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論和唯識論的區別,佛教是唯識論還是唯心論 有什麼區別?

2021-03-21 10:35:49 字數 5401 閱讀 8582

1樓:t深深海底行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佛出世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說的「心」、「識」、「我」是一回事,是我們尚未觸及的「獨尊」的那個「唯我」;故說「唯識」。

一. 兩類經典:

般若類經典是佛「二轉****n」時,對未悟、將悟、已悟者說的,是讓人覺得「很美」的語言(比如《心經》、《金剛經》等),類似於「灌輸概念」;

而唯識學則是佛最後階段「三轉****n」時所說,是進一步分解我們的「心」;是對證悟者而說,以使其印證無誤;更重要的是:悟後起修,直致成佛;因此,唯識類經典,不是入地菩薩不能如實通達;

二. 可以學習唯識的理由:

學習唯識,對大願人來說,是一種行願;對福厚人來說,是種下善根;所以應該熏習。

三. 不可學習唯識的理由: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禪,不是不能說,而是不可說;對未成熟的人說了,就是「洩佛密義」,猶如「揠苗助長」,聞者以思維心解之,往往轉退,斷了慧命,再來時已是無量劫以後了!《成唯識論》就處於這兩難之間,玄奘菩薩能兩全而利益後世,殊勝難得!

四.略解唯識:

人道眾生,因有六根故生出六識;除此六識以外,還有第七識(意根: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無色界天人,因無色身,故只有

六、七、八識;而十法界(六道,二乘,菩薩,佛合為十法界)一切含靈,莫不有此「阿賴耶識」。故說「萬法唯識」。

第八識的部分功能參看「六祖見性偈」、部分體性參看《心經》。

五 .唯識學的阿賴耶識:

其一:此識猶如乙個記憶體無限大的硬碟,將此有情無量劫以來每一念的種子儲藏起來「如有體相,虛空不能容受」,緣熟時某一種子開花結果,顯現出來;這就是「因果業報」.多劫以前某一細小的念頭,也會在將來多劫以後成熟;宿業已然無量,受報的過程中又不斷種下新的種子,因此,生生死死無有窮盡之時。

如果某人「無念」,即無種子;就有可能「了結」。因此,「菩薩畏因」。但是,「無念」即同木石,(現代科學證明,人類視網膜每秒能傳遞大約1000萬個位元,大腦的運算能力大約為每秒32o萬條指令),猶如瀑流,一瞬間無念也不可得。

因此歷代禪師不主張以「無念」為方法,當然也不主張象你這樣「思量不已」。

其二:此識在初地至最後身菩薩,更名為「異熟識」;在佛地,更名為「無垢識」「如來」「清淨法身」;(在因地不可如是名)唯在佛地,完全清淨無染,任運無窮。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此為真我;這是「理」,而無量汙染種子,在凡夫是「加法」,在悟後,可以做「減法」了;這就是明心的重要!悟後起修,二大阿僧祗劫而至佛地;這是「事」。

其三:此識「持身」,業力顯現時,四大分解,入下乙個色身;如有人言「渾然一體」,是外道見;

其四:此識無苦樂受,離見聞覺知,「六入不會」,因此靠思維、禪定等是找不到的,這就是「悟」之難。

其五:此識不生不滅,所以能證得者,才會實信「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問題補充:唯識學是佛「三轉****n」時所說,是了義的佛法;唯識之「識」,是第八識「阿賴耶識」。而哲學之「唯心」,完全是意識心,屬於世間法。二者天壤之別。

2樓:木繹

佛教唯識論所說的阿賴耶識,又有藏識、一切種、異熟等很多說法。說它是藏識,因為它儲存著生命的一切資訊和密碼。藏識的功能有能藏、所藏和執藏,能藏意謂能夠接受現在和未來與之相關的一切資訊,所藏意謂能夠儲存過去和現在與之相關的一切資訊,執藏意謂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相關資訊接受並儲存起來,把能藏和所藏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這種現實性也就是藏識的現實性。

說它是一切種,是要將其動態化,外界的事物可以變成內在的種子,內在的種子又可以變成外在事物。說它是異熟,是說種子生長過程中的變異性,從內在的本質說,好人可以變成壞人,壞人可以變成好人;從外在的容貌說,所謂「女大十八變」,原來的醜小丫可以變為美女,原來的美女也可以變成醜婦。然而無論怎麼變,這都是在阿賴耶識中注定了的,是阿賴耶識的現實化。

阿賴耶識的這三種稱謂,是由三個不同角度所給予的規範。一切種是阿賴耶識得以成立的因,異熟是阿賴耶識所顯現的果,而藏識則是阿賴耶識的自相。因、果、相三位一體,描述了阿賴耶識的動態存在過程,即由因生果,由果著相,因、果、相共時性地含藏在阿賴耶識中。

而阿賴耶識不僅能變現它所寄居的生命本體,而且還能變現宇宙的萬事萬物。佛教的修證就是對阿賴耶識的開發,修證的層次越高對阿賴耶識開發得越多,而一旦成佛也就是意味著對阿賴耶識的全部開發。這就是大智慧型的實現,不僅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無所不知,而且對宇宙內的萬事萬物無所不曉

唯心與唯識關係論

3樓:匿名使用者

4樓:匿名使用者

心,唯心是有意義的,那就是說明,人可以按照心意來創造東西

佛教是唯識論還是唯心論、有什麼區別?

5樓:

中觀派與瑜伽行派並稱為佛學的兩大基本流派。

中觀派發揮了《大般若經》中空的思想,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們的認識,甚至包括佛法在內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的關係(因緣、緣會),一種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們本身沒有不變的實體或自性(無自性)。所謂「眾因緣生法,我說即使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在他們看來,只有排除了各種因緣關係,破除了執著名相的邊見,才能證悟最高的真理--空或中道。

瑜伽宗和中觀宗在否定客觀現實方面宗旨是相同的。但是瑜伽宗在否定客觀世界的同時,又肯定思維意識(阿賴耶識)的真實存在,主張「實無外境,唯有內識」,認為現實世界的一切都是實的幻化。

6樓:t深深海底行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與識,名稱不同,卻是一回事這裡的心,是真心;這裡的識,是第八識如來藏。

眾生的心分為八種,名為「八識心王」:眼識心、耳識心、鼻識心、舌識心、身識心、意識心、末那識、阿賴耶識。

八識心王中,前七識都是生滅法,因此是虛妄無常。唯有第八識真常不壞,故名為真。因此,真心就是指第八識如來藏。

一切萬法皆由此心出生,因此說:「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又如《六祖壇經》: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較詳細閱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7樓:匿名使用者

心為識之體,識為心之用。講唯心、唯識都可以,這是一體的兩面,不可分割。唯心不是唯心主義的唯心,心指的是心性,是本體。識講的是六識,是心的作用。

8樓:諦觀如幻

佛教,既不是唯識論,也不是唯心論。

還得修習禪定,沒時間講,而且,也給你講不明白。

如果想明白,推薦你讀金剛經,圓覺經,法華經,楞嚴經,大般若經,大般涅槃經,維摩詰所說經,大乘起信論,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之外,也不可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華嚴經。

如果誠懇讀經了,十年之後再來問。

9樓:累劫修行

既非唯心也非唯識;因為佛教的心是法身佛性,不是我們的凡夫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識是自性的表象,是順藤摸瓜的藤,是循流溯源的流。用哲學的觀點去思考佛教,如狗尾續貂裘,不倫不類,難得結果。

10樓:女浴室搓澡

佛教既不是唯識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講究心物一元的,物質、精神、能量,(即物、心、神)三個統一的整體,又是整體的不同方面。

11樓:世間法多浮雲

佛法為不二法,不二即不做分別想,不在是非之中求真意,常作如是觀。

尊者阿難作有一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朋友可以參考解悟,貴在依教奉行,是故不可思議。南無阿彌陀佛!

12樓:佛經_僧伽吒經

佛法一切無所住。什麼都不唯。。。。。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始終堅持佛教與佛學是兩個東西。前者是後者的普

及教程。佛學很容易理解,它是辯證的,運動的,並非「唯」識,而是面向意識,解決意識世界中的問題。並非佛學不考慮物質世界,而是更關注意識世界。

從四見地可以看出,佛學是承認世界的存在,無論是空還是無自性,否定的是意識世界中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而非物質世界本身。

14樓:

唯心與唯識,亦通亦別,通則識即是心,心即是識;別則心指真心,識為真妄和合。

15樓:煩惱即菩提

心為體,識是心的相和用。

16樓:教育諮詢師

心唯識之基,識唯心所映,互相作用又互相促進催化,達到共同共融的境界

17樓:乙個單單的人

金剛經雲:應無所而生其心。佛教什麼不唯,萬法皆空!

佛教唯識論與主觀唯心論一樣嗎?

18樓:匿名使用者

此兩者有所不同。①從哲學上看這兩個觀念,唯識論講的是由「識」而感知世界生出世界,而唯心論講的是由「心」而感知世界生出世界。其「識」是阿賴耶識,其「心」是乙個人的感知。

相較而言,「識」有唯一實體,也即是世界真理;而「心」有實體,其實體指向自己(也就是說「識」是超然唯一的,但「心」對於每乙個不同的人來說就不同)。②從佛法上看,唯識論所對應的世界是般若世界。「空」是佛法核心的一部分,要求「清淨皆空」,其實也便是讓人看到彼岸修成正果。

六根是生六塵的根源。我們都知道,六塵在客觀世界上是必然存在的,然而唯識論要求的便是「看空」,讓自己超然的感官看不見聞不到它們,並在根本上控制住六根,使之不去產生六塵,從而心底清明。在這個過程中,「我」已經不是我(空)。

然而唯心論是說「我所感知的便是世界」、「我造即萬物」,它超然於外的是自身的「我」,而不是真理。在其中的每乙個變化每乙個判斷,作為感受根源的本體的「我」總是不變的。雖然其兩者表面上看似相同,但核心是斷斷不同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類似,但不一樣,佛教的唯識,是通過證悟得出的世界經驗,哲學的唯心論是邏輯推理。此外,唯識包含了主客觀的雙重身份,應該涵括了主客觀兩種唯心主義哲學思想。

20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樣,唯心論講的是一切由心靈創造,而唯識論核心只有識,然後引出自己體系的唯物和唯心,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唯識和成唯識論和唯識三十三論有什麼區別啊?

21樓:匿名使用者

先讀:唯識三字經講話(湘武崗唐大圓居士造頌)(慈航法師講解),比較易懂。(**不能發,要屏掉。)

唯識論是什麼

22樓:半天妖

我們認為,世界是物質決定意識的,佛法說不是這樣的,是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佛法就是要實證這點。這就是唯識觀。

當然,這只是個粗略的線索,其內涵太深廣了。

佛教經典中經律論有什麼區別,佛經中的論藏和經藏都有什麼經?

九韻樂器 1 概念不同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 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範,它的基本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佛所確定的,而系統化的佛教戒律是後來才逐步形成的。論是對經 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認為是菩薩或各派的論師所做,但也有一些極少數...

五部大論是什麼,佛教的五部大論是哪些

五部大論的漢譯名為 釋量論 現觀莊嚴論 中觀論 俱舍論 律宗論 望採納 俱舍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現觀莊嚴論 中觀 因明 佛教的五部大論是哪些 常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消災減難,增長福德,轉危為安,功德無量!想轉運,多學佛,佛的智慧型是無窮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全文注音 b r b ...

財政學中有機論和機械論的區別是什麼

有機論認為社會實際上也是乙個有機的統一體,而機械論認為處於社會中心地位的是個人,而非群體 有機論認為每個人 家庭和企業都是這個有機體的乙個部分,而機械論認為 是公眾為了更好實現各自價值目標共同創立的乙個部門或組織。公眾通過授權方式將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權利委託給 有機論認為 則是這個有機體的心臟,而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