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青藏鐵路的地形與氣候有什麼特徵

2021-03-07 22:16:06 字數 5262 閱讀 6478

1樓:

樓上的太囉嗦

地形特徵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公升很多。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

青藏高原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這裡。

氣候特徵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複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2樓:匿名使用者

地形以高原為主 海拔4000m以上 青藏高原 雪山連綿 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 河谷氣候相對較好 地勢最高的地區為唐古拉山口

3樓:匿名使用者

青藏鐵路沿線多年凍土位於中低緯度地區,由於其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特別是高原冬季降雪相對較少,導致高原地區多年凍土比較發育。青藏鐵路格拉段將穿越約547km多年凍土地段,全線線路海拔高程大於4000m地段約960km,

在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線路最高海拔為5072m,為世界鐵路海拔之最。「高原」和「凍土」問題是本線的兩大難題,其特殊性和複雜性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多年凍土是特定氣候區域地氣系統能量交換的產物。研究表明,凍土的形成取決於一定氣候條件下的地質地理因素,與其它地質生成物相比,在熱力學方面是不穩定的。氣候是天然條件下凍土狀態發生變化的動力,地質、地理因素是形成區域分異的條件。

因而,探沒有發現多年凍土。天然狀態下北界向南退化0.5—1.

0公里,南界向北退化1—2公里。數值模擬和區域模擬結果也證實了在氣候轉暖背景下多年凍土會發生強烈的變化。氣候變化後,凍土過程和寒區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多年凍土退化、沙漠化形成、工程環境的破壞、對已有的寒區工程建築物的影響以及對擬建的建築物的影響等。

對於青藏鐵路沿線來說,氣候變化將引起鐵路沿線多年凍土退化、草場退化、沙漠化、工程環境的破壞、青藏鐵路的破壞。氣溫的公升高直接影響凍土工程環境,對於正在運營的建築物,將增大凍害的破壞強度和數量,而對於擬建的建築物,這種不穩定的寒區工程環境將增大建築物設計原則的選取及凍土穩定性的確定的難度,使寒區建築物的工程設計面臨著較大的和詳細的研究工作量。對於青藏鐵路來說,凍土退化、年平均地溫公升高、地下冰融化、多年凍土厚度減薄等都會直接影響和威脅青藏鐵路路基、橋涵、大中型橋梁地基、旱橋地基等穩定性。

對於多年凍土年平均地溫為0~-0.5℃,-0.5~-1.

0℃極不穩定和不穩定地溫帶來說,特別是這些地溫帶中高含冰量地段,多年凍土退化乃至消失,將會極大地引起路基下沉破壞、橋基失穩。在青藏鐵路勘察和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多年凍土退化問題,這就給青藏鐵路修建、運營、維修帶來了更大難度。雖然近幾年來對全球氣候變化對多年凍土的影響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也對氣候變化下多年凍土公路路基穩定性有了良好的研究。

但對於全球氣候背景下青藏鐵路沿線多年凍土變化趨勢**、鐵路工程作用下多年凍土變化預報,以及兩種狀態的疊加後,青藏鐵路路基下多年凍土的變化趨勢**,多年凍土變化後鐵路工程如何來適應這種巨大的變化等都將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也成為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乙個重要因素。伴隨著氣候的變化,在時間上凍土狀態發生季節、年和多年變化。由於地質(包括構成地層的岩性、含水量和地中熱流)、地理(包括地形、植被、雪蓋、地面條件等)條件的不同,在空間上凍土的狀態可能出現巨大差異。

多年凍土對環境的強烈依賴性導致在同一地質成因綜合體,甚至同一土類分布範圍可以觀測到多年凍結、季節凍結或不凍結等多種狀態,同時這種差異決定了多年凍土的界線及其變化。

青藏鐵路的修建受到氣候變化影響下的凍土環境變化的極大挑戰。近年來,青藏公路沿線凍土變化已被諸多的研究結果所證實。青藏公路沿線凍土地溫監測結果表明,70年代到90年代青藏公路沿線的季節凍土、融區及島狀多年凍土區的地溫公升高了0.

3~0.5℃,連續多年凍土區年平均地溫公升高了0.1~0.

3℃。西大灘地帶, 2023年鑽探揭示多年凍土底板埋深約為24~25m, 現在地溫監測結果顯示多年凍土底板埋深為20m, 年平均地溫上公升約0.2~0.

3℃。年平均地溫在0~ -0.5℃地溫帶中,凍土正在迅速變暖和變薄,多年凍土消失速度較快。

60年代青藏公路沿線北部下界附近西大灘11.4~16.0m深度上有多年凍土,但在2023年在同一地點的鑽

4樓:匿名使用者

地形:高原

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青藏鐵路在什麼地方 **的自然環境和地形是怎樣的

5樓:藍新娟

青藏鐵路起點是西寧經格爾木,終點是拉薩。位於青藏高原上。主要環境特點是高寒、乾旱、缺氧、多年凍土分布、地理環境脆弱。

我想要青藏地區氣候和地形的資料,快點啊!!! 10

6樓:匿名使用者

1,**自治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有著多重的原因。首先是全球性氣候變化,特別是由於溫室效益帶來的氣候變暖加劇了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據科學考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各地,特別是藏北純牧業地帶進入氣溫較高時期,羌唐地區已持續至90年代,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80年代平均氣溫超過50年代的0.

1-1.0℃。隨著青藏高原地區的普遍公升溫、變暖,區內各地特別是天然草地的蒸發量必隨之公升高,這就加劇了青藏高原氣候的乾旱化程度以及草原退化和沙化的程序。

最新的研究成果還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著巨大的臭氧空洞,這一現象的產生與全球性氣候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聯。特別是近 20年來,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空洞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向,這也不同程度的導致了**本已惡劣的氣候的進一步惡化。而許多異常的氣候現象,象2023年全球範圍內出現的「厄爾尼斯現象」使**廣大的地區在冬季遭受了百年難遇的雪災,2023年的夏季又出現了罕見的洪災。

這不僅給**的草原畜牧業造成了嚴重損失,同時也更加劇本已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

2,據國內外畜牧專家的分析,**自治區天然每公頃草場的年產草量不750公斤。2公頃草地才能滿足乙隻羊的飼草需求。2023年自治區的牲畜總存欄數相當於4656.

16萬個羊單位(乙個大牲畜相當於5個羊單位)。因此,要近9334萬公頃的草場才有可能承載目前的牲畜存欄量。目前自治區現有草原的超載率高達41%左右,由此產生的直接後果是草原退化、甚至沙化,嚴重影響了草原生態環境,制約了**草原畜牧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的人口自然增長過快。

2023年以前,也就是中國大陸未統一前,**社會和地方十分封閉,以至於有許多西方的學者將**形容為地堡,這種封閉並不僅僅是由於地理位置十分偏遠,交通條件的極其落後。以藏傳佛教為基礎的神權統治在意識形態領域有著極其強烈的的排他性和自我封閉性。當時的封閉、落後和強烈的宗教意識使得**的生產水平極其低下,這種低水平在人的生產和牲畜的生產上表現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以及人口及牲畜的低速增長,甚至停滯發展。

產出率較低的廣闊草地基本能承載當時的牲畜規模。人——牲畜——草場在社會發育程度不高、生產力水平極低的舊**能保持相對的平衡,這種相對的平衡又使得草原生態環境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和平衡。

**民主改革以後,****在人力物力上對**給予了特殊的支援,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醫療衛士條件的改善,藏族人口的發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牧區及牧民人口的增長勢頭更為強烈。一般的自然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高出自治區平均水平5-7個千分點。以**的主要牧區——那曲為例, 2023年末的人口總數已達337590人,也就是說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這裡的人口較民主改革時的2023年增長了三倍,40年的年均自然增長率高達 27.

8‰。即便今天,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的趨勢仍沒有得到有效扼制。

**牧區基本是單一的游牧經濟,牧民們只能依靠擴大牲畜規模,即通過外延擴大再生產的道路來滿足新增人口的生產和生活需求。對**的人口自然增長曲線和牲畜的增長曲線進行了一次比較(見下圖),就可以發現,自治區的人口自然增長與牲畜的增長基本同步(基本保持在每年人均10頭只牲畜的水平)。但在那曲這樣的牧區,牲畜的增長幅度仍趕不上人口的增速。

在過去不到40年的時間裡,那曲地區的牲畜只增加了50%,遠遠滯後於人口的三倍增幅。現在那曲地區牧民人均擁有牲畜19.5頭(只),與2023年的人均擁有29.

4頭(只)相比,人均減少10頭(只),這也同時意味著,在當前的一些**牧區,牧民們的人均擁有牲畜量與民主改革前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

3,人類活動範圍及其頻率的加大,特別是人類在客觀上制約了象狐狸、草原熊和雄鷹等對保護草場生態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及其活動空間,其數量急劇減少,活動範圍和頻率迅速下降。這使得**草場的天敵——草原鼠有了可乘之機。近年來,草原鼠的數量和活動範圍在急劇的增長,有資料表明,目前**天然草原上生活著25-30億隻草原鼠,每250只草原鼠年消耗草量相對於乙隻羊的年食草量,這25-30億隻草原鼠的年消耗草量就相對於 1000-1200萬只羊的年食草量。

草原鼠通過打洞引洞,破壞牧草的根系和草原的土壤結構,使草原的生產能力一般下降30-40%,嚴重的下降60%, 1050只草原鼠一年能毀掉1公頃優質草地。而乙隻狐狸一年最少能維護6公頃以上草場的安全。每頭棕熊一年能挖食3000只左右的鼠,最少能保護3公頃左右的草原。

乙隻雄鷹一年最少能保護1公頃左右的草地免受草原鼠的危害。

7樓:匿名使用者

**處青藏高原

典型的高原氣候

青藏鐵路的路線環境地形為什麼修建青藏高原

8樓:半山樹

青藏鐵路起點是西寧經格爾木,終點是拉薩。位於青藏高原上。主要環境特點是高寒、乾旱、缺氧、多年凍土分布、地理環境脆弱。

分析青藏鐵路的區位條件及地理意義

9樓:岸裡何以顧

自然條件:

有利:世界最高高原;有豐富的太陽能、地熱 能、水能,柴達木盆地附近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煤、鐵、鉀鹽等.

不利:凍土廣布;高山高原氣候,低壓,低溫,空氣稀薄.

社會經濟條件:

為我國邊疆地區,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防意義重大;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支援;邊疆地區的開發;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重要的邊貿意義,我資源傳送的意義(**的資源傳出,四川等地的資源傳入).

**位於我國第一級階梯,地勢較高,修建該鐵路相當於青藏高原與內地的橋梁,在經濟,文化,政治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經濟落後,經濟體制單一,有了該鐵路可以更好地開發**

3.**地廣人稀,該鐵路是除公路外另一條與之溝通的通道,對**「走出去,引進來」具有決定性作用

4.增強國家對於偏遠地區的管轄,維護社會穩定,名族團結

青藏鐵路的建設,能為青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使其資源優勢得以更充分發展;可以

加強國內其他廣大地區與**的聯絡,促進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能加快開

發青藏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促進兩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還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等

青藏鐵路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自治區是目前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級行政區.交通運輸設施的落後,已經嚴重制約了這一地區經濟 社會的發展,使之成為我國主要的貧困地區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運往 的物資大幅度增加,原有的以青藏公路為主體的運輸通道無論從運能 運量上,還是從運輸的快捷 方便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建設青藏...

緬甸的氣候地形特徵,比較中國與緬甸的氣候有什麼區別?

扈鴻朗 氣候 緬甸大部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度。曼德勒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逾40度。1月為全年氣溫最低月份。平均氣溫為20度以上 4月是最熱月,平均氣溫30度左右。6 9月是雨季,降雨量因地而異,內陸乾燥區500 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區3000 5000毫米。地形特徵 緬甸地形北高南...

初一歷史與社會的問題

1.c2.東晉 陶淵明 3 屈原 顧頡剛先生考證天問不是屈原的作品 寫屈原絕對的.括號裡的只是一家觀點 4.黃色是亞洲,黑色是非洲,藍色是歐洲,紅色是美洲,綠色是大洋洲 五個環分別代表著五大洲,奧運五環是乙個整體,亞洲是黃色的,非洲是黑色的,歐洲是藍色的,美洲是紅色的,大洋州是綠色的。五環代表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