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年年望相似,幾句詩體現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23 08:12:13 字數 3089 閱讀 7106

1樓:匿名使用者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乙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絡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

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

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2樓:

從字面上說,這句話很好理解,譯成現代文是:

是誰在江畔第一次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哪時開始朗照人呢?人世世代代無窮盡地傳承下去……

詩人張若虛是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之中,提出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個永無答案的問題,生命之始在何時,最尖端的科學也無法確切回答,我們不知其「始」;詩人接下來感慨: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和宇宙是乙個不斷向前綿延的過程(當然現代的科學不這樣認為),我們不見其「終」。然而詩人傳遞的並不是全然傷感的情懷,他描繪出了世界的美麗,感慨著生命可貴,詩句有悵惘和感傷之情,但同時也令人警醒,這是唐代時代精神的反映。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3樓:雋振英衛妍

作者:張若虛

出處: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讀作xian.第四聲)。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一作「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古音xiá,今讀xié)。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讀作jié)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一作「花」)搖情滿江樹。

4樓:折景明堵醜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與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則如出一轍。張若虛感嘆江月長明而人生短促,劉希夷感慨風物依舊而人生易老,兩者之間何其相似!這裡月的疊用、人的疊用以及江的疊用,有一種音節美、韻律美,斷而復續,飛絲相接,給人一種清峻雄奇之感。

詩人創造的這種詩歌語言形式,後來發展成為散曲和民歌中的「頂針續麻體」,至今中國詩壇還留有它動人的影子。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樂府詩集》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原詩很長,表達的是遊子思鄉的情懷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

6樓:煙渡寒譚

對偶。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乙個純淨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絡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哀而不傷,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7樓:雅心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這八句由岸汀 江天的美景,引發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淨如洗,沒有絲毫纖塵,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顯得分外皎潔。在江邊是誰最早見到了這明月?

而這明月又是何年何 月開始照耀人間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無窮;然而蒼天不老,江月總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公升起,不知她在執著地等待著什麼人,然而她所能見到的 也只有長江一浪推一浪地送著流水。這八句通過景物描寫,把人們的思緒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締。

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詩情,是思婦感情波濤澎湃激盪到極點 的昇華,而決不是概念化的邏輯思維的產物。詩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輪」的乙個「孤」字與思婦的心靈撞擊所產生的。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這首詩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 好生活的嚮往。雖然寫的也是古代詩人常用的題材,但詩人以不同凡響的藝術功力,在意境、情趣、韻律上開拓了新的天地,使這首詩成為唐詩寶庫中的明珠。

詩篇起筆便用景語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圖畫,然後以江月為中心,用濃淡相宜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畫卷,詩人即景生情,從江月美景中 托出客子離愁的情懷,融情於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襯出離愁之苦,而離愁又將美景染上了感**彩。那徘徊在明月樓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體。

那月夜扁舟中的遊子,樓上鏡台前的思婦,月光中飛去的鴻雁,江流裡躍水的魚龍,是景?是情?難以區分。

全詩成功地融情於景,攝情入詩,相偕相融,構成了完 美的藝術境界。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鋪寫。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後八句用消歸法,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遙相呼應。

題目五字,環轉交錯, 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為中心。「春」字出現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詩人循著江月交融的藝術構 思,極力瀉染春江浩闊,反覆詠唱春月皎潔。

並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魚龍、瀟湘、碣石等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 雲、樓、妝台、簾、砧、鴻雁、霧等作襯,增強了形象的豐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