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制五要素,五原則之間內在關係

2021-03-07 10:21:26 字數 6032 閱讀 4031

1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背部控制要素是構成內部控制模式的各個方面,一般將內部控制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內部監控五個要素,具體聯絡如下:

1、風險評估

每個企業都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同風險,這些風險都必須加以評估。評估風險的先決條件,是制定目標。風險評估就是分析和辨認實現所定目標可能發生的風險。

具體包括:目標、風險、環境變化後的管理等等。

2、控制活動

企業管理階層辯識風險,繼之應針對這種風險發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階層的指令得以執行的政策及程式,如核准、授權、驗證、調節、複核營業績效、保障資產安全及職務分工等。

控制活動在企業內的各個階層和職能之間都會出現,這主要包括:高層經理人員對企業績效進行分析、直接部門管理、對資訊處理的控制 、實體控制、績效指標的比較、分工。

3、資訊與溝通

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需按某種形式辨識、取得確切的資訊,並進行溝通,以使員工能夠履行其責任。資訊系統不僅處理企業內部所產生的資訊,同時也處理與外部的事項、活動及環境等有關的資訊。

企業所有員工必須從最高管理階層清楚地獲取承擔控制責任的資訊,而且必須有向上級部門溝通重要資訊的方法,並對外界顧客、**商、**主管機關和股東等做有效的溝通。主要包括:資訊系統、溝通

4、內部監控

內部控制系統需要被監控。監控是由適當的人員,在適當及時的基礎下,評估控制的設計和運作情況的過程。監控活動由持續監控、個別評估所組成,其可確保企業內部控制能持續有效的運作。

具體包括:持續的監控活動、個別評估、報告缺陷。

5、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提供企業紀律與架構,塑造企業文化,並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是所有其它內部控制組成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的因素具體包括:誠信的原則和道德價值觀、評定員工的能力、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責任的分配與授權、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五要素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內部控制的控制作用: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系統有助於企業達到自身規定的經營目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內部控制的作用會不斷擴充套件。目前,它在經濟管理和監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提高會計資訊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決策層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有效地管理經營企業,就必須及時掌握各種資訊,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並可以通過控制手段盡量提高所獲資訊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會計資訊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2、保證生產和經營活動順利進行

內部控制系統通過確定職責分工,嚴格各種手續、制度、工藝流程、審批程式、檢查監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單位生產和經營活動順利進行、防止出現偏差,糾正失誤和弊端,保證實現單位的經營目標。

3、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財產物資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內部控制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對貨幣資金的收入、支出、結餘以及各項財產物資的採購、驗收、保管、領用、銷售等活動進行控制、防止**、盜竊、濫用、毀壞等不法行為,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4、保證企業既定方針的貫徹執行

企業決策層不但要制定管理經營方針、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貫徹執行。

內部控制則可以通過袱定辦法,審核批准,監督檢查等手段促使全體職工貫徹和執行既定的方針、政策和制度,同時,可以促使企業領導和有關人員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遵守國家法規紀律的前提下認真貫徹企業的既定方針。

5、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審計監督必須以真實可靠的會計資訊為依據,檢查錯誤,揭露弊端,評價經濟責任和經濟效益,而只有具備了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證資訊的準確,資料的真實。

並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總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項資源的浪費和錯弊的發生,提高生產、經營和管理效率,降低企業成本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樓:小肥仔

一、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要素:

(一)內

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資訊與溝通。資訊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資訊。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擴充套件資料:

內部控制的具體目標

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是檢查並評價內部控制的合法性、充分性、有效性及適宜性。內部控制的合法性、充分性、有效性及適宜性,具體表現為其能夠保障資產、資金的安全,即保障資產、資金的存在、完整、為我所有、金額正確、處於增值狀態。

所以,我們可以將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目標概括為:檢查並評價內部控制能否確保資產、資金的安全,即檢查並評價內部控制能否保障資產、資金的存在、完整、為我所有、金額正確、處於增值狀態。

內部控制審計目標與財務報表審計目標。內部控制審計的前四個目標實際就是財務報表審計的具體目標。企業管理層向外提供一張資產負債表,表上反映有多少資產,其明示或暗示了這樣幾個宣告:

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資產是存在的、是完整的、是屬於自身的、金額是正確的。

相應地,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具體目標也就是鑑證企業管理層的這些宣告是否屬實。

那麼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具體審計目標上有什麼不同呢?歸納為兩點:

1、財務報表審計直接評價的是財務報表,或者說直接評價資產、資金本身的安全狀態,其目標物件是資產、資產本身,而內部控制審計直接評價的是內部控制能否保障資產、資金的安全,其目標物件是內部控制,而資產、資金只是作為中間的觀察物件而存在。

2、財務報表審計主要評價財務報表所反映的存量資產、資金的「靜的安全」,一般不評價資產、資金的「動的安全」,即不評價資產、資金在流轉中的增值性。

而由於內部控制既要保障資產、資金靜的安全,又要保障其動的安全,所以內部控制審計既檢查資產、資金的「靜的安全」,又檢查資產、資金的「動的安全」。

程式步驟

1、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並做出相應的記錄。這是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定手段,了解被審計單位已經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的情況,並做出記錄、描述。

2、初步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確認內部控制風險,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可依賴。在對控制環境、控制程式和會計系統進行調查了解,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有了乙個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應對內部控制風險和內部控制的可依賴程度做出初步評價。

3、實施符合性測試程式,證實有關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的效果。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可基本掌握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強弱環節,為進行符合性測試確定乙個前提。

4、評價內部控制的強弱,評價控制風險,確定在內部控制薄弱的領域擴充套件審計程式,制定實質性審計方案。

3樓:匿名使用者

【1】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提供企業紀律與架構,塑造企業文化,並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是所有其它內部控制組成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的因素具體包括:誠信的原則和道德價值觀、評定員工的能力、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責任的分配與授權、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2】風險評估

每個企業都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同風險,這些風險都必須加以評估。評估風險的先決條件,是制定目標。風險評估就是分析和辨認實現所定目標可能發生的風險。

具體包括:目標、風險、環境變化後的管理等等。

【3】控制活動

企業管理階層辯識風險,繼之應針對這種風險發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階層的指令得以執行的政策及程式,如核准、授權、驗證、調節、複核營業績效、保障資產安全及職務分工等。 控制活動在企業內的各個階層和職能之間都會出現,這主要包括:

高層經理人員對企業績效進行分析、直接部門管理、對資訊處理的控制 、實體控制、績效指標的比較、分工。

【4】資訊與溝通

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需按某種形式辨識、取得確切的資訊,並進行溝通,以使員工能夠履行其責任。資訊系統不僅處理企業內部所產生的資訊,同時也處理與外部的事項、活動及環境等有關的資訊。企業所有員工必須從最高管理階層清楚地獲取承擔控制責任的資訊,而且必須有向上級部門溝通重要資訊的方法,並對外界顧客、**商、**主管機關和股東等做有效的溝通。

【5】監控

內部控制系統需要被監控。監控是由適當的人員,在適當及時的基礎下,評估控制的設計和運作情況的過程。監控活動由持續監控、個別評估所組成,其可確保企業內部控制能持續有效的運作。

具體包括:持續的監控活動、個別評估、報告缺陷。

五個要素之間的關係:

(一)會計控制是各要素組成的動態系統 內部控制的內容由最初的行為控制到最新的八要素的變化,說明了內部控制的關注重心由單一個體向系統整體發展,而且站在全域性的高度統領企業整體。會計控制如同內部控制一樣,並不是各種制度、措施的簡單加總,也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只用制度加以規範的階段,致使制度流於形式,因此,應轉變傳統觀念,以新的角度詮釋和思考,應認識到會計控制不僅是由多個因素組成的系統,而且在這個系統中,這些因素相互關聯,形成了動態的過程,即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不僅涉及到部門內的具體崗位設定、業務操作等相對細節的 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它需要相關各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共同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關注業務的風險評估、在各負其責的同時加強部門間的資訊溝通,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會計控制的良性執行,真正達到防範資金風險確保資金安全的目的。

(二)內部環境的建設是基礎 會計控制作為乙個系統或機制,離不開所存在的環境,而且在不同的環境下,會計控制作用的發揮程度不盡相同,會計控制作用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單位管理層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視程度、全體員工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的 影響 ,它是充分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得以建立和執行的基礎及保證,因此,應逐漸認識到內部環境也是內部會計控制的乙個組成部分。許多案件的深刻教訓也警示我們,案件的發生不是沒有制度,而是制度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制度之所以落實難的原因就在於,沒有乙個良好的環境來約束人的行為,防範人的道德風險。因此,內部環境是基礎,必須從營造良好的環境做起,提倡風險管理文化,增強員工的誠實性和道德觀,即將風險管理意識貫穿到每乙個員工、每乙個部門、每乙個崗位,使風險意識深入到人心,同時強調全員的參與,塑造企業文化,形成良好的內部環境氛圍。

(三)風險要素的管理是關鍵 控制的目的就是要防範風險,若不存在風險也就沒有實施控制的必要,coso報告指出,所有的企業,不論其規模、結構與性質,其組織的不同層級都會遭遇風險,管理當局必須密切關注各層級的風險,並採取措施盡量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隨著 計算 機技術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會計控制所涉及的風險包括 法律 風險、聲譽風險、資產風險、資訊科技風險、效率風險和操作風險,這些風險與核算業務的流程息息相關,因此,內部會計控制的構建應從風險因素出發,加強對業務資金流程的 分析 ,即首先要按業務性質進行歸類,找出各個流程中的主要風險點;其次要按照業務風險的資訊結構和風險源的性質,有針對性地制定出 科學 適用的風險計量 方法 ,同時要結合控制流程的概念,找出相應的控制措施,建立一套完備的業務流程風險控制體系。

(四)事前事中的控制是切入點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從控制當事人的行為觀到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資訊觀、最終到管理企業風險戰略觀的轉變,這是從事中控制到事前管理的發展,是從降低風險到風險控制直至風險管理的乙個過程。同樣,會計控制中事後控制的出現就是對事前、事中控制的不信任,也就是說,若事前、事中真能夠做到把握住風險,事後控制存在的意義不大,另外一方面,事後控制一般只就會計核算的「結果」進行監督,前台在核算及業務處理過程中,是否全面、嚴格地執行有關制度,事後控制只從所提供的核算資料的形式上進行審驗或被動地接受前台的反映的結果,而且事後控制有其固有的侷限性,即時間的滯後性,因此,要把風險在變為實際的損失之前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就要加強事前、事中的控制,做到及早發現和識別,及早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資訊的溝通交流是保障 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乙個動態系統,它包括不同環節之間持續不斷的資訊流和資金流,且其每個控制環節都執行不同程式,並與其它環節相互作用與影響。因此,整體會計控制價值最大化的實現需要加強上下級之間、不同部門之間和同一部門內的交流和溝通,這就需要,一方面某部門牽頭組織各成員間的溝通,以實現資訊共享,優勢互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有助於消除部門間的誤解和疑慮;另一方面各職能部門要加強自身員工間的溝通,培養和提高員工參與會計控制的意識,以便開展自評。由此可以看出,資訊交流渠道是否暢通,直接影響內部控制動態過程的實現,同時也有助於控制環境的完善、風險管理的加強;否則,相關職能部門將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各自為戰,造成資訊資源的過度浪費。

實踐中,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促使資訊溝通的制度化,形成一種約束機制,有利於各職能部門在明確各自職責的同時,從整體上實現會計控制的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的10種方法,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有哪些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1 完善制度建設 實施內部控制。以 企業內部控制規範 基本規範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 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 等檔案為依據,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內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著眼於管理創新 建立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明確相關部門人員的指責和許可權,推行...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 現代企來 業財務內控對源經營風險防範作bai用 一 有利於防du範決策風險。企業財zhi務內控主要 dao是由資訊和溝通為載體來管理企業的內部財務,其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確保企業會計資訊質量。加強企業財務內控制,可以保障企業會計資訊資料的真實性 完整性,並規範企業會計行為,使企業會計工作步入制度...

內部控制五要素包括哪些,內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內部控制五要素包括 內部環境 風險評估 控制活動 資訊與溝通 內部監督。內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按美國的coso委員會提出的 內部控制 整合框架 分為以下五要素 1 控制環境 2 風險評估 3 控制活動 4 資訊與溝通 5 監察 中國的 內控規範 借鑑了美國的coso委員會提出的 內部控制 整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