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為什麼不算在《二十四史》裡

2021-03-21 17:32:16 字數 5725 閱讀 5587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

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

這是乙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乙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

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鑑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在乾隆時沒有被皇帝批准列入正史,所以二十四史沒有《資治通鑑》。

2樓:匿名使用者

貌似史記是記錄漢及之前的事,之後各朝都有記錄本朝的史書,資治通鑑是在千年後出現的一本記錄了數朝的書籍,可能記錄上的真實性具體性權威性都有所打折扣,我想這是不是原因之一呢

3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1、它是一部通史,不是斷代史,這和二十四史的選擇方向不相同;

2、它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不是紀傳體,這也和二十四史的體例不同;

3、《史紀》只所以會是「二十四史」的一部是因為:

a、它是紀傳體史書的第一部作品,而且成就非常高b、黃帝時期到秦代的歷史沒有紀傳體的作品,為了彌補歷史的空缺4、這是定下「二十四史」名稱的乾隆皇帝的意思,我們沒有發言權的咯

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屬於二十四史

4樓:匿名使用者

它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不是某一朝代的斷代史,這和二十四史有本質的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探花說的對^_^

24史都是某個朝代的歷史,而且都是記傳體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十二四史」是繼承《史紀》的傳統,其寫作手法是「紀傳體」,也就是「二十四史」的所有作品都是紀傳體史書;而《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其體例與「二十四史」的傳統寫法不相符,因而不屬於「二十四史」。

7樓:象江之畔

2樓說的什麼東東啊。

那有寫得沒有他們好慘遭淘汰的,你看過資治通鑑沒有。沒看就不要亂說。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二十四史只有二十四部,資治通鑑沒有它們寫的好,慘遭淘汰

9樓:曲終人未散

5樓助理說話要留點面子嘛 人家好歹是個秀才

為什麼《資治通鑑》不屬於二十四史?

10樓:匿名使用者

編年體,是按時閒順序敍述歷史的著作體裁,因其為中國最古老的著史體裁,故《隋書·經籍志》稱之為"古史".

編年體由周代史官於西元前841年前後創體,《左傳》完善其體例,荀悅《漢紀》創斷代編年體,司馬光成通史編年體.其他的編年體史書,還有綱目體,起居注,日曆,實錄,東華錄等.

先秦編年體史書流傳至今的,有《春秋》,《左傳》,《竹書紀年》(輯本)等.斷代編年史,是寫乙個封建王朝興亡的歷史著作,如東漢荀悅《漢紀》,明談遷《國榷》等.編年體通史著名的有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清畢沅《續資治通鑑》等.

綱目體以編年為序,簡記大事為綱,補充注說史事為目.有宋朱熹《通鑑綱目》等.起居注,是記錄帝王言語,行動和居止的專書,周代始創.

時政記,是宰相執政關於朝廷君臣議論軍國要政的記錄,武周時始創,明代廢止.日曆,是由史官根據起居注或時政記等所記雜事,稍加潤飾彙編而成的資料書.唐順宗時所創,明以後廢止.

實錄是在新皇帝即位後,由國史館根據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時政記,日曆等資料,重新彙編,撰修成的前皇帝言行及一代大事的編年史長編.自北涼劉昞《敦煌實錄》創體,唐以後成為定製.東華錄,清乾隆閒蔣良驥創體,是根據實錄和其他檔案,公文,邸報所寫的朝廷大事摘要.

起居注,實錄等官修編年體資料書,雖不無諱飾篡改,但因其篇幅浩大,材料詳明,而有著珍貴的價值.

編年體史書,以事系日,以日系時(季),以時系年,對了解一代興亡大勢,很為方便.但歷史事件自醞釀,發生至結束,往往延及數月乃至數年,編年體史書諸事雜陳,從中人們難以稽其首尾.為此,自《左傳》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帶敍後事的方法,以彌補這一缺陷.

另外,這種體裁以時閒為中心,對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敍述多過於簡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無法寫入書中,這些都影響了編年體史書的使用價值.

紀傳體是一種史書的體裁,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它最重要特點是突出了人在歷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傳紀為中心內容,把記言和記事進一步結合起來。從體裁的形式和結構上看,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史表和史論的綜合。

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稱紀傳體。紀傳體史書的創立者是司馬遷,《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紀傳體寫成。

其實就是因為《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史書,與《二十四史》的紀傳體

不同,所以不能列入《二十四史》。

雖然《資治通鑑》是精品,也沒有辦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史書,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過同意你的看法,資治通鑑寫得非常好!

12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 而且 寫的好和是不是24史沒有直接關係

13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而且是帝王學。與24史無聯絡。

14樓:夢幻冰檬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西元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梁、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為什麼「二十四史」中沒有《資治通鑑》

1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

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

這是乙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乙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

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鑑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在乾隆時沒有被皇帝批准列入正史,所以二十四史沒有《資治通鑑》。

1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被皇帝批准列入正史,所以二十四史沒有《資治通鑑》。

為什麼《資治通鑑》不是二十四史之一?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二十四史是純粹的紀錄歷史發生的真實事情,他的目的單一讓後人知道史實!!而資治通鑑的目的是讓後代皇上對古代發生的事情中吸取教訓,利用教訓來提高自己的統治能力,這也是司馬光寫此書的重要原因!其中還有司馬光的一些政治見解!

18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 二十四史是紀傳體的 二十四史是每個朝代一部(史記例外點) 不一樣的

二十四史為什麼沒有《資治通鑑》?

19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應該《資治通鑑》不屬於皇帝要修的正史,專寫某個朝代的書。《資治通鑑》屬於司馬光個人的著作,不是皇室修訂的書。而且,二十四比較好聽哦!

20樓:站起來賞敖

瑞雲《同心人》:**萬兩容易得,人間知己最難尋。問君能有幾多情,涕零鶴髮同心人。

二十四史有沒有資治通鑑,為什麼

2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二十四史計3213卷,約4000萬字,共記載了2023年的中國歷史。 二十四史都是仿照司馬遷《史記》所採用的紀傳體模式編寫成書的,只是從《漢書》以降,就沒有採用《史記》中的「世家」體。 《資治通鑑》採用的是編年體,不屬於二十四史

22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史書,沒有直接的關係。

<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有何不同?

23樓:離溫景

1、所含年限不同

《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

2、內容不同

《資治通鑑》中,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

資治通鑑算二十四史嗎二十四史包括資治通鑑嗎

不算的。因為二十四史裡面沒有資治通鑑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朝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 梁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 梁蕭子顯 59 8 ...

二十四史包括資治通鑑嗎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屬於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不包括資治通鑑的,具體分析如下 1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 三史 之稱。三史 通常是指 史記 漢書 和東漢劉珍等寫的 東觀漢記 後漢書 出現後,取代了 東觀漢記 列為 三史 之一。三史 加上 三國志 稱為 前四史 2 歷史上還有 十史 之稱,它是記載三國 晉朝 南朝宋 南朝齊 南朝梁 南朝陳 ...

《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哪個好

看你的用途了。如果你要了解歷史,那還是 二十四史 好,它比較詳盡的描寫了哪些歷史。如果你是要了解統治者的治國之道對自己有所啟發的話,那是 資治通鑑 比較好,它更有教育意義。這個不好回答,如果非要個答案,個人覺得24史好。24史是中國的正史,從 史記 回 開始到 明史 記答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資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