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詩句還有兩句是哪兩句

2021-03-08 16:07:52 字數 5460 閱讀 8139

1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兩句是: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拓展資料:原文: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賦得古原草送別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瀰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

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讚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

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2樓:xinru小童鞋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樓:匿名使用者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樓:彩色的夢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望採納

5樓:魏恪蘇

全詩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哪兩句是描寫春天的?

6樓:紅妝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中,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兩句是描寫春天的。望採納!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古詩中最有名的兩句是

7樓:匿名使用者

野火燒不盡bai,春風吹又生

最有名出自du唐代zhi

詩人白居易《dao賦得古原草

送別專》中的詩句。前

屬兩句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8樓:匿名使用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最有名的兩句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寓含了萬物生生不息的力量,被後人無數次引用以為勵。

9樓:匿名使用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名句是哪一句?

10樓:入我相思門

《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名句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本詩由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

具體全詩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裡」(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迴圈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

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

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歎,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

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賦得古原草送別其中的名句是那一句?

11樓:紅黑守望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2樓:錵錵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3樓:神之劍俠客

例如: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雨霖鈴-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總是難免有分離,古人分離時以詩別友,來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意。但有的詩是以悲傷來表達;有的是用勉勵朋友自強不息的話語來表達,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幾首以不同感情來與友人離別的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送別詩,寫得情景交融,聲色具備。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尤耐人咀味。對景懷人,意味深遠。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也同是借助景物寫出了惜別之情。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前兩首詩都是以借景抒發與友人不捨的惜別知情,透出傷悲之感,而高示的《別董大》卻以勉勵朋友的話語來與友人惜別。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三首詩都抒發了與朋友的惜別之情。不同的是第一首雖是常見的送別詩,但意致纏綿,語近情遙,有弦外之音,讀之令人神往。全詩語言自然樸素,不事誇飾,別具特色。

第二首詩把畫面的冷色和孤寂心情和諧相融,從而形成清澈空靈的意境。第三首詩採用白描手法,以景烘情,語言樸素,感情真切,風格健美,餘意無窮。

李白的《送友人》,語言流暢明快,情意真摯蘊藉。送別其實是相當傷感的場面,可李白寫得情意綿綿卻又豁達明朗,他那種對友人前途命運的擔憂和祝福,比眼淚、楊柳要實在得多。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舉目遠眺,楚山孤影綽綽,更增入惆悵,這裡沒有正面描寫離情別意,而是通過「楚山孤」,表達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自己羈宦的孤苦。三句仍沒有寫離情,卻突然提起洛陽親友,既點明辛漸將往之處,又藉此代人設問,以引出結。結句為詩眼所在,「冰心」;「玉壺」,皆冷而潔,有冷於名利而潔身自好之意,自甘寂寞中透露出高傲。

高適的這首送別詩。前兩句寫嚴酷的冬景。黃雲千里,大雪紛飛,雁聲淒楚,北風呼嘯的景象,烘托出董大所處環境之惡劣,也寫出日暮天寒,遊子何之的惆悵。

後兩句以勸慰的語氣,勉勵他不要因為環境艱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內有知音。表明了作者與董大友情之真摯,也反映出詩人質樸、豪爽、開朗、達觀的情懷。

在人生的漫漫的道路上,我們有很多的悲歡離合,是離愁,是鄉愁,都有我們一一惜別的情誼,彷彿再也沒有這樣「高山流水」的默契了。但「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我們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盪。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裊裊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盪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回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淒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乙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歎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

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賦得古原草送別那句是名句,《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名句是哪一句?

入我相思門 賦得古原草送別 中的名句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詩由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 具體全詩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 古原草 三字。多麼茂盛 離離 的原上草,抓住 春草 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 ...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送別哪個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到底是不是《賦得古原草送別》,還是《賦得古草原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於787年 貞元三年 作者當時未滿16歲。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指定 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 賦得 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 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據宋人尤袤 全唐詩話 記載 白居易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中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是什麼

兩個意思相反的抄詞是 枯 襲 榮 盡 生 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譯文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乾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