用精神達到了頂點。

3、周到。

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

譯: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辯解。

4、極;最。

先秦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譯: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

5、至於。

清代黃宗羲《原君》:「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

譯:至於夏桀、商紂的殘暴,還認為商湯、周武王不該殺了他。

【至如】至於,用於舉例或表示別提一事。

【至於】達到。達到……的結局。連詞,表示別提一事。

1、今義:

(1)到:至此。自始至終。從古至今。至於。以至。甚至。

(2)極、最:至少。至親。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誠。至高無上。至理名言。

2、常用片語:

(1)至此: 到此。你領著他們向前走,~停下

(2)至多:表示最大限度。他~三十歲

(3)至交:關係最密切的朋友。

(4)至理名言:最正確的道理,最精闢的言論。至:極,最。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闢,有價值的話。

出處:清·李綠園:「俗語雲'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釋義:俗話說「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神聖的經書傳達賢意,卻是最正確的道理。

古文中「之」有幾種意思,「而」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

既 在古文當中,既可充當實詞,又可充當虛詞,在不同的語義環境中,詞義不同。一 既 充當實詞 既 充當實詞時,多為動詞,其多種詞義為 1 本義 吃罷,吃過。例如 說文 既,小食也。羅振玉曰 即,象人就食 既象人食既。許訓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矣。2 食盡。指日全食或月全食。例如 春秋 桓公三年 秋,七月...

古文中的 幸 是什麼意思,古文中 幸 的意思

幸運。論積貯疏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僥倖。童區寄傳 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幸虧。鴻門宴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為 高興。柳宗元 罵屍蟲文 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寵幸 寵愛。鴻門宴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帝王到某處。阿房宮賦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敬詞,希望對方照自己的意見做,可譯為 希望 孔雀...

古文汝的意思,古文中 汝 是什麼意思

汝 在古文中有以下兩個意思 1 用作名詞,指河流名,出今河南,至安徽入淮,為淮河支流 古文出處 戰國 孟子 孟子 滕文公 決汝漢,排淮泗。釋義 把汝水 漢水開啟缺口,引導水流,排除淮水 泗水的水道淤塞之處。2 用作代詞,意思是 你 你們 你 們 的。古文出處 戰國 列子 愚公移山 吾與汝畢力平險。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