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字和日本文字為什麼有些一樣

2021-03-08 18:14:05 字數 5722 閱讀 950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來華留學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將先進的中華文明,包括漢語及漢字帶到了日本。日本從此正式開始了使用文字記載語言的歷史。

最初日語的每乙個音,都是由乙個漢字表達。公元九世紀,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假名。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日本文字種類

和語---日本傳統的語言。

日本長期生活在海中的島嶼上, 與大陸的來往比較困難,所以歷史上很長時間裡,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這個時期形成和使用 的語言稱之謂「和語」。在5世紀前後,開始有漢字由中國傳入。

初期把日語全用漢字記錄, 但由於實在不方便,就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把原有的和語與漢字結合在一起, 形成了「和語文本」。

如把「海水」、「河水」的「水」叫作「みず」,就把「水」字讀 作「みず」,意思就是水。漢字的這樣的讀法叫「訓読み(くんよみ)」。一般情況下,當 見到單個漢字時都讀訓讀。

如「間ーーあいだ」、「類ーーたぐい」、「女ーーおんな」等 等。在兩個以上漢字組合在一起時,情況就很複雜,以後再談這個問題。

漢語---從中國傳去的語言。

在上述情況的同時,由於中國話把 水」讀作「shui」,也在日語中新組織的詞彙中讀作「すい」,如「水蒸気(すいじょうき)」、 「斷水(だんすい)」等等。

從中國傳去了文字後,日本的詞彙就極為豐富起來,現在漢語詞彙在日語中是基礎詞彙。後來也有一些又傳回了中國。借用中國讀音和意思形成的詞彙,其讀法叫 作「音読み(おんよみ)」,我們聽起來又像又不像,有的讓我們聯想到廣東話或者福建話。

和中國話最像的是「圖書館」,日語說成「としょかん」(toshokan)。當然還有差別比較大的, 如「學校」日語說成「がっこう」;「文化」日語說成「ぶんか」。但是總有點相近的地方。

外來語---從西方傳去的語言。

在日本的封建社會的後半期,西方文化 也開始傳入日本。初期,他們把每個詞彙都翻譯成日語,但由於數量很多,就漸漸感到來不及翻 譯了。於是直接把其聲音用日本人能接受的聲音改變後,用片假名表現出來,就形成了外來語。

如「綠色」這個詞,英語是「green」,日語外來語說成「グリーン」。因此,很多情況下,乙個 意思可用多種詞彙表示,就「綠色」來說,和語--「みどり」,漢語--「りょくしょく」,外來 語--「グリーン」。特別是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文化在日本的滲透,以及世界科學的飛速發展, 大量的外來語占領了日本的語言世界。

現在如果不懂日本外來語,可以說在日本聽不懂、看不懂, 寸步難行。在學習日語時,外來語詞典成為必備的工具書;如果從事某些專業,那麼該專業的外 來語工具書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中國話中有一部分食品名稱,是以外來語形式傳到日本的。

如: 「餃子--ギョウザ」、「燒賣--シューマイ」、「餛飩--ワンタン」、「叉燒--チャーシュー」、 「皮蛋--ピータン」等等,從聲音上還保留著中國話的特點。當然入鄉隨俗,有的食品和中國傳統 的有了些變化,如他們說的「ギョウザ」,就單指「煎餃子--鍋貼」,中國人一般吃的水餃就很難 看到的。

創造語--外來的詞彙經加工後的語言。

首先創造了一些中國沒有的漢字, 這是和他們的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如:「田」字在中國是指農作物生長的地塊。

由於在日本主 要是種植稻公尺,在日本「田」就代表了水田。於是為了表示區別於水田的旱田,創造了「畠」和?畑?

, 讀作「はたけ」。再則,日本丘陵地帶很多,除了海邊以外,到什麼地方都得翻越山嶺。於是把山路 上最高的地方叫作「とうげ」,創造了漢字?

峠?。看這個字,有「山」、「上」、「下」。把翻一道 山嶺的辛苦全表現在字上了。

其他還有「辻(つじ)」是「十字路口」的意思,「込む(こむ)」是「擁擠」的意思。 在應用外來語方面也有很大發展。首先簡化詞彙。

如「高樓」英語是「building」,日語 稱「ビルディング」,但一般只稱「ビル」,這樣的例子很多,不一一枚舉。其次,在簡化後再組合。 如:

「文字處理機」英語是「word processor」,日語一般稱為「ワープロ」,是把兩個單詞的前2 個音組合在一起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個人電腦」(personal ***puter)稱作「パソコン」, 「空調」(air conditioner)稱作「エアコン」等等。再次,在外來語的後面加「する、る」構成動詞, 加上「だ、な」構成形容動詞等,也豐富了詞彙。

如:「サボる」是「怠工、偷懶」之意,是由法 語「sabotage」(怠工)「サボタージュ」變化而來。「ユニーク」是英語「unique」(獨特)變化而 來,但在使用時經常是「ユニークな」「ユニークだ」用來表示有個性的東西。

2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文字都是跟漢字的偏旁學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日在唐朝時就有交往,還有日本留學生和留學僧來華學習,文字也是仿照唐朝的複製搜尋複製搜尋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40

4樓:活寶

因為日本最初並沒有文字,而日本文字的創制過程又受到了漢文化很深的影響。比如萬葉假名,就是拿漢字來對應日語中的發音,實際上是拿漢字來做表音符號。所以,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本來的意思沒什麼關係。

日語文字是借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後來日本明治維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中國卻慢慢衰敗落後,日本就想擺脫中國文字的束縛,純粹用假名和羅馬音組成母語,但是最後為了保全歷史文化,日本人還是決定保留中文成分。

日語中的中文字,很多都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意思,比如說主人二字,對應的日語意思就是丈夫,手紙就是信,娘是女兒的意思等等,但是中國漢字對日本母語的影響之大,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後來漢字傳入日本,雖然具體時間有爭議,但史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當為應神天皇之世,即公元 248 年,王仁從百濟東渡日本,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捲,這是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後來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

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到了八世紀中葉,日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作為注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二戰時期,日本文部大臣平生釟三郎在帝國議會貴族院表示要廢除漢字,但這一論說引起貴族不滿,最後不了了之。

2023年日本**進行了一次漢字改革,規定了1850個《當用漢字表》。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應當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記,或是用同音、同義字代替,並頒行簡化的新字型。

於是產生以下情況: 殘骸→殘がい,附近→付近。

目前,日本尚未廢除漢字,但是新增詞語中用漢字書寫的漢字詞比例下降,用假名書寫的外來語比例增多,這等於間接減少了漢字的使用。

6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繩文」,並沒有漢字。

但是,隋唐時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漢字(古代繁體漢字)。

並且從中國漢字的草書和偏旁中,衍生出了日本的文字元號「假名」。

假名,即使日本文字,又是日文的「拼音符號」。

所以,現在的日文是由從中國傳入的漢字,加上日本人從漢字中改造出來的「假名」而形成的。

日文的語法,則是受到了「古代朝鮮」的影響。 從語法上看,日語和韓語更加接近。

所以,現在日文中的漢字的意思,多數和古漢語中漢字的意思相同。

比如:日語中,推門的推,用「押」。 這個「押」字,古漢語中就是向前「推」的意思。

日語中,拉門的拉,用「引」。 這個「引」字,古漢語中就有往回「拉」的意思。

還有日語中「車站」叫做「驛」, 這和古漢語中的「驛站」的意思很接近。

7樓:就這樣子吧親

簡單點說,日語裡的漢字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後來日本人也自造了一些漢字。有些中文詞也一併傳過去使用了;有些詞日本原來就有,但會給它配上意思相近的漢字。

有意思的是,後來日本因為發展,用漢字創造了很多漢字詞彙,尤其科技、經濟方面的詞,中文又從日語裡把這些引用過來。例如:版畫、半徑、半旗、飽和、保險、保障、備品、背景、必要、編制、變壓器。

所以,一般在日語裡看到的漢字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但有些意思還是差很遠,比如「手紙」在日語裡是信的意思;「汽車」是火車的意思等等。

8樓:一起走a在路上

有好多字跟中國的漢字就是一樣的,意思也一樣,但是發音是不同的,乙個中國人到日本基本生活不會太困難,因為很多東西直接就能看懂!

9樓:認識自己嗎

因為小日本本來就是野蠻人,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古代派遣人到中國學習才學會中文,日本後來一直都是使用中文書寫記錄,一直到近代才逐步去中國化,減少漢字使用,但是畢竟用了幾百年上千年了,還是有很多漢字無法取代

10樓:沒_我如何

古代的中國很厲害就跟現在的美國一樣,中國是最發達國家,亞洲人都來中國學習,這裡面就包裹日本,而且中國還有很多的附屬國。

11樓:嘿嘿

日語中的漢字很大一部分都是**於中國漢字。

這部分中國漢字中,一部分詞彙只是用來取其意思,但是讀音是訓讀,這是因為日本之前沒有文字,所以用自己國家的讀音,對應上中國漢字中同一意思的文字;另一部分漢字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是音讀的。

日語文字裡面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漢字,這個基本上我們看了也很難懂它的意思,所以需要注重記憶。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我們說日文、中文什麼的,「文」可以理解成語言、文字

日語漢語的,語也可以理解成語言文字

嚴格來說,首先要區分「語言」和「文字」:

日語韓語一般認為是屬於阿爾泰語系,典型語序:主+賓+謂;(我)飯+吃。黏著語,各成分有語法變化。類似於英語的過去式加ed進行時加ing什麼的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語序:主謂賓;(我)吃+飯。分析語,各成分無語法變化,過去式。進行時基本靠上下文和狀語、虛詞表示

越南語:分析語,主謂賓,但是修飾成分後置,比如越viet南nam;其實他想說的是南越

所以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不存在日文是漢語發展的云云,至多是發展過程中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對於文字,即書寫方式,統一語言有不同的書寫方式,比如以前蒙古用梵語系文字書寫,後來自創蒙文豎著寫,外蒙古採用俄羅斯通用的基里爾字母書學;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用阿拉伯字母寫,而印度的採用梵語系字母寫等。說明同一種語言可以由不同的書寫系統來表述。

古代日韓越均部分採用漢字書寫(實意詞),但是語序、語法變化(語法詞)等不能由漢字來表述。再舉個簡單的例子,wo shi zhongguoren;這是標準漢語用拉丁字母來表示,基本能看懂,但是丟失了聲調等資訊。採用漢字書寫日韓語存在類似的問題,引進的外來書寫體系不一定能滿足本族的語言,於是日本後來在漢字楷體,草書基礎上發展了假名文字,作為注音和語法標記,朝鮮發明了彥文做注音和語法標記。

但基本上大部分「實詞」(名動形數量代)還是使用漢字書寫,部分採用漢字古音,少數基本詞彙使用本族語音發音。

隨著近百年中華文明的衰落,日韓越均逐步限制了漢字的使用,朝鮮越南等基本完全摒棄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但是在一些重要檔案裡,比如憲法,還是能看到漢字。

其實當年漢語的拉丁字母拼音也是漢語準備去象形文本,準備過渡到音速文字的乙個嘗試,當然後來隨著計算機的興起而沒有繼續進行了。

日語裡漢字保留的相對較多,大多詞彙與現代漢語有一定的交集、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樣的。比如「娘」,取諺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姑娘之意,而非現代漢語的mother;手紙,指寫信的信紙,非toilet *****。

其實別說日語,就算台灣的漢語,跟大陸相對隔絕了這麼久,有些詞語的意思都變了不少

中為什麼選中文字滑鼠點右鍵沒有段落和字型的選項格

聽經典 室 點右鍵如果沒有段落選項就會有一個 接受格式更改 這個選項,點一下這個選項,段落就會出來了 有,滑鼠右鍵是段落和文體的,只是你選中文字後,滑鼠事先要對著選中的文字,才右鍵。有誰知道在word格式選項欄 沒有 段落 選項了是怎麼回事嗎?選中文字點右鍵又可以彈出來。 閔君汗夢凡 開啟word,...

為什麼有些文字會讓人覺得很優美

因為有些文字它的結構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整潔,給人一種乾淨優雅的感覺,其次文字是文化的象徵是一種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文字是人bai類相互交往的一種信du息符號。其實,zhi最初人 dao們對文字是不回 會有什麼感覺的。你可以拿答文字給嬰兒看,他不會有任何感覺。人們對文字的感覺其實是在長期後天生活中通過無...

為什麼我看不懂外國電影?有中文字幕也能理解說的話,但就是不知道什麼劇情,總是看不懂劇情

很正常,因為你看電影的時候字幕和畫面不能同時兼顧,看句子了就影響看畫面,光看畫面就內 看不到字幕。再容加上看外國人大家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臉盲,所以看不懂很正常。而且大多英劇美劇劇情想傳遞的道理很奇葩,以我們的思維難以理解,心會有排異心裡,更加難以理解劇情。這個跟智商沒關係,我本人在看實習醫生格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