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早朝,明朝萬曆皇帝怎麼不上朝

2021-03-16 23:56:21 字數 4003 閱讀 7148

1樓:中原小象

因為大臣的力量太強大了,以至於讓他無力掌握整個朝局。種種挫折之下,只能自暴自棄。

2樓:沙鳴彎月

主要是煩大臣~~~萬曆是個很精明的人

明朝萬曆皇帝怎麼不上朝

3樓:揮灑的淚水

主要是國本之爭引起的君臣矛盾。

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議立長子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歡宮女所生的朱常洛,卻加倍寵愛鄭貴妃,並且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

直到2023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

萬曆十七年(1589),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國本之爭,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絕,他感到自己雖貴為天子,而終被群臣所製,最終和大臣鬧掰,逐步對朝政失去興趣,開始怠政。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4樓:星嘉合科技****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共48年。歷史上對萬曆皇帝的評價主要以貶為主,例如:

明之亡,實亡於萬曆。——《明史》

酒色財氣,醉生夢死。——《正說明朝十六帝》

獨攬大權,怠於政事而耽於享樂,日益揮霍侈靡,不知遏止。——歷史學家范文瀾

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歷史學家白壽彝

對萬曆皇帝評價最多的就是他「怠政」,罷工不幹,這一下子就是三十三年,堪稱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中的一朵奇葩。那麼,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朝呢?

原因一:身患足疾,不被理解

在2023年,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被挖掘,開啟他的棺材之後,歷史學家發現萬曆皇帝右腿彎曲。經過復原後,還發現萬曆的右腿明顯比左腿短。說明萬曆皇帝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

在他生前,萬曆由於常年不上朝,飽受眾多大臣的指責和謾罵。明代申時行《詔對錄》中寫到萬曆皇帝為自己不上朝做出的辯解——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

但這種託辭並未得到朝臣的理解,他們認為皇帝是在瞎扯淡。

原因二:君臣矛盾,黨爭不休

明朝中晚期以來,皇帝和大臣之間普遍沒有信任感。

萬曆皇帝的孫子天啟帝,愛好木匠活,本身也不願意處理政務,於是大太監魏忠賢得以獨攬大權;崇禎帝一直到上吊自盡,都沒有處理好和大臣之間的矛盾,他在位的17年中,竟然接連更換了50位內閣成員。

萬曆皇帝也是如此,他在和自己的大臣們「置氣」。

由於君臣之間的矛盾,萬曆皇帝對大臣們的奏疏就「留中不發」。就像學校裡的老師消極怠工,不給你批改作業,學生也不知道自己作業做的對錯。而大臣們也在長期的「冷戰」中喪失了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想,紛紛離職、告老還鄉。

這種做法導致大明的人才流失嚴重。特別是萬曆皇帝寵幸鄭貴妃,導致他計畫冊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儲君,長期不立長子朱常洛。這簡直是在挑戰封建社會的儒家道德底線,大臣們則寸步不讓,上演了轟轟烈烈的「爭國本」事件。

此外,明朝後期更是黨爭不斷,齊黨、楚黨、浙黨爭鬥不休。而萬曆皇帝(包括後來的崇禎帝)為了與這些小集團相對抗,不得不像東漢王朝那樣任用宦官。宦官一時權傾朝野,打擊之後,各種黨的勢力又開始死灰復燃。

於是,文官集團、宦官集團當朝的局面輪流上演。而整個國家則在這樣的內鬥中運轉失常。

終於,這給了女真族可乘之機。他們以滿洲軍事貴族起家,不吃文官集團那一套,而是**、殺伐決斷。從而,清朝的皇帝們似乎個個都勤於政事,個個都是一代明君。

5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萬曆皇帝怎麼不上朝呢?是碌碌無為,還是另有苦衷呢?

萬曆皇帝不但30年不上朝,而且一生也很少出紫禁城。九歲登基,御宇四十八年,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誰能想象,作為皇帝竟然窮其半生禁足於乙個地方,即使紫禁城再富麗再奢華,箇中滋味光是讓人想象都會泛出濃重的苦澀。這可不是人民心中所認可的皇帝。本該器宇軒昂,英明偉岸的君王,怎可荒廢朝綱,無心政務?

本該體察民情,決斷天下的帝王,怎可屈身宮闈,碌碌無為?或許這就是當人被加冕了神性的名號後,矛盾而無助的最終自救。

從年少時的無條件服從,到了中年時無力回天的苦悶,萬曆皇帝演繹了乙個活人是如何被打造成僵死的權力機制。

事實上,萬曆皇帝在當世的意義僅僅是帝國最高統治的象徵,他身後的文官集團,以強勢的聯合力牢牢掌控著實權,皇帝的作為在此時看來已經無關緊要。只要他仍健在,就算毫無成就都不影響這個朝代繼續在各方平衡中緩慢前進。

明朝的文官系統異常強大,並且錯綜複雜,萬曆皇帝非常清楚如果動搖了文官的利益,那明朝必將大亂。

那麼,為何28年的不上朝卻還是能讓明朝處於乙個穩定的狀態呢?

與其說是不上早朝,倒不如說是為了躲避文官。在朝堂之後,萬曆沒有文官的干擾,反而能更好的處理國事。

萬曆皇帝雖然是歷史上第乙個長時間不上朝的皇帝,當時出現過輝煌的世態,也有過怠慢的狀態,功與過,就留著後人去評說吧!

為什麼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

6樓:匿名使用者

明史》神宗的本紀結尾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個明朝享國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實為寓貶於褒,是說他神龍見首不見尾,隱居深宮數十年,不見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萬曆末年,國家的官吏已經缺了一半。

他又是個死要錢的皇帝,放出太監四處擾民搜刮(如開礦事),民間連養只雞也要繳稅。 對這樣乙個皇帝,實在沒什麼好說的,說明朝亡在他手上,崇禎來背了黑鍋並不過分,且看神宗的本紀,到了萬曆30年之後,年年不是「日有食之」就是「京師**」,或者乾旱或者水澇。其中萬曆31年農曆5 月「鳳陽大雨雹,毀皇陵殿脊」,到32年「雷火焚長陵明樓」,「昌平大水,壞長、泰、康、昭四陵石梁」,即使不信天象示警這些的,看了也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彷佛明朝先靈不安,亡國之兆已現。

大家想必都看了萬曆十五年,知道萬曆帝本來是有勵精圖治之決心的,除了從小敬畏的張居正並不那麼居正帶來的打擊之外,使萬曆消極怠工的主要因素還是國本之爭。這實在是令人嘆息的一件事情。曾子《大學》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論的正是帝王之道。

家不能齊,必然禍起蕭牆。萬曆朝實在是乙個家庭悲劇和性格的悲劇。不過用老夫子們的話說,那也是氣數使然了。

首先大臣們太過於食古不化,王宮人和皇長子並不是有強有力的外戚作為支撐,立皇長子並不是於他們有什麼好處,偏是大臣們死抱著「立長不立幼」的古訓,和皇帝力爭。本來,臣子們有一定分量的話語權,哪怕被當廷杖死,也要據理力爭一向是政治清明的象徵。有明一朝,大臣因直諫被杖死,庾死的不計其數,然而白髮蒼蒼的大臣們,不怕被當廷扒下褲子,屁股開花,也要前赴後繼的上疏。

是出於長期文化積累的對於敢於直諫即為忠臣這個符號的認可,死諫可青史留名,也是氣節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權,用在軍國大事上,本是好事。可悲的是,作為知識分子的精英的滿朝大臣,把精力耗費在這樣無意義的事情上。孰賢孰愚,孩子小,能看出什麼來,偏偏大臣認準了死理。

從「滿朝文武泣於文華殿請立儲」這樣的描述裡,我聞到了儒家文化腐爛發臭的氣息。 如果是萬曆的爺爺嘉靖皇帝,事情也好辦得多。這祖孫倆,是明朝享國在位時間第一和第二的一對兒(明朝偏是昏庸的皇帝在位長,仁宣和孝宗在位不過十數年而已,這一點和清朝正好相反),對待大臣,走的卻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子,然而並不是偶然,甚至是必然的,所謂一盈一虧,矯枉過正。

7樓:匿名使用者

朱翊鈞的老師、萬曆第一任內閣首輔兼萬曆新政的策劃與執行人張居正過世後,萬曆十四年(2023年)十一月,朱翊鈞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一說是染上鴉片菸癮)。後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萬曆十七年(2023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8樓:匿名使用者

28年沒上,因為文官集團太強,他就宣布罷朝

9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從明憲宗(見深皇帝,年號成化)開始,就出現了皇帝經常不上朝的事,到嘉靖時發展很明顯,嘉靖經常很長時間不上朝,而萬曆尤其突出,他可以十幾或更多年不上朝。萬曆非常喜歡做木工,朝政交給他最寄住的太監魏忠賢去打理,自己在皇宮玩樂(木工、女色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忙著做木匠啦……醉心與木活…無心朝政……所以說明朝一些皇帝都是人才啊……

明朝萬曆皇帝怎麼不上朝

主要是國本之爭引起的君臣矛盾。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 鄭貴妃所生 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議立長子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歡宮女所生的朱常洛,卻加倍寵愛鄭貴妃,並且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

為什麼明朝皇帝不上早朝,為什麼明朝皇帝不上朝,不上朝是如何處理公務的?

漢尼拔 塔塔 上朝是一套禮制。並不是實際的議政。說白了上朝其實就是一套儀式 就和某個公司開早會大家集體起立喊一聲董事長好一樣。在大家問完董事長好以後 董事長就開始念稿子了 什麼大家努力 同舟共濟繼往開來這些。上朝其實和上述的東西沒區別 就是程式更復雜而已。所以明朝的皇帝都不太願意上朝。你問他為什麼不...

明朝萬曆到現在多少年!明朝為什麼萬曆最出名

明代到現在2019年已經過了651年了。明朝 1368年 1644年 是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