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元宵的風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

2021-03-20 13:35:27 字數 5243 閱讀 5253

1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乙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說,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公尺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

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2樓:貓有魚你有我

元宵節是從漢文帝時期開始的。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公尺粉包成圓形,可葷

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3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是怎樣來的?有三種傳說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藝術中國 http:

//****artx.**/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馬遷建立「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4樓:匿名使用者

巨我了解有恐龍的時候就有吃元宵的習慣啦~!

5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的很滿意

嗯嗯我是最棒的~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6樓:都都

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

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

自從元宵節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其中寫道:

南油俱滿,西漆爭燃。

蘇徵安息,蠟出龍川。

斜暉交映,倒影澄鮮。

辭賦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節張燈的盛況。

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夜歌舞奏樂。

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近兩萬人,戲台有四公里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數萬人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到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在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達二十多間,高約五十公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7樓:匿名使用者

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

道教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節。漢武帝崇拜「太一神」,上元晝夜燃燈,稱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泛稱正月節。東漢時佛教傳入,正月十五廟中眾僧觀佛舍利、燃燈,以示對佛的尊重。

隨著蠟燭和燈籠成為方便的移動光源,這些宗教儀軌流入民間後很快世俗化,元宵燃燈演變為群眾性娛樂活動。

唐代元宵節開始興旺,不僅處處掛燈,還建起燈輪、燈樓和燈樹,出現了盛況空前的燈市。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東京汴梁的元宵節,要在皇宮前高搭彩棚和燈山,入夜,畫有神話故事和市井百態的燈山大放異彩,御街兩廊之下有各種雜技和藝術表演。南宋遷都臨安後,元宵節依舊是「家家燈火,處處管弦」,各色燈具「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較汴梁有過之而無不及。宋代還出現了上元節「猜燈謎」活動,供人們燈下沉吟,以遣雅興。

明清時期,宮廷在紫禁城內放燈,燈節日期也相應延長,後來還增加了「百戲」的內容。

花燈又名燈籠,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

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8樓:s時光不棄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由於經濟的繁榮,科學的發達,文化的進步,清徐地區的正月十五鬧花燈的聲勢,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規模巨集大,花燈樣式繁多,聲、光、電現代化裝置運用程度空前。從鄉村到城市,每家每戶每條大街小巷都是花燈薈萃,爭奇鬥艷。

元宵節吃元宵是什麼風俗習慣?

9樓:羊洋楊

元宵節持續時間在各個時代均有不同,兩漢時期為一天,唐為三天,宋為五,明則九,明時與春節相接,非常熱鬧,清朝則只有四到五天。但是卻增加了不少的活動。現代延續了清朝,也是五天。

元宵節時期,人們還要掛上一盞燈籠,祭拜姜太公。

元宵節習俗一般是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等,而少數民族也有民族是過元宵節的,滿族與漢族一樣,吃元宵,掛彩燈,白族則是耍龍,舞獅等,元宵節吃的最多的就是元宵了,元宵有糖元宵,鹹元宵等等一些種類。

元宵節是符合中華民族在各個方面的一些需要,不光擁有美食,還有提公升精神風貌的看花燈,猜燈謎等一些活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無論元宵節活動如何推陳出新,元宵節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節日之一。

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10樓:喜腦弓子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

11樓:瀟筱這來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風俗習慣:

1、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觀燈,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3、逐鼠,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公尺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12樓:茶茶xi允在

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建立《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乙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

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主要有猜燈謎、吃元宵、看花燈、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啊?

13樓:drar_迪麗熱巴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乙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說,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公尺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

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①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②元宵是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節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曬後再切成比桌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公尺粉,「篩」起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公尺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就成了元宵。

③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的風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一些風俗。一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 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可湯煮 油炸 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 滾 成的,或煮或油炸,意...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公尺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 白糖 山楂 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 煎 蒸 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 浮圓子 後來又叫 湯糰 或 湯圓 這些名稱 團圓 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元宵節月亮什麼時候圓,為什麼元宵節的月亮圓

2018年的元宵月亮copy,是8年以來bai最大的元宵月。2018年元宵節du賞月最佳時間 2018年元宵月亮最zhi圓時dao刻是3月2日上午8時51分15秒。2018年的元宵節將至,這是農曆新年當中的第乙個月圓之夜。都說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但是天文專家表示,今年依然和去年一樣,十五的月亮十五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