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理性的投資者應當在生產的第二階段決定要素的投入

2021-03-20 06:15:34 字數 6091 閱讀 7357

1樓:匿名使用者

在第一階段,總產量和平均產量都上公升,在第三階段,總產量和平均產量都下降,所以在這兩個階段沒必要決策,因為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前者可以再公升一些,後者已經下降了!只有第二階段,總產量上公升,但是平均產量下降,這個就要取決於廠商的決策了:

究竟是偏向總產量帶來更大利潤還是偏向平均量能帶來更大利潤率,於是,廠商在第二階段結合企業的成本、收益進行綜合考察得出應該在第二階段哪一點進行生產要素的投入。

微觀經濟學,生產論問題。 在生產的三個階段中,問: (1)為什麼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ⅱ階段 (2)

2樓:民浩

emmmm..經濟學小小白也遇到了這個問題,pk×k+pl×l=c. pk=0時,所有成本都用在勞動上,所以廠商只需考慮勞動有最大平均效率來用作生產,同理pl=0.

3樓:千里揮戈闖天涯

pl=0即是勞動力投入不足,產量幾乎全是靠資本k的投入而增加的,因此此時k的效率是最大的,等於k的投入量除以產量。

生產的三個階段是如何劃分的?為什麼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二區域?

4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的三個階段是根據產量的變化將生產過程劃分的。

生產的三個階段劃分為平均產量遞增、平均產量遞減和邊際產量為負三個階段的。

第一階段,可變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產量達到最大。在此階段部產量和平均產量都是遞增的,所以理性的生產者不會選擇減少這一階段的勞動投入量,而會繼續增加勞動投入量。

第二階段,平均產量開始遞減至邊際產量為零。在此階段,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處於遞減階段,但總產量是增加的,且達到最大。

第三階段,總產量開始遞減,邊際產量為負。在此階段,總產量開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產者不會選擇增加這一階段的勞動投入量,而是會減少勞動投入量。

綜上所述,理性的生產者不會選擇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進行生產,必然選擇在第二階段組織生產,即只有第二階段才是可變要素投入的合理區域。但在這一區域中,生產者究竟投入多少可變要素可生產多少,必須結合成本函式才能確定。

擴充套件資料:

對生產的三個階段劃分的標誌及其特徵分別:

1、第一階段:邊際產量》0,邊際產量》平均產量。

特點:隨著投入要素的增加,總產量、平均產量均呈上公升趨勢。

2、第二階段: 邊際產量》0,邊際產量《平均產量。

特點:隨著投入要素的增加,總產量呈上公升趨勢,平均產量呈下降趨勢。

3、第三階段: 邊際產量<0,邊際產量《平均產量。

特點:隨著投入要素的增加,總產量、平均產量均呈下降趨勢。

生產的三個階段是在假定生產技術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變,只有勞動投入可變的條件下,以勞動投入多少來 劃分的生產不同階段。

生產的三個階段是根據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形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來劃分的如圖所示:

第一階段,平均產量遞增階段,即平均產量從0增加到平均產量最高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從原點到ap、mp曲線的交點,即勞動投入量由0到l3的區間。

第二階段,平均產量的遞減階段,邊際產量仍然大於0,所 以總產量仍然是遞增的,直到總的產量達到最高點。這一階段是從ap、mp兩曲線的交點到mp曲線與橫軸的交點,即勞動投入量由l3到l4的區間。

第三階段,邊際產量為負,總的產量也是遞減的, 這一階段是mp曲線和橫軸的 交點以後的階段,即勞動投入量l4以後的區間。

5樓:匿名使用者

廠商生產的三個階段:成長、成熟、衰退。

在第二區域的開始階段,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是一樣的,總產量處於上公升階段,在第二區域的結束階段,邊際產量為0,平均產量和總產量都為最大,到衰退階段,總產量開始下降,如果在繼續生產的話,可能就會賠錢了。

所以理性的廠商會把生產安排在第二區域,也就是成熟階段,在這個階段獲得的利潤是最大的。

在生產的三個階段中企業的理性決策應在哪一階段?為什麼? 25

6樓:飛翔的密愛

第二階段。因為在第一階段,總產量和平均產量都上公升,在第三階段,總產量和平均產量都下降,所以在這兩個階段沒必要決策,因為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前者可以再公升一些,後者已經下降了!

只有第二階段,總產量上公升,但是平均產量下降,這個就要取決於廠商的決策了:究竟是偏向總產量帶來更大利潤還是偏向平均量能帶來更大利潤率……於是,廠商在第二階段結合企業的成本、收益進行綜合考察得出應該在第二階段哪一點進行生產要素l的投入……

短期生產的三個階段中,問(1)為什麼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ii階段?(2)廠商將使用什麼樣的要素組合? 5

7樓:小俊七七

1、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ⅱ階段,這時勞動及資本的邊際產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階段才存在著使利潤達到極大值的要素的最優組合。

廠商之所以不會在勞動的第ⅰ階段經營,是因為在這個階段,平均產量處於遞增狀態,邊際產量總是大於平均產量,這表示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引起的總產量的增加總會使得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有所提高;

廠商之所以也不會在勞動的第ⅲ階段經營,是因為在這階段可變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總產量減少,邊際產量為負。

2、廠商將在生產的第ⅱ階段,由mpl/pl=mpk/pk決定的使既定產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的點上進行生產。

擴充套件資料

短期生產的分類

在短期內,生產要素投入可以區分為不變投入和可變投入:生產者在短期內無法進行數量調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變要素投入。例如,機器裝置、廠房等。

生產者在短期內可以進行數量調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變要素投入。例如,勞動、原材料、燃料等。

在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的要素投入。例如,生產者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可以縮小或擴大生產規模,甚至還可以加入或退出乙個行業的生產。由於在長期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變的,因而也就不存在可變要素投入和不可變要素投入的區分。

8樓:完美假知己

(1)廠商不會在勞動的第ⅰ階段經營,因為在這個階段,平均產量處於遞增狀態,邊際產量總是大於平均產量,這表示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引起的總產量的增加總會使得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有所提高;廠商也不會在勞動的第ⅲ階段經營,因為在這階段可變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總產量減少,邊際產量為負。同樣,廠商也不會在資本的第ⅰ、ⅲ階段經營,因此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ⅱ階段,這時勞動及資本的邊際產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階段才存在著使利潤達到極大值的要素的最優組合。

(2)廠商將在生產的第ⅱ階段,由mpl/pl=mpk/pk決定的使既定產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的點上進行生產。

短期生產函式是指在短期內至少有一種投入要素使用量不能改變的生產函式。在短期內,假設資本數量不變,只有勞動可隨產量變化,則生產函式可表示為q=f(l),這種生產函式可稱為短期生產函式。微觀經濟學通常以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式考察短期生產理論,以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式考察長期生產理論。

第i階段:(0,l2),此時mpl>apl,apl遞增。

第ⅱ階段:(l2,l3),此時,apl>mpl>0,apl遞減。

第ⅲ階段:(l3,∞),此時,mpl<0時,tpl呈遞減。

在第i階段中,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從0增加到l2個單位時,在這階段各種產量曲線的變化特徵為:勞動的平均產量始終是上公升的,並且達到最大值;勞動的邊際產量達到最大值後開始遞減,但其始終大於勞動的平均產量;勞動的總產量始終是增加的。所以,此階段稱為平均產量遞增階段。

這說明在本階段,固定要素投入相對過多,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有利於兩者搭配比例更加合理化。因此,第i階段可稱為生產力尚未充分發揮的階段,在該階段理性廠商對可變要素的投入不會停止。

在第ⅱ階段中,ap雖開始下降,但仍相當高;同時mp>0,這時繼續投入生產要素,仍會有額外的產出。因此,第2階段可稱生產的經濟階段。亦可稱為生產的合理區域。

在第ⅲ階段中,mp<0,tp開始下降,這表示生產要素投入過多,不但不能增加生產,反而使總產量減少,使生產者蒙受雙重損失,一是資源的浪費,二是總產量的減少。因此,第ⅲ階段可稱為生產不經濟的階段。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第i階段中要素的生產力尚未充分發揮,不是最有利的生產階段。第ⅲ階段中要素的邊際產量為負,總產量開始下降,此種情形不但無利,而且有害,因此也不是有利的生產階段。第ⅱ階段則無上述兩階段的缺點,故為生產的經濟階段。

至於廠商在實際生產中會選取第ⅱ階段中的哪一點來安排生產,要看生產要素的**,如果相對於資本的**而言,勞動的**較高,則勞動的投入量靠近點l2對於生產者較有利;若相對於資本的**而言,勞動的**較低,則勞動的投入量靠近點l3對於生產者較有利。無論如何,都不能將生產維持在第i階段或推進到第ⅲ階段。

9樓:大爺好大爺

廠商不會在勞動的第i 階段經營,因為在這個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處於遞增狀態,勞動的邊際產量上公升達到最大值,且勞動的邊際產量總是大於平均產量,這意味著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引起的總產量的增加總會使得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有所提高;廠商也不會在勞動的第ⅲ階段經營,因為這階段可變動要素的增加反而是總產量減少,即邊際產量為負。說明可變動要素勞動的投入量相對過多,生產者減少可變動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同樣,廠商也不會在資本的第ⅰ、 ⅲ 階段經營,所以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 ⅱ階段,這時勞動及資本的邊際產量都是正的,此時,生產者可以得到由於第i階段增加可變動要

素投入所帶來的全部好處,又可以避免將可變動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階段而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只有在此階段才存在著使利潤達到極大值的要素的最優組合。

10樓:不懂裝懂

1.在第一階段,總產量和平均產量都上公升,在第三階段,總產量和平均產量都下降,所以在這兩個階段沒必要決策,因為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前者可以再公升一些,後者已經下降了!

只有第二階段,總產量上公升,但是平均產量下降,這個就要取決於廠商的決策了:究竟是偏向總產量帶來更大利潤還是偏向平均量能帶來更大利潤率……於是,廠商在第二階段結合企業的成本、收益進行綜合考察得出應該在第二階段哪一點進行生產要素l的投入……

2.短期必然有一種生產要素投入為定值,所以一般都是假設k不變,q為l的函式,也就是l、k是要素組合,只是l是變數,而k是常量…… 至於具體k是多少,l是多少,如上面一問所言,要結合各種情況作出分析和決策……書上只是提供了乙個分析的框架罷了

投資於個人潛力的充分開發是一種理性的投資嗎?

11樓:保全在行動

那麼我問你什麼是理性投資?理性對於每個人都不一樣,你要了解乙個專案整體,實時跟蹤動態,你這應該算是風險投資

生產的三階段是如何劃分的,為什麼廠商只會在第二階段生產 25

12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的三階段與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

微觀經濟學根據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將生產分為三個階段(見圖5-5)。

第一階段是勞動量從零增加到b這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總產量先以遞增的幅度增加,當勞動投入量達到oa以後,又轉而按遞減的幅度增加。與此相對應,邊際產量起初是遞增,當達到e點時為最大值並轉而遞減。平均產量則連續上公升,並在f點達到最大值。

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徵是,平均產量遞增,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這一特徵表明,和可變投入勞動相比,不變投入資本太多,因而增加勞動量是有利的,勞動量的增加可以使資本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任何有理性的廠商通常不會把可變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這一階段內。

第二階段是從勞動量從b增加到h等於零這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總產量繼續以遞減的幅度增加,一直到g點達到最大值。相應地,邊際產量繼續遞減,直至等於零。

平均產量在最大值處與邊際產量相等並轉而遞減。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平均產量遞減,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

第三階段是勞動量增加到h點之後。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徵是總產量遞減和邊際產量為負值。這一特徵表明和不變投入資本相比,可變投入勞動太多,也不經濟,這時即使勞動要素是免費的,廠商也不願意增加勞動投入量在第三階段經營,因為這時只要減少勞動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

雖然理性廠商也不會在這一階段進行生產。

綜上所述,生產進行到第二階段最合適,因此勞動量的投入應在b與h之間這一區區域,這一區域為生產要素合理投入區域,又稱經濟區域,其它區域都不是經濟區域。但是勞動量的投入究竟應在這一區域的哪一點上,還要結合成本來考慮。

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同生產者行為目標相聯絡。假生產者不以利潤最大化而以產量最大化為目標,可以不考慮單位產品成本,可變要素投入以第二區域右邊為界,即勞動投入量為oh;假定生產者不以產量最大化為目標,而是追求平均成本最低,那麼一種可變要素投入應在第一區域的右邊界,因為當勞動投入最為ob,平均產量達到了最大,即單位產品平均成本最低。

為什麼可轉換債券的可轉換條款對債券投資者有利

可轉換債券 convertible bonds 是指公司債券附加可轉換條款,賦予債券持有人按預先確定的比例 轉換比率 轉換為該公司普通股的選擇權。由於投資者可以視被投資公司普通股的情況決定是否把可轉換債券轉換為普通股,即若是轉換為普通股後的價值大於原可轉換債券的價值,則選擇進行轉換,否則不轉換。投資...

強制平倉是什麼?對於投資者有沒有影響?

強制平倉就是被券商全部賣掉。強制平倉是因為投資者未履行追加保證金義務而導致。因為投資者進行融資融券交易,是投資者劃轉擔保品到券商賬戶之後,券商才會借錢或借 給投資者,假設投資者擔保品突然 那麼擔保品資金不夠,所以投資者需要再次劃轉擔保品,如果不化轉券商,就會將投資者融資融券賬戶強制平倉。如果大股東被...

基金分紅對投資者有什麼利弊,基金收益和分紅有什麼區別

分紅後,淨值就下來了,其實是一樣的 主要看,未來的趨勢,好時,分紅不利,因為不分,你可以實現利滾利 趨勢向下時,分紅有利,因為這部分,利潤已經在手,這部分利潤不分在 分紅利弊談,理論,訊息,資料,為減少因此造成的對 和投資者的損失,經理的操作是將所剩本金重新投資,分紅對投資者的有利處 可以降低投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