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娘洞房花燭時為何要穿著開襠褲

2021-03-08 01:59:36 字數 5729 閱讀 3979

1樓:沐浴是山

因為古人比我們想的更多,古代男女結婚基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在洞房花燭夜之前一面都沒有見過對方,這樣一來在成婚當天要脫光衣服辦事豈不是太尷尬了嗎?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緩解女方的害羞,出嫁前女方父母都會為其準備開襠褲作為嫁妝。

也有乙個原因是怕新郎第一次脫女人的衣服太激動,太興奮,從而影響效果。所以為了男方能正常發揮,就給女人穿上了開襠褲。

其實,開襠褲由來已久,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穿開襠褲了。因為古時候人們都是穿裙子,長袍,可是到了冬天天冷了凍腿,人們就發明了出了只套在兩條腿上,沒有襠的褲子,這就是開襠褲。至於為什麼只套腿,不套屁股,大概是因為屁股那個位置脂肪多比較抗凍吧。

到了漢朝時期,開始出現了有襠的褲子,人們就很少穿開襠褲了。不過漢朝有一位皇帝特別荒淫下流,他命令宮裡的女人都得穿開襠褲,露出襠部,供他隨時淫樂。他看上哪個宮女,就隨時抓過來臨幸。

不過這個規定是否真的存在,就不一定了。

此後,開襠褲就專門用在洞房花燭夜的時候穿了,成為了女子出嫁必備的嫁妝。要說古人也真的太會玩了,為了避免第一次**兩個人害羞就穿開襠褲,真的是考慮的十分周到。我比較疑惑的是,穿開襠褲的這個風俗什麼時候消失的,又是為什麼消失的呢?

2樓:那就

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的新娘,洞房花燭飾都要穿著開襠褲,而且也是為了方便,這就是一種講究。

3樓:光之綠巨人

穿開襠褲是為了洞房的時候能更加地順利進行,古人的機智讓在下實在是佩服。

4樓:小huitai狼

洞房花燭夜穿開襠褲肯定是方便進行**了。應該是古代思想封建不好意思**服才這樣穿的。

5樓:哦哦家裡人弄

新娘洞房花燭時穿著開襠褲,可能是為了促進他們之間的感情迅速公升溫吧,這個就不好描述了。

6樓:木樨

我覺得可能是為了更方便吧,反正都結婚了,晚上就要洞房花燭夜了,也不用再**服。

7樓:

可能是因為古代的人,為了方便在洞房的時候**,所以說讓新娘穿著開襠褲。

8樓:我的老大燦燦

這個有可能是為了方便新婚男女圓房所設計的,具體是因為什麼也不太好說。

9樓:天麻將軍

古代的人在生活方面是十分保守的,在第一次新婚之夜的時候需要一些刺激感。所以才這樣。

10樓:愛竹子的熊貓

可能就是為了能夠讓新郎更好地和新娘一起**,能夠很方便兩人在一起洞房才設計的。

11樓:顧小郅

可能是為了能夠很好地進行男女之事才準備的,但是具體是幹嘛的還真的不好說。

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12樓:水滴一滴一滴

一、來歷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援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特色

中國傳統服飾設計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效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13樓:匿名使用者

具有傳統民族形式的服裝。又稱民俗服。是民族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的反映,體現著民族心理素質。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特點1、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2、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效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3、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4、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14樓:匿名使用者

年前沒有西方入侵……">假如,200年前沒有西方入侵……

引用以上鏈結,把中國傳統服飾的來龍去脈梳理一遍,希望有幫助。

200年前,西方入侵之前,華夏服裝一脈相承,留下了自然、簡約、流暢、一體化、以人為本、追求人的舒適感的服飾文化,留下了華夏五千年的時尚精神。

我們先來秒讀華夏五千年的服裝流行時尚。

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夏金元、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

文字太枯燥,上圖:

1、夏商周——衣裳之始:約2023年前,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華服裝的基本款。

2、春秋戰國——深衣出現:約2023年前,百家爭鳴,流行上衣下裳相連、上下分裁的深衣。

3、秦漢——內衣外穿:約2023年前,**分明的衣冠體系成型,褒衣大裙成為流行款。

4、魏晉南北朝——約2023年前,民族服飾大交融,上衣短小、下裙寬大的流行裝出現。

5、隋唐——約2023年前,面料和款式空前燦爛,長袍、短上衣加長裙成為流行款。

6、宋遼夏金元——約2023年前,再次民族大融合,形成官服、便服、傳統服三式,流行清新、自然、樸實、雅緻風。

7、明朝——約800年前,復古唐朝,寬大長衣、短衫長裙成為流行款。

8、清朝——約400年前,去裙著褲,馬褂、旗裝成為流行款。

9、西方入侵——200年前,西式的服裝沖垮了衣冠等級制度。

傳統的袍、衫、襖、褲、裙接受西方服飾影響,西裝、中山裝、長袍馬褂並行不悖。

而近40年前,意在表現人身形體的西方服飾文化輾軋全球,成為世界服飾文化主流,西式服裝成為主流行款。一眼掃完2023年的服裝流行款,發現滄桑也曾時尚,猶如婆婆也曾少女。

200年前,西方入侵之後,服裝風格180度轉變。

假如200年前沒有西方入侵,而是華夏民族繼續作為強國延續至今,中式服裝,會是什麼樣的呢?……

這是「尚華天」正在思考的問題。

現有的中式服裝特徵,基本都是「斷代史」,即,基本都是200年前的款式。

近200年,被西方入侵沖斷了傳承,斷代了,造成了200年的空白。

15樓:安菲爾德__王道

中國傳統服飾的特色在於:

一:善於表達形與色的含蓄:朦朦朧朧,藏而不露,隱漢寓意,給人以撩撥和審美的感受。

這種含蓄有時通過款式展現,有時表達通過造型、布局、線條、等手段給人以整體和諧之美,以此表達深刻的設計思想。比如清朝的服裝,就演變成了後來的旗袍。

二:注重精細的藝術手法和工藝表現,大量採用刺繡、飄帶、符號和其他裝飾手法,表達豐富的想象力,以浪漫主義情調,達到觀念主義的效果。如紅樓夢,對王熙鳳的著裝刻畫的表現。

三:注重氣派穩重的氛圍效果,服裝的整體配合給人以秩序的諧美感,嚴肅端莊、美觀高雅,能起到烘雲襯月之效。如:中山裝的流行。

四:注重營造和平統一的氣氛。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注重實際和應用,與之相適應的中國服飾文化則以倫理道理觀自律,因此命中註定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價值觀念是以情意為主線,以家庭人倫關係為中心的氛圍中,實現人際關係的和諧,求取社會長治久安,維持禮儀之邦的聲譽。

16樓:宸芙

嚴重的共五十六個民族的科

17樓:蝶舞天姬

【由來】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023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

【特點】交領、右衽、繫帶

【作用】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

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一、漢服的由來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援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

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漢服的五大基本特點

(1)歷史性

雖然剃髮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但已不可能成為常服。因為,為了減少交流阻力,落後民族習慣於按發達民族的習慣改變外貌。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

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內部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內部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三、漢服的作用:

漢服是服裝,還是漢族文化的體現

什麼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愛情事業雙豐收啊!說起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句俗語,總是有些人表示難以理解 哪有那麼巧,中了狀元又討老婆,好事讓他一人佔盡了。生活中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洞房花燭 與 金榜題名 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長期的一種風俗。唐朝時,每逢朝廷舉辦科舉考試,各地的秀才們便趕往長安。發榜那天,參加應試...

古代新婚之夜 為什麼叫洞房花燭夜

暈,連著都不知道!洞房我就不用結解釋了吧!花燭夜 古代有一點迷信說法,就是再新婚的晚上新郎要和新娘做在一起。一直等到蠟燭熄滅才可以。但是誰都不可以先說話。誰先說話就說明以後誰先死。ok!說起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句俗語,總是有些人表示難以理解 哪有那麼巧,中了狀元又討老婆,好事讓他一人佔盡了。...

中國古代婚禮上洞房花燭夜為何要用稱桿挑蓋頭

入洞房後,新郎用秤稈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 稱心如意 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南北朝時的齊代,當時是婦女避風禦寒使用的。只僅僅蓋住頭頂。到唐朝初期,便演變成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從後晉到元朝,蓋頭在民間流行不廢,並成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飾。為了表示喜慶,新娘的蓋頭都選用紅色的。蓋頭多在發嫁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