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使用的手法及寫作主線

2021-03-20 18:44:43 字數 3653 閱讀 2129

1樓:匿名使用者

祝福》運用了魯迅**最常用的「歸鄉」模式。這種情節結構模式的特點是:敘述者在講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時,也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構成乙個複調**。

《祝福》在結構上採用什麼記敘順序?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2樓:額頭揮灑

(1)本文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

局,這是採取了倒敘的手法。

(2)祥林嫂悲慘內的結局放在開頭,巧妙地容設定了懸念,使讀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3)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對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魯迅《祝福》的標題用的修辭手法是什麼?

3樓:櫻夢戀雪夢之韻

魯迅在**《祝福》中,不惜筆墨,連續兩次重複以「我真傻,真的」開頭的一大段,一方面表達祥林嫂喪夫失子後的痛苦心情,同時也反映魯鎮上的人們對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殘中國勞動婦女的封建禮教。

魯迅先生的文章以語言精闢凝鍊著稱,但在**《祝福》中卻又不吝筆墨,多次使用「反覆」這一修辭手法,巧妙地寓思想情感於語言之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若善於以此為話題引領學生思考,則無疑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課堂樂學氛圍。現例析如下:

**第一處使用反覆修辭是在第

一、二自然段,作者在交待「我」回到魯鎮,敘述所見所聞時,兩次寫到「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此處作者巧妙借用反覆,強調了四叔及魯鎮人們生活的未改變,間接透露出魯鎮的封建思想和禮教觀念依舊,點出社會環境。起到側面渲染、言簡意賅的效果。

**第二處反覆是在第二自然段和第十八自然段交待完「我」回家見聞後都補充了一句相同的內心感受:「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相同的語言,兩處使用,不同的背景,言同意不同。

前面使用這句話是由於籠罩魯鎮的依然是濃厚的封建禮教思想,因而「我」倍感失望。而在後文再次使用這句話,則表現出「我」雖同情弱者,為祥林嫂悲慘境遇擔憂,但又無力改變魯鎮社會的黑暗,因而潛意識裡有想逃避現實的想法。作者在此處運用反覆的手法,點出「我」的內心想法,嚴厲地剖析了「我」的不足,反映出「我」的靈魂深處仍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內心有軟弱的一面。

**第三處使用反覆是在「我」打聽祥林嫂死的訊息時,**第二十六段和三十段兩次著重提到了短工的反應:「沒有抬頭」,作者通過這一細節的反覆,集中展現出魯鎮人們對於祥林嫂之死的漠然和他們精神上的麻木。

**第四處依然是細節上的反覆,集中在魯四老爺身上,具體為祥林嫂兩次到魯鎮時的三次皺眉,儘管魯四老爺三次皺眉時的原因不盡相同,但這一細節卻敏銳地反映出魯四老爺每時每刻都不忘用封建「正統」道德觀在考量著祥林嫂。魯四老爺是**中乙個重要人物,是祥林嫂悲劇的直接製造者,作者在文中沒有明文批判,但這些細節上的反覆卻精煉傳神地表明了題旨。

**最後一處反覆表現在祥林嫂對阿毛之死的哭訴上,阿毛之死是祥林嫂命運的轉折點。其一,母子連心,作為母親,祥林嫂對阿毛之死有強烈的自責心理。其二,深受封建思想教化的祥林嫂深知「出嫁隨夫,夫死從子」的封建倫理綱常,兒子之死將好在社會上存在的可能剝奪殆盡,從而被徹底地推回到封建禮教的煉獄之地——魯鎮。

作者用反覆的手法不厭其煩地展現這一情節,表明了失子之痛對祥林嫂精神上的打擊之重。

**中魯迅先生巧妙地使用「反覆」這一修辭手法,使語言更耐人尋味,突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深入文字,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魯迅《祝福》的標題用的修辭手法是反諷。

4樓:七分齋

魯迅《祝福》的標題用的修辭手法是反諷。

魯迅《祝福》的縮寫 要有故事情節 很急!!!

5樓:匿名使用者

序 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1――2

結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時,一命歸天(第28段)開 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34――53 春日之時,丈夫死亡(第35段)發 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 54――65 孟春之時,被賣改嫁(第40段)高 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 66――111 暮春之時,痛失愛子(第67段)

尾 聲 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112

???閱讀魯迅的《祝福》,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並說出這些手法在文中的作用:1即使是看見人...

6樓:魯迅的哥哥

手法是比擬。或者說:擬物。

此處就是把人當動物來寫。作用是:1、寫出人的劣根性;2、寫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漠。

這個的結合課文具體分析哈。我這個是單從這句話來分析的。

7樓:三痴齋主

是比喻手法。這種手法的運用,加深了作者對舊社會封建禮教毒害人們思想的揭露與控訴,在這種毒害下,人變成了『鬼』。

8樓:匿名使用者

典型的比喻,將人比作了主人家裡的動物,有著強烈的自卑感和負罪心理.這並不是"封建"社會所特有的.

魯迅《祝福》文章鑑賞

9樓:匿名使用者

一。主要用樸素簡鍊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有如芙蓉出水,樸實自然。

找出文中關於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比較它們的異同,思考其用意。

明確1:三處肖像描寫:

第一處:初到魯鎮。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

順著眼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二處:再到魯鎮。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處:死前與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乙個活物。仇一物提著竹籃,內中乙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乙個乞丐了。

明確2:作者通過肖像描寫首先顯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勤勞,樸實,善良,溫順,要求極低,易於滿足。

但再到魯鎮時,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而第三處則顯示其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陷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的境遇,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魯鎮時,臉色表黃----生活艱辛,紅潤----青春的活力,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們仍可看到在她身上還有著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魯鎮時,這種青春活力已經不復存在,兩頰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而第三處則更顯示了不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連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明確3: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乙個特點。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

從開始時的「順著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帶著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一聲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臨死前的「瞪」著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

「要極節省地畫出乙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我怎樣做起**來的》

作文仿寫魯迅的故鄉的寫作手法魯迅的故鄉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放假了,我離開鋼筋水泥的城市與十多年沒見的故鄉重逢。快過年了,卻也不多見幾個人。天陰沉沉的,一場大雪正在醞釀。青石小路上,遠近擺著幾個冷落前涼亭。田裡一片狼籍,還插著幾個蓬鬆的草人。冷風直吹進我的心,冰冷的快要支離破碎。哎 這 是我的故鄉啊?童年的故鄉,比這美多了,可是又沒了印象。現在看到我的故鄉倒...

魯迅寫《社戲》的真正目的,魯迅寫社戲的背景及目的

吶 因為,鄉村老人 孩子的淳樸 善良 好客 鄉村環境的美好是 我 在城鎮沒有見過的,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很少見到 所以,是為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是為了紀念童年時光。魯迅寫社戲的背景及目的 社戲 來一文寫於1922年,自由於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在封建軍閥的統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緊緊地禁錮著大家的...

關於魯迅的及評價,關於魯迅的資料及評價

魯迅 1881.9.25 1936.10.19 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 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乙個隸書的 一 字。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 民族魂 關於魯迅全部資料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