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可持續發展,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原因是什麼

2021-03-22 01:38:18 字數 5368 閱讀 8524

1樓:匿名使用者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可持續發展;

三,社會可持續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原因如下:

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迴圈,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於國情、人口,環境等壓力,所以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是什麼?

3樓:麥當勞的肉夾饃

環境的需要,發展的需要,人們的需要,世界的需要!

什麼是可持續發展觀?我們該如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極為豐富。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最根本的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同時,我們要求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更加注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減少汙染,更加注重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更加注重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我們才能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保持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具有歷史必然性。(1)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進入人均gdp為1000至3000美元的發展敏感期;(2)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著一系列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3)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客觀上要求我們轉變發展觀念;(4)以往的各種經驗教訓促使我們實施新的戰略決策;(5)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水平使我們有條件解決過去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

gdp也是乙個有很大侷限性的指標。隨著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加重,gdp越來越暴露出它的缺陷:gdp核算只反映了經濟執行的過程與結果,未體現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造成汙染的代價,它僅能反映經濟活動中"貨幣化"的部分,體現經濟發展、繁榮的一面,而不反映對資源、環境的消極影響的一面;它將各種社會行為引發的財富都計入了gdp增長之中,而不考慮不好的社會行為對社會發展的惡劣影響。

因此,僅就gdp來看,它容易過高地估計經濟規模和經濟增長,給人一種不全面的社會經濟影象。特別是對依賴於開發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產資源和森林資源獲得重要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來說,這些缺陷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

首先,未考慮自然資源消耗成本。經濟活動要開發利用自然資源,gdp只核算了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開發成本,卻沒有計算自然資源本身的價值,即自然資源耗減成本,造成自然資源無價或低價,其結果高估了當期經濟生產活動新創造的價值。

其次,未考慮環境降級成本。經濟活動往往造成環境汙染,引起環境質量的下降,亦稱環境降級成本。gdp核算一方面沒有扣減環境降級成本,即環境汙染的代價,另一方面將環境保護支出作為生產活動來反映,從兩個方面增了gdp。

結果是汙染物排放越多,gdp越大;環境保護支出越多,gdp也越大。

另外,gdp是流量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年新增多少財富。資產是存量概念,指一共有多少財富。現行gdp統計對沒有效益的經濟活動也照算不誤,比如把這棟辦公樓炸掉再修一棟一模一樣的,gdp也會增加一塊。

這是先減少存量再增加流量,不是完整意義的增加財富。這種情況現實中的確存在,因此還應建立乙個資產指標,衡量財富的積累。在注重財富的積累方面,西方國家很值得我們借鑑。

他們的gdp增長率不高,但是財富積累很快。中國的情況與西方國家正相反,gdp增長率很高,但是財富損失得也快,缺乏積累財富的觀念。這實際上是對經濟增長理解的偏差所致。

高估的gdp將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嚴重汙染,導致自然資源與環境狀況惡化,人類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經濟發展不可持續。

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乙個重大戰略。實現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協調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貫思想。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迴圈。

我國人口基數大,今後十五年還將增加近兩億人口,這對農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個經濟建設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計畫生育的基本國策,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增長,大力提高人口質量。我國耕地、水和礦產等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較低。

今後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總量的需求更多,環境保護的難度更大。必須切實保護資源和環境,統籌規劃國土資源開發和整治,嚴格執行土地、水、森林、礦產、海洋等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要根據我國國情,選擇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

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克服各種浪費現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綜合利用資源,加強汙染治理,植樹種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總之,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的發展,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浪費資源和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原因有幾條 10

5樓:匿名使用者

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

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從注重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資訊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

5.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迴圈,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

7樓:紅顏末殘雪飛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我國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它們是乙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我國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環境保護既有聯絡,又不等同。

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發展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體;可持續長久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

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得以迅猛發展,中國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也連續上了幾個大台階,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和消費環境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鄉居民用於吃、穿方面的開支佔全部生活費支出的比例大幅下降,消費檔次大大提高。特別是十五大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由2023年的18548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95933億元,年平均增長9.

3%,人均gdp由1648元增加到7543元。人均gdp在2023年達到7081元,按當前匯率計算超過800美元,實現了我國第二步發展戰略,目前人均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表明中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在目前卻遇到了嚴重的問題,尤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經濟發展的困難重重,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經濟整體素質不高。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綜合國力還不夠強,科技水平明顯落後,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尚未擺脫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經濟質量和效益不高。

(2)人口總量龐大,人口素質較低。到本世界中葉,我國人口總量高峰、就業人口高峰、老齡人口高峰將接踵而至,人口素質不高的狀況短期難以改變,嚴重制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資源短缺,人均資源明顯不足。目前,我國人均0.1公傾,相當於世界水平的42%。

我國多年水資源總量為28100億立方公尺,人均淡水量2257立方公尺,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7%。全國大部分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面臨著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和汙染型缺水情況。我國是少林國家,現有森林面積1.

59億公頃,約佔世界森林面積4%;人均森林面積0.12公傾,人均蓄積量8.9立方公尺,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0%和12.

5;礦產資源種類不全,有的雖儲量不少,但品位低,開採難度大。在資源短缺的同時,資源破壞和浪費又非常突出,濫採、濫墾、濫伐屢禁不止,資源的產出率、**率和綜合利用率低、生產、流通和生活、消費方面浪費驚人,進一步加劇了資源不足的矛盾。

(4)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極為嚴重。部分地區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令人觸目驚心,部分大中城市汙染形勢日益嚴峻。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急劇增加。

全國大氣汙染、排放總量多年處於較高水平,城市空氣汙染普遍較重,酸雨面積已佔全國面積的1/3。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全國流失面積已達3.6億公傾,約佔國土面積的38%,並且仍在繼續增加。

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積仍在快速擴散。七大水系汙染嚴重。近岸海域水質惡化,赤潮頻繁發生。

作為主要經濟水生生物的產卵場和索餌育肥場的近海和內陸域嚴重汙染,水生生物親體繁殖力和幼存活力急劇下降,水生生物得不到補充。過度捕撈導致主要經濟魚種資源嚴懲衰退,經濟漁業品種日漸衰減,漁獲組成的營養級水平逐年下降。物科瀕危現狀十分嚴重。

我國目前約有4600種高等植物和4600種野生動物已處於瀕危或臨界狀態,事實證明,我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我們不能走人口增長失控、過度消耗資源、嚴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發展道路,這樣的發展不僅不能持久,而且最終會給我們子孫後代帶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

「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當前我國經濟要想保持高度持續增長,必須審時度勢,立足現實,找準問題的突破口,努力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談談你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談談你對“可持續發展是歷史必然”的理解

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其主要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首先可持續發展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其次,可持續發展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再次,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是人,以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為目標。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兩個最基...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什麼,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應該是三個原則才對啊,我是高中生,我們正在學。共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他回答的那個好像是內容什麼的吧,反正不是原則啊.基本原則 持續發展,重視協調的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解決人口 資源和環境問題,堅持經濟 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科...

如何理解園藝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及意義?

園藝產業的發展,我們一定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資源 1.資源的最優化利用 適地適栽 因地制宜確定栽培作物的種類 品種,最高效率地開發自然條件的潛在優勢,發揮植物種質資源的最優產量和最優品質。2.觀光農業 都市農業 旅遊農業和市場農業3.社群園藝 家庭園藝 微型園藝 各種發展方向要具體情況而定,希望能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