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詩《歸園田居其三》的注音

2021-03-08 21:23:07 字數 1801 閱讀 5404

1樓:桐源亮絲

《歸園田居  其三》  陶淵明    (guī  yuán  tián  jū   qí  sān)  (táo yuān míng)

種豆南山下(zhòng dòu nán shān xià),草盛豆苗稀(cǎo shèng dòu miáo xī)。

晨興理荒穢(chén xīng lǐ huāng huì),帶月荷鋤歸(dài yuè hè chú guī)。

道狹草木長(dào xiá cǎo mù zhǎng),夕露沾我衣(xī lù zhān wǒ yī)。

衣沾不足惜(yī zhān bù zú xī),但使願無違(dàn shǐ yuàn wú wéi)。

【譯文】

南山下有我種的豆地,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

早晨起來到地里清除雜草,傍晚頂著月色扛著鋤頭回家。

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夕陽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濕了並沒有什麼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

5年)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

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

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公尺

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

非為,廉恥掃地。乙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

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

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

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賞析】

這首詩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風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著詩人

心情的愉快和對歸隱的自豪。

2樓:匿名使用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zhong dou nan shang xia ,cao sheng dou miao xi .

chen xing li huan hui,dai yun he chu gui .

dao xia cao mu chang ,xi lu zhan wo yi .

yi zhan bu zu xi ,

dan shi yuan wu wei.

用淺易的文字,平緩的語調,表現深刻的思想,是陶淵明的特長。即使讀者並不知道詩中運用了什麼典故,單是詩中的情調、氣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傳送到讀者的內心深處。詩人躬耕田畝,把勞動寫得富有詩意。

「種豆南山下」,多麼平淡的口語;「帶月荷鋤歸」,多麼美的畫面。語言平淡而意境醇美,這就是陶詩的獨特風格。

3樓:匿名使用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zhong dou nan shang xia ,cao sheng dou miao xi .

chen xing li huan hui,dai yun he chu gui .

dao xia cao mu chang ,xi lu zhan wo yi .

yi zhan bu zu xi ,

dan shi yuan wu wei.

歸園田居其三主題歸園田居中心思想

歸園田居 之三用白描手法記載了詩人一天勞作的情形。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首詩初看平淡似水,用詞淺白,短短八句,說家常似的敘述到南山鋤草的目的或原因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和過程 清晨即去鋤草,到月亮上來才荷鋤返歸,又信手拈...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翻譯歸園田居其一翻譯

翻譯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 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盪...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最能表現詩人摒棄塵俗同,躬耕自食,返歸自然願望的詩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 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回思故淵。開荒南野答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 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其中最能表現詩人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