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不善於納諫的君王和故事歷史上不善於納諫的君王和故事

2021-03-08 14:28:58 字數 5255 閱讀 5988

1樓:9點說史

1、吳王夫差

勾踐帶領越國群臣朝拜夫差,獻上豐厚貢禮,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擔憂,說:「這是要讓吳國滅亡啊。

」於是勸諫吳王說:「越國近在腹心之地,現在我國雖能戰勝齊國,好比石頭田地,沒有用處。而且《盤庚之誥》說,亂妄之人只有消滅乾淨,商王朝才能興旺。

」夫差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委託給齊國鮑氏,回報夫差王。夫差聞說,大怒,賜給子胥屬鏤之劍令其自殺。伍子胥臨死時說:

「你們在我墳上種上梓樹,讓他們生長到可以製器的時候吳國就要滅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吳都東門上,讓我看到越國怎樣滅掉吳國。」

2、商紂王「比干被挖七竅心」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怒於比干的勸諫,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

《列女傳》稱,比干是因帝辛寵幸妲己而進諫的,卻被帝辛認為是口出妖言。妲己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於是將比幹剖胸挖心。

《封神演義》對史書記載進行了進一步的演繹,在第二十六回《妲己設計害比幹》中敘述了妲己與胡喜媚聯手,以索取玲瓏七竅之心(七竅玲瓏心)為名,逼比幹剖開自己的胸膛的故事。

3、周幽王

周幽王貪婪腐敗,不問政事,任用虢石父為卿士,執掌政事。虢石父為人奸佞乖巧,善於奉承,貪圖財利,但周幽王卻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強烈不滿。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於是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4、宋徽宗腐朽統治

徽宗即位後,向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太后在神宗時即是守舊派,當政後隨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執政,不久又公升任右相,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蔡卞首先被貶任知府;同時恢復被貶逐的守舊派**的名位,守舊派**接著相繼上台。

當年七月,向太后還政後不久,反對立徽宗為帝的左相章惇被罷相,韓忠彥公升任左相,曾布公升任右相。當時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也有**認為元祐、紹聖均有失誤,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於是改次年為建中靖國,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綏斯民」。

但是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一月,鄧洵武首創徽宗應紹述神宗之說,攻擊左相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為相,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援,為徽宗所採納,首先於同月末決定改明年為崇寧元年,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為崇法熙寧變法。

5、漢靈帝——宦官政治

劉巨集執政期間,皇權有所削弱。劉巨集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漢朝歷史上最長的統治時期。宦官的編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而且它們在劉巨集在位時更是有增無已,劉巨集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稱「十常侍」。

建寧二年(169年),在宦官曹節病重時,劉巨集以其為車騎將軍,他死後又追贈為車騎將軍;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負責對討伐黃巾的將領**行賞。

劉巨集執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節深受他信任,後來王甫被司隸校尉陽球害死,曹節逝世,張讓與趙忠便成了劉巨集寵信的宦官,劉巨集甚至將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見對宦官的依賴。

2樓:無懈可擊

商紂王「比干被挖七竅心」:紂王擁有妲己美人之後變得窮奢極欲,忠良比干冒死範諫,勸紂王關注民生,結果紂王獨斷專行,最終荒唐的要比干剖心證明「忠心」,結果忠良慘死。

吳王夫差「斬伍子胥」:伍子胥力阻夫差莫放勾踐歸越未果,反而君臣中了勾踐的反間計,最終導致夫差厭煩伍子胥的諫言而斬殺伍子胥。

3樓:手機使用者

那些處於國家末期的君王,都是不善納諫的。明朝的朱厚照,朱見深是這樣。朱見深懦弱,無力撐起大局。

4樓:山寨莎士比亞

昏君都是, 尤其是末代亡國之君:

紂王,周幽王,崇禎,楚懷王,宋徽宗,

5樓:匿名使用者

歷朝歷代的末代君主都是如此。紂王,崇禎,漢靈帝 等

古代君王善於納諫和不納諫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例有哪些?

6樓:多肉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善於納諫,才有了」貞觀之治「,而他與魏徵這對君臣之間的事蹟,也傳為了千古佳話。

項羽不納諫,沒有在鴻門宴上面殺死劉邦,所以造成後來劉邦坐大,直到被劉邦滅掉,讓人唏噓。

納諫臣民規勸或批評君王,叫作「諫」。君王接受規勸或批評,叫作「納諫」。我國歷史上最善於納諫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627—649在位)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626年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迫使李淵退位,從而當了皇帝,年號貞觀。

唐太宗即位時,唐朝雖已建立十年,但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和嚴重戰亂的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不堪。然而,在唐太宗即位後的不長時間內,社會經濟便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國家逐步強盛的局面,使貞觀時期成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盛世」。

唐太宗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政績,其中乙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貞觀前期和中期善於納諫。

唐太宗曾說過。我少年時就喜愛弓箭,後來我用弓箭定天下,還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壞;何況天下的事務,我怎麼能都懂得?這說明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承認自己並非一切都懂,無所不能。

據此,他清醒地認識到,如果臣下對自己隱惡揚善,一味順從、奉承,「則國之危亡,可立而待也」。

為了穩固他的統治,唐太宗告誡下屬:「君有違失,臣須直言。」並且也確實採納了不少正確的勸諫。

比如,630年(貞觀四年)唐太宗打算大興土木,興建洛陽乾陽殿。給事中張玄素說,在國家還未恢復元氣的時候,您這樣做的過失比隋煬帝還大,甚至會得到同桀、紂一樣的下場。對如此尖銳的言辭,唐太宗非但沒有動怒,而且接受了意見,下令緩建,還重賞了他。

又有一次,唐太宗一氣之下要判處一名偽造資歷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冑堅決反對,認為依法應判處流放。唐太宗受到頂撞,十分生氣,戴冑仍然據理力爭,說:法令是國家取信於天下的憑藉,皇帝不能因一時憤怒而殺人。

爭辯的結果,唐太宗折服了,並且稱讚戴冑秉公執法。

至於以「犯顏直諫」著稱的大臣魏徵,更是常常與唐太宗面諫廷爭,有時言辭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讓,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難堪,下不了台。不過事後唐太宗能認識到,魏徵極力進諫,是為了使自己避免過失。因而先後接受了魏徵二百多次批評規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已過失的一面鏡子。

魏徵病死時,唐太宗非常悲傷,痛哭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於唐太宗鼓勵進諫,而且願意納諫,所以當時的朝臣一般都直言敢諫。大臣裴矩,原是隋煬帝的寵臣,由於隋煬帝殘暴拒諫,他便處處阿諛逢迎,還為隋煬帝出過遠征高麗等一些禍國殃民的主意。但在貞觀時期,同樣是這個裴矩,卻能夠勇於諫爭,他由隋朝的佞(ning濘)臣成為唐朝的淨臣,前後判若兩人。

裴矩能有這樣大的變化,根本原因在於唐太宗善幹納諫。

唐太宗李世民從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出發,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臣下的意見能夠認真聽取,擇善而從,甚至有時抑制住皇帝的虛驕心,不計較言辭的冒犯而納諫,這在中國歷代的封建皇帝中是無人可比的。

歷史上善於納諫的皇帝有哪幾個?他們都有些什麼故事? 40

7樓:南昌志明

臣民規勸或批評君王,叫作「諫」。君王接受規勸或批評,叫作「納諫」。我國歷史上最善於納諫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以「犯顏直諫」著稱的大臣魏徵,更是常常與唐太宗面諫廷爭,有時言辭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

8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 以銅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有乙隻上好的鷂鷹,但當他看見魏徵向他走來時,便把鳥藏在懷中。魏徵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齊威王:鄒忌鼓琴取相

9樓:夢想自我實現哈

李世民 善於聽取魏徵的建議 他有: 以銅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齊桓公 任用射殺過自己的管仲為相。齊威王 善於聽取鄒忌意見

可以說他是虛心納諫,善於納諫,胸懷寬廣

10樓:百度使用者

秦始皇 劉邦[這傢伙幾乎都聽} 李世明 李隆基 朱元璋 清朝{努爾哈赤到道光前期都不錯,

11樓:

康熙。李世民。康熙晚年,傳位的時候,康熙聽張廷玉和方苞的話,傳位於四阿哥,並且那個時候康熙問他們為何老八和老十四不行,張廷玉他們答道:

十四爺是個可以打天下的人,但是不是個可以管天下的人而八爺是個假面。

12樓:小磊磊的號

善於納諫的齊威王,鄒忌問自己與城北徐公比誰美問妻、妾和客人,答案都說鄒忌美,當自己看到徐公後,方覺他們說的是假的,於是以此向齊王進諫,廣開門路。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吵得面紅耳赤,還是能聽進建議。

13樓:蕪鱮倫仳の媄

李世民 齊景王 武則天 楊堅 商湯 周武王 堯 舜 禹 ~~~~~~多了去了

14樓:heelo宅男

唐太宗李世民

魏武帝曹操

光武帝劉秀

隋文帝楊廣

15樓:匿名使用者

拓跋巨集、楊堅、李世民、李隆基、趙匡胤、朱棣、玄燁

他們都是口碑較好的皇帝,納諫那是肯定的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630年唐太宗打算大興土木興建洛陽乾陽殿。張玄素說,在國家還未恢復元氣的時候,您這樣做的過失比隋煬帝還大甚至會得到同桀、紂一樣的下場。對如此尖銳的言辭唐太宗非但沒有動怒而且接受了意見下令緩建還重賞了他。

17樓:匿名使用者

楊堅、李世民、朱元璋、康熙

18樓:星楓雪宇

李世民,康熙,隋文帝,朱元璋,湯,齊威王

,齊威王有一鳴驚人 李世民有以銅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古代君王納諫的故事

19樓:匿名使用者

有個典故叫一鳴驚人,就是講納諫

淳于髡是齊國的乙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沒有乙個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

「都城中有只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只鳥是怎麼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

」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長達三十六年

我是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最近媽媽和爸爸鬧彆扭了,媽媽說她一直想死,只是不放心我和弟弟,我好難過

我有乙個朋友的家庭也和你的情況差不多,只是她的父親不在意他的這個家庭,如果你的父親是關心你們的,你倒是可以在你爸媽之間調和一下。家庭的紛爭外人很難去幫到什麼.我的朋友說她想快點長大 賺錢,然後就可以幫到她媽媽,我也不知道正不正確。既然你媽媽的希望在你們身上,那就不要讓她失望是吧,讓她有個活下去的理由...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錯過」的故事,歷史上有哪些錯失良機的著名例子

敦克爾克大撤退,四十萬英法聯軍被擠在敦克爾克,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是唯一的希望。希特拉命令德軍停止進攻。如果這一戰進攻了,曾經的歷史說不定就被改寫了。兩廣事變的時候,廣東軍閥陳濟棠打算舉兵反蔣。起事之前找算卦的算了一卦,卦雲 機不可失 於是陳欣然起兵,幾天之後 空軍叛變投蔣。真是錯失良機。蘇軾的一生都充...

怎麼樣來把很內向的 不愛說話也不善於和人打交道,單純的人

很簡單。看來你是不自信的那種,我告訴你一種方法,只要你照做,我保證你絕對變了個人,而且在戀愛方面如魚得水。其實你沒有話主要是因為你練的不夠,其實你可以先從聊 開始,你隨便聊都是和女孩聊先,不過男的也可以,什麼都可以盡情的去談,當然談話也是講技巧的,你不要口無遮攔,還是要簡單思考下的,但是這會要你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