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實詞高中文言實詞120個

2021-03-10 07:13:09 字數 6914 閱讀 9898

1樓:藍色海洋天空

(高考120個文言實詞)

1.愛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

(1)愛護,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3)喜愛。如:予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吝嗇,捨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安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如: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如:

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3.被本義指一種睡衣。

(1)用作動詞,意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屈原列傳》)

b.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織》)

(2)通「披」,意為「披著」「佩戴」「穿戴」。如:

a.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b.被明月兮佩寶璐。(《涉江》)

c.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4.倍本義是按原數增加,與現代漢語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動詞,通「背」,意為「背棄」「違背」「背叛」。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附虛詞用法:

用作副詞。意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本義為樹的幹、根,與「末」相對。

(1)用作名詞,意為「根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根源」「**」。如:

a.本末倒置。(成語,原意為「樹根」,這裡引申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趨末。(《論積儲疏》,「本」在這裡引申為「農業」,「末」在這裡引申為「工商業」。)

c.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根源。)

(2)用作量詞,或相當於現代漢語作量詞的「本」,或可根據實際情況譯為「冊」「份」等。如:

a.別具本章。(《獄中雜記》,本、份。)

b.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活板》,冊。)

附虛詞用法:

副詞,意為「原本」「本來」。如:

a.用芽者自從本說……(《採草藥》,原本。「本說」指「原來的說法」)

b.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本來。)

6.鄙本義是邊疆、邊陲、邊遠的地方,名詞。如:

a.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鄙」在此活用為意動詞,意為「以……為邊境」,「以鄙遠」意即「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的邊境」。)

(1)用作形容詞,意為「庸俗」「淺陋」「地位低下」。如: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

(2)用作動詞,意為「看不起」「輕視」。如「鄙視」,「鄙薄」。

7.兵本義是雙手拿著**。用作名詞:

(1)兵器,**。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

(2)士兵,軍隊。如:

a.可汗大點兵。(《木蘭詩》,士兵。)

b.秦發兵擊之。(《屈原列傳》,軍隊。)

(3)戰爭,軍事。如:

a.兵旱相乘……(《論積儲疏》,戰爭。)

b.紙上談兵。(成語,軍事。)

8.病本義是重病。

(1)用作名詞。意為「疾病」「病殘」。如:

a.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b.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病梅館記》)

(2)用作動詞:

①怕,擔心,憂慮。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君子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②疲勞,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③名詞活用為使動詞,意為「使……成為病態」。如: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9.察本義為仔細看、觀察。

(1)用作動詞

①仔細看、觀察。如: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考察、調查。如: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

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語「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薦、選拔。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2)雙音詞「察察」,原意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為潔白,形容詞。如: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0.朝本義為早晨,與「暮(夕)」相對。

(1)讀zhāo,名詞,意為「早晨」。如成語「朝三暮四」「朝氣蓬勃」,又如:

a.朝聞道,夕可死矣。(《論語•里仁》)

b.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2)讀cháo,主要有兩個用法:

①動詞。意為「朝見」「朝拜」(專指臣見君),「拜見」「拜訪」(泛指下對上或平級之間)。如:

a.弱國入朝。(《過秦論》,朝見。)

b.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在這裡活用為使動詞,「使(讓)……朝見(朝拜)」之意。)

c.臨邛縣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拜見,拜訪。)

②名詞。意為「朝廷」,「朝代」。如: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11.曾本義是增加,為「增」的假借字。

(1)讀zēng,名詞。指與自己相隔兩代的家屬。如曾祖、曾孫。

(2)通「層」,意為「重疊」。如: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附虛詞用法:

副詞,起加強或延緩語氣作用。有兩種情況:

(1)表過去發生過,可譯為「曾經」。如:

a.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表出乎意料,或已達到某種極限,可譯為「竟(然)」「還」等。如:

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

b.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更多

2樓:歐陽小子

高中文bai言文160個實詞 哀愛安按案du 拔白敗拜報zhi 暴悲北備被 倍背奔本逼

彼闢蔽dao畢便 遍表並伯薄 泊博

版步裁蒼 操草策曾權差

嘗長超朝陳 稱誠馳衝出 除處川垂辭 次刺促錯達殆怠旦獨篤 度斷奪發法 反放非分奉 服伏覆蓋苟鼓固寡國過 何恨厚胡患 或疾即既將 解結矜竟就絕堪克困憐 彌靡莫能內 迫期奇遷勸 卻如若色稍審甚識適是 書疏數孰屬 率私遂涕圖 徒王望微聞惡悉相謝幸 延陽要宜獄 再造賊振志 治置諸族左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歸類

3樓:芙蓉花開並蒂蓮

文言實詞:

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為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點.課程標準要求"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落實在高考中,則表現為考查的物件是常見實詞,考查考生能否結合所學的文言知識,在陌生的語境中對文言實詞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

所考的文言實詞,大多涉及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複詞、古今異義等.一方面考查考生平時學習中所積累的文言實詞的知識,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在上下文語境中推斷詞義的能力。

歸類:文言實詞,大多涉及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複詞、古今異義等.

4樓:藍色海洋天空

高中教材文言實詞例析

(高考120個文言實詞)

1.愛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

(1)愛護,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3)喜愛。如:予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吝嗇,捨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安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如: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如:

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3.被本義指一種睡衣。

(1)用作動詞,意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屈原列傳》)

b.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織》)

(2)通「披」,意為「披著」「佩戴」「穿戴」。如:

a.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b.被明月兮佩寶璐。(《涉江》)

c.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4.倍本義是按原數增加,與現代漢語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動詞,通「背」,意為「背棄」「違背」「背叛」。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附虛詞用法:

用作副詞。意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本義為樹的幹、根,與「末」相對。

(1)用作名詞,意為「根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根源」「**」。如:

a.本末倒置。(成語,原意為「樹根」,這裡引申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趨末。(《論積儲疏》,「本」在這裡引申為「農業」,「末」在這裡引申為「工商業」。)

c.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根源。)

(2)用作量詞,或相當於現代漢語作量詞的「本」,或可根據實際情況譯為「冊」「份」等。如:

a.別具本章。(《獄中雜記》,本、份。)

b.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活板》,冊。)

附虛詞用法:

副詞,意為「原本」「本來」。如:

a.用芽者自從本說……(《採草藥》,原本。「本說」指「原來的說法」)

b.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本來。)

6.鄙本義是邊疆、邊陲、邊遠的地方,名詞。如:

a.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鄙」在此活用為意動詞,意為「以……為邊境」,「以鄙遠」意即「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的邊境」。)

(1)用作形容詞,意為「庸俗」「淺陋」「地位低下」。如: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

(2)用作動詞,意為「看不起」「輕視」。如「鄙視」,「鄙薄」。

7.兵本義是雙手拿著**。用作名詞:

(1)兵器,**。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

(2)士兵,軍隊。如:

a.可汗大點兵。(《木蘭詩》,士兵。)

b.秦發兵擊之。(《屈原列傳》,軍隊。)

(3)戰爭,軍事。如:

a.兵旱相乘……(《論積儲疏》,戰爭。)

b.紙上談兵。(成語,軍事。)

8.病本義是重病。

(1)用作名詞。意為「疾病」「病殘」。如:

a.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b.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病梅館記》)

(2)用作動詞:

①怕,擔心,憂慮。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君子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②疲勞,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③名詞活用為使動詞,意為「使……成為病態」。如: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9.察本義為仔細看、觀察。

(1)用作動詞

①仔細看、觀察。如: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考察、調查。如: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

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語「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薦、選拔。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2)雙音詞「察察」,原意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為潔白,形容詞。如: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0.朝本義為早晨,與「暮(夕)」相對。

(1)讀zhāo,名詞,意為「早晨」。如成語「朝三暮四」「朝氣蓬勃」,又如:

a.朝聞道,夕可死矣。(《論語•里仁》)

b.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2)讀cháo,主要有兩個用法:

①動詞。意為「朝見」「朝拜」(專指臣見君),「拜見」「拜訪」(泛指下對上或平級之間)。如:

a.弱國入朝。(《過秦論》,朝見。)

b.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在這裡活用為使動詞,「使(讓)……朝見(朝拜)」之意。)

c.臨邛縣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拜見,拜訪。)

②名詞。意為「朝廷」,「朝代」。如: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11.曾本義是增加,為「增」的假借字。

(1)讀zēng,名詞。指與自己相隔兩代的家屬。如曾祖、曾孫。

(2)通「層」,意為「重疊」。如: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附虛詞用法:

副詞,起加強或延緩語氣作用。有兩種情況:

(1)表過去發生過,可譯為「曾經」。如:

a.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表出乎意料,或已達到某種極限,可譯為「竟(然)」「還」等。如:

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

b.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更多

求文言實詞中的要字,文言實詞要字用法

要。讀音一 y o 1 形容詞。主要,重要。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也。獄中雜記 增減重要的語句,奉命執行的 無法辨認出來。險要 築石寨土堡於要隘,樹幟曰 謝莊團練馮 馮婉貞 在險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築寨牆,樹立乙個大旗上寫著 謝莊團練馮 簡要,切要。可謂要言不煩也。世說新語 言語 可以說是語言簡要不繁瑣。...

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的用法及其意義

芙蓉花開並蒂蓮 文言實詞 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為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點.課程標準要求 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 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落實在高考中,則表現為考查的物件是常見實詞,考查考生能否結合所學的文言知識,在陌生的語境中對文言實詞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所考的文言實詞,大多涉及一詞多義 通假字...

而字在文言文中怎樣翻譯高中文言文實詞而字的翻譯都有哪些

一 用作連詞。1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勸學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難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2 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 並且 或 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 屈原列傳 回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