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2021-03-20 01:21:44 字數 5791 閱讀 4003

1樓:匿名使用者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隨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而變化的,二者的關係表現為乙個歷史性的發展過程。在原始社會,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與自然關係上更多表現為人受制於自然。

隨著人類生產水平的提高,人與自然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轉變,人類逐漸由「敬畏自然」的態度變為「征服自然」,自然成為人類改造的物件。農業社會以後,人類開始大規模改造自然,這樣做雖然擴大了耕地面積,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卻破壞了森林、草原、湖面,不僅導致了水土流失、土質下降、沙漠化、鹽鹼化,而且進一步使生態失去平衡。工業文明的出現使得人類和自然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自然界完全不再具有以往的神秘和威力,人類再也無須像中世紀那樣借助於上帝的權威來維持自己對自然的統治。

但進入20世紀以來,伴隨著環境汙染、能源危機和核**的威脅,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科技的發展並未給社會帶來真正的進步,反而使人類社會陷入了深深的不可擺脫的生態危機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警告的,「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正式進入了人們的研究視野。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當代已不再是乙個理想的口號,它是我們基於全球性生態危機而提出來的關係到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問題。自從布倫特蘭女士提出「可持續發展」觀念以來,強調全球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建立起乙個新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地球生態圈」成為新世紀人們的共同願望。但這一階段仍處於設想時期,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努力解決,本文認為,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包括如下幾點。

(1)整體性新生態觀念的確立。首先是克服傳統「人類中心主義」的狂妄?薰切實地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起責任?

薰以一種開放的寬容態度處理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其次是重新肯定人與自然之間天然的和諧關係,它們存在共同的生態利益,應把人類發展與維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尋求社會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改善生態環境。事實上,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物質基礎。

最後必須考慮到發展的可持續性,社會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構成威脅,要強調代際平等與代內平等,社會的和諧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乙個根本條件是要使全體人民享受到社會進步帶來的成果,創造穩定、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

(2)可持續發展中的人與自然的和諧與鬥爭。人與自然是一對矛盾,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事實上是以承認二者之間存在矛盾為前提的,否則和諧也就失去了內容和意義。比如**、海嘯、洪水等,它們都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人類永遠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類的生存就與它們是充滿矛盾的。

人要與自然真正實現和諧發展,人類首先要能理解自然、掌握自然、控制自然,和諧中既有服從又有「鬥爭」,和諧是以人類的科技、文化進步作為核心內容的。

(3)科學技術全球發展的不平衡問題。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科學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是我們與自然界進行談判的砝碼。只有當我們的技術水平能夠控制、影響自然的時候,才能徹底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當代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對大多數自然災害問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人類社會初期那樣的大自然災害已經能夠基本避免了,但現在的最大問題是生態系統是乙個大的整體,環境生態問題屬於全球問題,而科技發展在全球的不平衡使我們很難真正實現與自然的和諧。以印度洋海嘯為例,由於印度洋沿岸國家沒有海嘯預警機制,即使美國在檢測到大**之後本來試圖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國做好準備,但竟然無法找到與這些國家溝通的有效途徑,造成了這些國家與其他國家在分享相關資訊時渠道不暢。

(4)科技、人文、生態環境的一體化。要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我們人類實現人文、科技和整個生態圈環境的一體化才是根本的途徑。因為在當代社會,**、江河洪災等所引起的自然災害對人類產生的威脅、破壞力已大大縮小了,全球氣候變化有2/3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其他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當代自然災害一般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比如2023年長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專家們研究認為,造成這次大洪災的原因是除了雨量過大造成洪水外,更在於生態破壞嚴重、盲目圍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設所致。我們所提倡的新自然觀將堅持人與自然的相互限定、相互依賴和相互包容,堅持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不可分割和內在統一,以承認自然價值的多樣性為基礎,對自然資源的消費不僅要支付其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價值,還要支付其生態等其他價值。

2樓:親親綠百合

遂大人發生了理解之後。

試述怎樣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干涉自然的範圍在不斷地擴大,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人類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一方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並且日益嚴重。正是這種先汙染後治理、先開發後保護的做法使人類飽受了自然界對於人類肆無忌憚的開發的報復,人與自然的關係日趨緊張:

水源、空氣、土壤受到嚴重汙染,大量的動物、植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土地荒漠化,資源短缺,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人類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惡果。因此,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乙個重大的任務。

首先,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一方面,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自從有了人類就存在的。無論人類如何進化,都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

人**於自然界又依存於自然界,人永遠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以及人類自身的生產和再生產,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條件的,沒有自然界就沒有人本身。另一方面,人與其他的自然存在物又有所不同,人是有意識、有意志、能動的自然存在物,人並不是消極地依賴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據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類本身也在對自然的改造活動中不斷發展自己。

其次,要深入理解人與自然關係的實質。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勞動生產為中介,而生產勞動一開始就是社會性的,人類正是在與自然發生關係的過程中結成了社會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人與人的關係,是社會關係。因此,人與自然關係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社會關係的協調,脫離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就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和解決當代世界以及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出現的尖銳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再次,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即協調物質文明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係。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是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我們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加強對生態環境狀況的監控、環境汙染的治理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這就要求我們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最後,要加**律法規的監督力度。法律法規是規範人們行為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國雖然已經頒布和實施了《資源與環境保**》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的監督力度、對人們的規範作用發揮得還不全面。

一方面,我們要依據法律嚴厲懲治為了一己私利而破壞環境的行為。這不僅僅是為了讓違法者得到應有的制裁,更是為人們敲響警鐘,警示人們要尊重法律的威嚴和意識到環境問題關係我們自身的生存問題,是關係每個人利益的大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依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制定更加細緻的法律法規,用強制的方式來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此外,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也是不可忽視的乙個環節,要使環境保護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們從內心中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要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教育,要知道,環境保護是每乙個人的職責。從而引導他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而貢獻力量。

生態環境的維護,是社會的整體利益,也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平台。廣大青年學生要做生態保護的先鋒模範,用所學到的知識和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奉獻社會。在這個過程中,人生價值就得以實現並得到昇華。

4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類實踐的範圍不斷擴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人類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時,對自然均衡狀態的破壞也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與自然的問題:人口問題(人類自身問題)、資源問題(自然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相當突出。

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雙方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

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必然要通過生產勞動同自然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自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到處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記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滲透越來越密切。人與自然之間客觀上形成的依存鏈、關聯鏈和滲透鏈,必然要求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自覺地接受社會規律的支配,同樣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

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並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係處理得不好,特別是自然對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發性,這種自發性極易造**與自然之間失衡。此外,由於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然規律,恰當地把握住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就能不斷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強人類對自然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對自然界更深層次的本質聯絡尚未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一定層次上的某種聯絡尚未把握住的情況下,改造自然,其結果要麼自然內部的平衡被破壞,要麼人類社會的平衡被破壞,要麼人與自然的關係被破壞,因而受自然的報復也就在所難免。

恩格斯曾就此告誡過人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乙個結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還以美索不達公尺亞平原變成沙漠為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關係,實現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全面、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首先必須確立大自然觀。現代意義上的自然觀,真正視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絡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住規律,並以此作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礎。

其次,必須走出「人類中心」的誤區,建立人與自然全面和諧共處和協調發展的關係。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眾多生物種類中的一種,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一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即實踐),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絡,在當今世界變革的大潮中,新出現的諸如「大科技觀」、「持續發展觀」、「生態價值觀」等等,就是對「人類中心論」的否定。其三,必須全方位的**自然的價值。

不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有利於人類發展的使用價值;同時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要樹立大價值觀念,即在評價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要考慮其生態價值;不僅要考慮眼前價值,而且要考慮長遠價值;不僅要考慮從自然中所得,還要考慮如何回報自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

人與自然

集天地之靈氣,採萬物之精華,勇敢的人類從洪荒時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紀。人類的智慧型創造了經濟的奇蹟,無知與貪婪卻留下了可怕的後果。環境汙染,生態惡化,地球發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萬物,就象善待我們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們的家園!

人類漸漸從噩夢中覺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突如其來的sars病毒,令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人類應如何對待大自然?人類該怎樣與自然和諧共處呢?與自然相通相依,協調一致,和諧共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要思想。

痛定思痛,我們應該選擇一條理性發展的道路,呼喚綠色文明,呼喚科學的決策方式,呼喚科學的生產方式,呼喚科學的生活方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吧!

如何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可以多看看人與自然.裡面可以學到很多學問.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隨人類生產能力的發展而變化的,二者的關係表現為乙個歷史性的發展過程。在原始社會,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與自然關係上更多表現為人受制於自然。隨著人類生產水平的提高,人與自然的關係開始發生了...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現代廣告的理解

可說好了,結合實際,別反悔。大部分人這個時候去廁所。一方面,廣告的作用不在只有 廣而告之 這麼簡單了。除了這一點以外,要做到引導消費者來購買和挑起購買慾望這些。並且不是單調的廣告行為,會越來越貼近藝術層次。另外,廣告的途徑不再只有報紙,電視,廣播。廣告的途徑將無處不在,炒作,網路,包裝各類新型的廣告...

結合實際,談談對對立統一的體會,結合實際,談談對對立統一的體會

1 根據矛盾同一抄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原理,在對待事物和解決矛盾時要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在對立中把 握統一。例如,一方面各門課程之間客觀上存在時間分配的對立,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課程或專業課上 另一方面各門課程之間客觀上存在內容相關的統一,我們也要學好一般課程或公共課。有特長,不掛科。2 根據矛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