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蟬》中藉的含義,虞世南《詠蟬》全文注釋。

2021-03-23 09:34:00 字數 5212 閱讀 9798

1樓:匿名使用者

藉(jiè):憑藉、依賴。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並不是借助了的秋風。

《詠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

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2樓:匿名使用者

《詠蟬》中藉有多種含義。墊在下面的東西, 襯墊:枕藉;同「借」,藉此;撫慰:慰藉。假設,假使。

《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虞世南的唐詩《詠蟬》寓意什麼?

3樓:算了r以後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

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全文如下: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借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簡要鑑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虞世南《詠蟬》全文注釋。

4樓:緣之空

虞世南是唐初著名書法家,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這首詩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詩中的蟬是一種清高尊貴的形象。

②綏:讀著(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鬚,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③藉:讀著(jiè),同「借」,借助的意思,引申為依靠、依賴。

④這兩句是雙關,站在高處聲音自然傳得遠,並不是借助於秋風。寓意是指乙個人有本事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借助其他力量。

5樓:山海軒

【注釋】

「緌」: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

「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藉:憑藉,借助。

虞世南《蟬》

垂穗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譯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 並不是借助了的秋風

在詠蟬這首詩中藉和垂芮飲清露的意思?這首詩含有什麼哲理

6樓:滄海半杯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人稱道。

虞世南畫像

首句「垂緌飲清露」,「垂緌」是古人結在領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稱「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息於高處,餐風飲露,故為「飲清露」。這句寫出了蟬的清華俊朗的特點。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且與末句的「秋風」相呼應。 「流響」寫蟬長鳴不已,悅耳動聽,用一「出」字,將無形的聲音傳送寫得可感可見。

這句雖只對蟬聲遠傳進行了描寫,讀者卻已可窺蟬的高標逸韻。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借助秋風的傳遞所致,詩人卻別有會意,強調這是由於「居高」使然。這種獨特的感受蘊涵乙個真理:

立身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權貴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真如俗話所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兩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頗顯大氣。這兩句看似寫蟬,實則帶有自況的意味,表達出詩人對自身內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聯絡到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讚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虞世南此處表現出來的自信該不為過吧。

詩人借「詠蟬」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7樓:1天_堂

1、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2、作品簡介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3、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26—684後),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

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瞾檄》,兵敗後不知所終,或說被殺,或說為僧。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傑」之一。

有《駱賓王文集》。

8樓:匿名使用者

讚美了蟬高潔的品質。

9樓:匿名使用者

垂緌飲清露 流向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端不藉秋風魏晉名士風範

蟬有象徵意義麼?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有象徵意義,象徵高潔的品格。

以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蟬》為例。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後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

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作品原文

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白費其聲。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是一貧如洗全家水一樣清。

擴充套件資料: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聯以蟬的生活習性起興。「高」以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的「難飽」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卻是徒勞,並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

這是說,作者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看似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因為蟬本來沒有「難飽」和「恨」。

作者這樣說,看似不真實了,但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頷聯「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進一步地描摹了蟬的鳴聲。從「恨費聲」裡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

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並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裡體現了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於衷。

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託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託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

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首聯和額聯寫蟬的哀告無助,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憤激卻運思高妙、耐人尋味,寓意十分明顯,寫蟬即是寫詩人自己的身世。「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蟬棲高難飽,費聲鳴叫無人理會,純屬徒勞,這正是詩人清高自處,也是世情冷淡,無人相知的寫照。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己平。」頸聯隨之一轉,換了主題。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

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容。要是侷限在詠蟬上面,有的話就不好說了。詩人由蟬的命運聯想到了自身的不幸,回憶自己的仕宦生涯,流露出不盡的感慨。

「梗猶泛」這裡用典,形容自己飄泊不定的宦遊生活。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田園裡的雜草和野地裡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

此聯下句飽含了故園之思。

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絡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絡,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聯「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

蟬鳴非為『我』發,『我』卻謂其『相警』,是蟬於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錢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係。

11樓:匿名使用者

蟬——高潔的象徵 古人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徵,並詠之頌之,或藉此來寄託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最為著名的是被稱為唐代詠蟬詩「三絕」的詩。虞世南《蟬》中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中的鳴蟬成了詩人立身高潔,不是憑藉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駱賓王《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借蟬抒懷,寫處境的險惡、政治上的不得意、言論的被壓制。李商隱《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由蟬的立身高潔聯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蟬之無人同情聯想自己同樣也是無同道相知。

將虞世南的詠風改成現代文章,將虞世南的詠風改成一篇現代文章,200字

虞世南 詠風 賞析 詠風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虞世南 558 638 字伯施,浙江餘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書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習書法,所謂 深得山陰真傳 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筆法。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代自文宗以下,歷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書體為楷模。太宗曾 ...

駱賓王的詠蟬的詩詞,詠蟬 駱賓王詩詞

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錶予心?是駱賓王的詩 於易水送人 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詠蟬 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錶予心?...

在獄中詠禪》(古詩,《 在獄詠蟬》的詩意

詠蟬 在獄詠蟬 唐代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 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不堪 一作 那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錶予心?譯文深秋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唱,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麼哀怨的詩行。露重翅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