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虞世南的詠風改成現代文章,將虞世南的詠風改成一篇現代文章,200字

2021-03-12 15:40:17 字數 4673 閱讀 7512

1樓:

虞世南《詠風》賞析

詠風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

傳歌共繞梁。

動枝生亂影,

吹花送遠香。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餘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書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習書法,所謂」深得山陰真傳」,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筆法。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

唐代自文宗以下,歷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書體為楷模。太宗曾「以金帛賜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虞的書法,繼承多於創造,加上虞世南博學卓識,坦誠忠直,故而深得寵幸。太宗誓言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足見其影響力。

「虞體」後世評述不一,他那筆圓體方,外柔內剛,幾無一點雕飾或火氣,也自成書風,而他的行草書,則幾乎是王羹之行草諸帖的嫡傳。

出身望族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餘姚人,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出身望族。從三國到唐代。

餘姚虞氏家族出了許多名士,有三國時吳國經學家虞翻(164—233),東晉天文學家虞喜(281—356〕。還有幾位著名的書法家,如南朝宋泰和年間書法家虞(龠禾),他著有《論書表》傳世,論古今妙跡,正行草書,紙色標軸,真偽卷數,無不畢備。又曾奉明帝詔與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等編次二王法書,再乙個是虞世基(?

—618),兼善草隸,曾經在陳朝、隋朝做過官,他就是虞世南的胞兄。

虞氏家族中聲名最著的要數虞世南。他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祖父虞檢,為南朝梁始興王的諮議。

父親虞荔,為南朝陳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任陳朝中書侍郎。虞世南從小就過繼給叔父為子,因而取字伯施,世南生性沉靜。

篤志勤學。少年時與胞兄世基同受業於吳郡顧野王(519—581〕,有十餘年,顧野王字希馮,南朝陳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光祿卿,他對蟲篆奇字無所不通,可惜他的書跡今未之見,虞世南勤奮好學,精思不懈,他敬慕南朝梁文學家、尚書左僕射徐陵(507—585),作文學習徐陵,婉約綺麗。

且為徐陵本人所認同。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中,生父虞荔去世,文帝表彰虞荔的德行,知道他兩個兒子都非常博學,便派遣使者到虞家慰勉審視,等到世南服喪期滿,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但因養父虞寄身陷叛軍之中。仍布衣蔬食。

直到太建末年陳宣帝平定叛亂,虞寄回來,「方令世南釋布食肉」。陳朝滅亡(589)後,世南與世基兄弟二人同入長安,文名重當時,人們比作晉代二陸(陸機、陸雲)。隋煬帝為晉王時就聽到虞世南的名聲,打算聘為書記,世南以母老固辭。

煬帝即位後,大業(605—618)中累授秘書郎,遷起居舍人。隋煬帝雖然愛虞世南的才氣,卻並不欣賞他的剛正性格,實際上並不重用他。當時虞世基執掌朝政,先後任光祿大夫,內史侍郎,家庭生活豪奢。

虞世南雖與其兄住在一起,仍然生活儉樸,不改舊習。隋朝滅亡前夕。宇文化及將殺煬帝並及虞世基,世南抱持號位,請求以身代兄而不得,時人稱頌其義。

世南隨宇文化及到聊城,又在起義軍竇建德部下任黃門侍郎。直到秦王李世民消滅竇建德,引虞世南為知己,才被起用。

晚遇明主

虞世南入唐時已是花甲之年,先為秦王府參軍,不久轉為記室,授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共掌文翰。一次,李世民命他把《列女傳》書寫在屏風上。當時沒有底本,虞世南就默寫出來,竟然一字不差。

李世民立為太子,虞世南為太子中舍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被任命為員外散騎侍郎,兼弘文館學士,當時,虞世南年近古稀,他請求告老還鄉,太宗不許,遷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固辭不受,仍被任命為秘書少監。貞觀六年(633)公升秘書監,掌管圖書著作等事,世稱「虞監」。

貞觀八年進封永興縣公。因而史稱「虞永興」。

唐太宗非常賞識虞世南的博學卓識、坦誠忠直,常在政務之暇,同他談論學問,共觀經史。世南容貌儒雅,而志性剛烈。每當談論到古代帝王為政的得失時,常存規勸諷喻之義。

太宗常常對侍臣說:「朕因暇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若此。朕用嘉焉。

」唐高祖李淵死後,李世民下詔為父親建造陵墓,以視高祖劉邦墓——長陵為模式,極其隆厚。勞民傷財。虞世南兩次上疏諫阻,認為立國不久應當節用安民,主張「薄葬」。

公卿百官又奏請遵照高祖遺詔辦事,務從節儉。在虞世南和群臣的勸諫下,陵墓的規模大有減省。唐太宗愛好打獵,虞世南也上疏屢次勸阻,有一次,唐太宗寫了一首宮體詩,叫群臣應和。

虞世南怕這種「體非雅正」的詩流傳開去。天下風靡,影響不好,拒絕作應制詩。凡此種種,都可看出虞世南剛直忠貞的品性。

太宗常稱虞世南有「五絕」,就是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有一於此,足為名臣」,「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對他評價極高。

貞觀十二年(638)虞世南致仕(退休),官銜為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這年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唐文宗下詔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賜諡「文懿」。

並下手詔給魏王泰說:「世南於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蓋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又把自己寫的一首詩命起居郎褚遂良在虞世南靈前誦讀焚化,君臣情誼之深厚無過於此了。

虞世南編有《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

王書傳人

唐太宗李世民倡導「書聖」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又命蕭翼從山陰僧辯才處賺得《蘭亭序》真跡,令人摹制多本,賜給群臣,甚至死後還把《蘭亭序》的原件殉葬昭陵。書學為唐代國學之一,取士也講究書法。

唐代書學之盛可渭亙古未有。

虞世南少年時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甚得王書神髓。為了學習書法,他曾把自己關在樓上,業成方才下樓。寫過的廢筆足足裝滿了一大甕。

他白天練完字,在入睡前還用手指劃著肚皮或床單,琢磨字的氣勢結體。日子長久,被單也劃穿了。通過刻苦學習、虞世南成了王氏筆法的嫡傳宗師。

唐張懷瓘《書斷》評虞世南說:「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巨集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在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

及其暮齒,加以遒逸。臭味羊(欣)、薄(紹之),不亦宜乎!是則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也。

」「伯施隸、行書入妙。然歐(陽詢)之與虞,可謂智均力敵……論其成體,則虞所不逮。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選,罕有失辭。

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當時虞世南的聲望便在歐陽詢之上。

他的書法圓融遒逸,外柔內剛,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矩步,有冠劍不可犯之勢。用筆沉粹、典麗,以風骨逆勁著稱書史。他創立的「虞體」流派,剛柔並濟,方圓互用。

人們稱頌「虞體」,「得右軍之美韻,而失其俊邁」。劉熙載《書概》說:「永興書出於智永,故不外耀鋒芒而內涵筋骨。

」所謂得「右軍之美韻」,是說得於王氏嫡傳;所謂「失其俊邁」,是說他並非純屬「王書」一體,而是自立門戶。獨創新格。與歐陽詢「險勁」一路並稱「歐虞」。

與褚遂良、薛稷一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虞體」流韻

縱觀書法史,從漢末鐘(繇)、張(芝)開楷則草法之先,到晉末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法立,經南北朝隋朝到唐初四大家出,使楷法臻於完備極致。所以多以「晉人取韻,唐人取法,宋人取意」,「唐人用法謹嚴」稱之。中國書法藝術就技法層面而言,其核心是筆法。

據傳,早在漢代,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學到了「八角垂芒」的秘法,成了筆法傳授的始祖。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中有《傳授筆法人名》一文,附在《古來能書人名》文後,記述了筆法傳授的譜系,共有二十三人。他們是:

由蔡邕傳給崔瑗和女兒蔡文姬(琰),文姬傳給鍾繇,鍾繇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傳給王羲之,王羲之傳子王獻之,獻之傳給羊欣,羊欣傳給王僧虔。王僧虔傳給蕭子雲,蕭子雲傳給智永,智永傳授給虞世南。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說;「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顏真卿〕蕭然出於繩墨之外!

」雖然如此,初唐四家也各有自己的面貌。虞世南的字繼承多於創造,從東魏《高歸彥造像記》一類作品中可以找到他的楷法之源。他筆圓而體方。

外柔而內剛,鋒芒內斂而器宇軒昂,無一點雕琢和火氣。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說:「虞永興書,嘗自謂於道學有悟,蓋於發筆處出鋒如抽刀斷水,正如顏太師『錐畫沙』『屋漏痕』同趣。

」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揖》中也說:「永興如白鶴翔雲,人仰丹頂。」周星蓮《臨池管見》說;「王羲之、虞世南字型馨逸,舉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氣。

」虞世南和智永的字,基本上都比較圓融而含蓄。虞字形稍長一些,較多婉媚之趣,他用中鋒圓筆,內含剛柔。尖處不削,圓處不勻。

行筆不徐不疾。歐陽詢的字拐彎處作折筆,虞世南拐彎處作轉筆。他的『戈』法特別有特色。

書史載唐太宗曾向虞世南學習書法,但因為「戈」腳寫不好,寫「戩」字,把「戈」旁留著沒寫,叫虞世南給補上。而後,他把這張字拿去給魏徵看,魏徵說:「現在看皇上書作,只有『戩』字的『戈』法最像虞世南。

」唐太宗讚嘆魏徵鑑賞力之高,也深感學虞字「戈」法之不易。他的「戈」法,波捺都特別長,長撇有輕重提按的變化。

虞世南和歐陽詢都主持書學(唐代六門國學之一),在筆法傳授上有著特殊的貢獻。虞世南傳授筆法給他外甥陸柬之。陸柬之有《文賦》、《蘭亭詩》墨跡傳世,有婉雅之趣,可見虞世南之流韻,陸柬之子彥遠,傳其家法,時稱小陸。

陸彥遠又傳給他的外甥張旭。張旭所傳楷書《郎官石柱記》頗有虞體風采。褚遂良曾向虞世南請教:

「某書何如(智)永師?」虞世南答道:「吾聞彼一字直五萬。

君豈能若此者?」褚又問:「何如歐陽詢?

」虞答:「聞詢不擇紙筆,皆能如志,君豈能若此?」褚嘆息說:

「既然,某何更留意於此!」虞答:「若使手和筆調,遇合作者,固可貴尚。

」馮班《鈍吟書要》說:「若死學柳(公權〕書,其病亦正同耳。悟得柳公學古處,二王、歐、虞、諸、薛打做一團方好也。

」可知柳公權也曾學習過虞書。宋代蔡襄行書也學虞世南。宋高宗趙構書學智永,兼習虞世南。

上海博物館藏《趙構真草千字文》墨跡,就是臨虞世南的。趙構自跋認為虞書(千字文)是在唐太宗時,所以「民」字、」淵」字都缺筆以避諱。但據近人陳垣《史諱舉例》,認為唐代書法缺筆以避諱的。

最早見於唐高宗乾封元年(666)。上海博物館藏《元揭傒斯臨智永千字文》墨跡,揭傒斯沒有自識臨自何本。從風格上看,很有可能是臨虞世南所書的《千字文》。

《詠蟬》中藉的含義,虞世南《詠蟬》全文注釋。

藉 ji 憑藉 依賴。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譯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並不是借助了的秋風。詠蟬 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 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 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

寫夏風的現代詩句,描寫夏風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夏風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夏風的詩句有 1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夏日微風起,薔薇一院香,池水微波漾,樓台倒影晃,幽靜的景致,醉人的芬芳,洋溢著的是夏日特有的生氣。2 初夏即事 石梁茅屋有彎埼,流水濺濺度兩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初夏季...

將《孔雀東南飛》的情節改成對聯式的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上聯 恩愛似水水東流 下聯 孝順如山山南傾 橫批 絕響東南 劉兄惡,棒打鴛鴦散,可憐蘭芝,舉身赴清池 焦母蠻,折斷連理枝,忠貞仲卿,自掛東南枝。2.人間無情夫妻不得相廝守,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