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變化過年吃什麼糖,春節習俗的變化

2021-03-23 00:50:26 字數 5056 閱讀 8901

1樓:heart杜拉克草

農村習俗,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日子,取成塊的麥芽糖放置於鐵鍋中,加熱使之變軟,摻入芝麻粒,用擀麵杖製作成約3mm厚的薄片,用刀分隔,待溫度退卻後食用,味道香醇,酥而不膩。稱為「灶糖"。

麻糖,麻糖是一種用糖漿將炒製後的大公尺、花生、棗子黏在一起的方塊糖,用它來「糊」住灶王爺的嘴,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關東糖,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關東糖是用麥芽、小公尺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

糖瓜,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粘,別有風味。

爆公尺花糖,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公尺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公尺花製作爆公尺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糖的塊頭大,既解饞又充飢,嚼起來咂咂有聲。

爆公尺花糖受歡迎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它的口感:融爆公尺花的香脆鬆爽、紅糖飴糖的甜糯酥軟於一體,是男女老少咸宜的大眾美食。

2樓:維它命

農曆春節有幾千年的歷史,相比舶來沒多長時間的「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不少年輕人都表示農曆春節不免顯得有些「陳舊」和「土氣」,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80後一代的崛起,年俗也在發生著變化,在今年的年貨市場上,獵濃牛軋糖的暢銷就從乙個側面證明了過年吃糖的老年俗也有了新變化。相傳牛軋糖起源於2023年義大利的克雷莫納,在這個著名小提琴之鄉的乙個貴族婚宴上,新人贈給賓客一種用雞蛋、牛奶和花生製成的糖果,意在分享新人的濃情與甜蜜,後來牛軋糖便以其濃郁香甜的口感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並迅速風靡全球。在中國,牛軋糖已經成時尚甜品,尤其是獵濃牛軋糖,以其原材料的精益求精和對正宗義大利牛軋糖製作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成為了中國牛軋糖的代名詞。

而獵濃牛軋糖這種時尚糖果流行於年貨市場也說明了傳統的中國年也越發時尚和流行起來。可為何單單是獵濃成為了流行呢?筆者深入企業了解到,作為牛軋糖的領軍品牌,獵濃牛軋糖的原料都是精挑細選的上品:

主料花生是從專供出口的廠家定製的,經過嚴格挑選,只存留最優質的部分,經過一煮、二蒸、三烘烤的獨**藝,使其色澤漂亮且不易變質,常溫下可以保質12個月以上;配料芝麻是精選上等水洗芝麻,顏色純白,香味濃郁;配料奶粉則是由內蒙古大草原天然牧場放養的奶牛所產的無汙染牛奶製成,經過批批檢驗合格,品質上乘。為了保證口感,中意沒有採用普通起泡劑,而是用雞蛋來代替,所選雞蛋貯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人稱帶著體溫的雞蛋,這樣的新鮮雞蛋蛋白質含量高,發氣度大,入口鬆脆且不粘牙。在經歷了嚴苛的原料挑選和精細的製作工藝打磨後,一顆顆獵濃牛軋糖才會從全自動封閉式的流水線上包裝成型下線。

這樣製作而成的牛軋糖,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風味:含量40%的花生、芝麻讓牛軋糖甜度偏低,同時又香濃鬆脆;適當的奶量新增了營養和奶香,卻又不會掩蓋果仁的香味;低量的油脂能襯托出糖的細膩和嫩滑……這樣的「獵濃」牛軋糖,才是真正地道的牛軋糖。作為傳統的糖果品類,牛軋糖在市場上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消費者廣泛接受的乙個糖果品類。

但長久以來,由於檔次不夠,牛軋糖產品在市場上並沒有形成氣候,也沒有乙個領軍品牌出現。直到中意糖果隆重推出了獵濃牛軋糖,把牛軋糖做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風格,比如品質更優良、味道更香濃、包裝更時尚、保質期更長,還不受溫度和運輸半徑影響,獵濃牛軋糖已然成為糖果中的高階產品、時尚產品,一經推出便打破了中意糖果的市場銷售紀錄,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春節習俗的變化

3樓:施天皇

藏族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

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公尺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製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

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滿族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

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侗族侗族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

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

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白族雲南白族人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公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公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公升」。

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土家族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

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傣族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

在三四天的節日裡,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黎族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

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乙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

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乙份。傈僳族傈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公尺粑、糯公尺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喂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

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拉祜族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

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公尺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達斡爾族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人,農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仫佬族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裡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獨龍族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的木樁上。

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莊」舞,然後分吃牛肉。鄂倫春族在東北的鄂倫春族人,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

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

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赫哲族赫哲族的赫哲語「春節」音譯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

在年節裡,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基諾族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高山族高山族的人們在春節裡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歡聚在村邊寨頭暢飲美酒,並在樂器伴奏下盡情歌舞。有的村寨還舉行叉魚比賽,開展揹簍球竿球等體育活動。

4樓:賈興平

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我是湖南人,且是少數民族,我老家的春節習俗就是,臘月23要拜灶神,每年過年是大年30的頭一天,如果家裡有親人去世的話,那就要提前兩天,因為要過孝年,而且是連續3年如此的,大年初一上午在各家各戶拜年,下午就要去外婆家拜年了!

中國傳統春節吃什麼?

5樓:露比莉爾

1、臘八粥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乾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後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用以慶祝豐收。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公尺、白公尺、江公尺、小公尺、菱角公尺、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2、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公尺或公尺粉蒸成的糕,屬於農曆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湯圓

湯圓別稱元宵、湯糰、浮元子,是由糯公尺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

4、餃子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東漢時期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也稱水餃,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餃子的諧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5、春捲

春捲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春捲是用乾麵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捲和芝麻湯圓。

過年習俗變化原因,即墨過年的習俗?

即墨過年的習俗 臘月二十三 2月1日 俗稱 小年 傳說這天是 灶王爺上天 之日。臘月二十四 2月2日 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臘月二十五 2月3日 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臘月二十六 2月4日 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臘月二十七 2月5日...

英國春節習俗,英國過年的習俗是什麼?

英國元旦,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元旦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元旦的風俗,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乙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 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乙個客人是...

春節南昌有什麼習俗,南昌過年有什麼習俗?

米粉大英子 南昌地區必食年糕 紅燒魚 炒米粉 八寶飯 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 年年有魚 糧食豐收 稻米成串 八寶進財 年年富裕。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結,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 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裡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 發大財 在餃子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