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登幽州台歌》的賞析登幽州台歌賞析

2021-03-07 09:49:46 字數 5384 閱讀 7533

1樓:匿名使用者

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乙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

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

《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蹟,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遊》篇的影響。《遠遊》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

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本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乙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乙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2樓:小小皮猴精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家世豪富,年輕時使氣任俠,後乃銳意讀書。初作《感遇》詩時,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

「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此知名,後舉進士。武則天曾召見,授麟臺正字,又任右拾遺。

一再上書,直陳自己的政見,都是針對時弊。曾兩度隨軍遠征,但終不能抒其懷抱。後因其父為縣令段簡所辱,他聞而立即還鄉,被段簡藉故下獄,憂憤而死。

唐朝初期的詩歌「說是唐的頭,倒不如說是六朝的尾(聞一多《類書與詩》)。」經「初唐四傑」對六朝糜浮頹廢之風狂風暴雨式的衝擊後,雖帶來一股清新的風,但未開創乙個新的領域,陳子昂是結束初唐百年間的齊梁余風、下開盛唐雄渾浪漫一派的重要詩人,他在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都具有重大的歷史功績,是盛唐詩歌美學理想的先驅。在詩歌理論方面,他高舉建安風骨大旗,在創作中實現了內容的革新與蒼勁詩風的建立。

在唐詩發展史上,盧照鄰、劉希夷、張若虛與陳子昂等人是唐詩美學理論的重要探索者,對詩歌的時空意識、宇宙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重大成果,唐詩渾厚磅礴的氣象於此初現倪端。

陳子昂最負盛名的作品,是他的《登幽州台歌》。該詩是他隨建安王武攸宜東征時所作。由於武攸宜的輕率和無能,致使東征軍前軍陷沒,陳子昂兩次進諫,並自告奮勇,「乞分麾下兩萬人以為前驅」,結果武攸宜惱羞成怒,反將他貶為軍曹。

陳子昂滿懷悲憤,「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該詩的審美內涵十分豐富,作者的孤獨與悲憤在詩中強烈地反射出來。詩中儘管沒有提到什麼具體環境,卻創造一種遼闊幽遠、空曠蒼茫的意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表現了主人公在時間上的孤獨,無論在前朝,還是後代,都無與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表現了主人公在空間上的孤獨,縱有天地之闊,依然沒有能與我相知之人。

於是,在時間彷彿凝固的、寥闊無限的大地上,寂寞地站著一位詩人,感嘆著滄涼與孤獨,潸然淚下。這是一種絕對的孤獨,是時間和空間的交匯處乙個孤獨的點,這個點以浩瀚的天宇和滄茫的原野的渾然交融為背景,無限遼闊且滄涼。

人是孤獨的,能面對孤獨的人的內心是充實的,狂歡放縱是對孤獨的逃避與慌張。面對孤獨會體悟到人生的另一種真諦:超然物外,敢問蒼天。

人的尊嚴不是身居**要職的顯赫,也不是名利雙收後他人的青眼,人的尊嚴是孤獨地展現自我。

陳子昂感念天地,愴然涕下,他的背景浩瀚遼遠,這使得陳子昂給人乙個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文人形象,其大氣超然,更象乙個仰天長嘆的孤獨的英雄。

誰有《登幽州台歌》的賞析

3樓:翠蜂

登幽州臺抄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

幽州臺: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悠悠:無窮無盡的意思。愴然:悲痛傷感的樣子。涕:眼淚。

【作者簡介】: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俠。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子昂集》。

【注釋】:幽州臺: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悠悠:無窮無盡的意思。愴然:悲痛傷感的樣子。涕:眼淚。

【賞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了幾次敗仗,陳子昂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採納,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臺,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憤之極,寫下了這首《登幽州台歌》。詩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不覺中流下熱淚。

這是詩人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細細讀來,悲壯蒼涼之氣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4樓:小小皮猴精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家世豪富,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3662023年輕時使氣任俠,後乃銳意讀書。初作《感遇》詩時,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

「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此知名,後舉進士。武則天曾召見,授麟臺正字,又任右拾遺。

一再上書,直陳自己的政見,都是針對時弊。曾兩度隨軍遠征,但終不能抒其懷抱。後因其父為縣令段簡所辱,他聞而立即還鄉,被段簡藉故下獄,憂憤而死。

唐朝初期的詩歌「說是唐的頭,倒不如說是六朝的尾(聞一多《類書與詩》)。」經「初唐四傑」對六朝糜浮頹廢之風狂風暴雨式的衝擊後,雖帶來一股清新的風,但未開創乙個新的領域,陳子昂是結束初唐百年間的齊梁余風、下開盛唐雄渾浪漫一派的重要詩人,他在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都具有重大的歷史功績,是盛唐詩歌美學理想的先驅。在詩歌理論方面,他高舉建安風骨大旗,在創作中實現了內容的革新與蒼勁詩風的建立。

在唐詩發展史上,盧照鄰、劉希夷、張若虛與陳子昂等人是唐詩美學理論的重要探索者,對詩歌的時空意識、宇宙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重大成果,唐詩渾厚磅礴的氣象於此初現倪端。

陳子昂最負盛名的作品,是他的《登幽州台歌》。該詩是他隨建安王武攸宜東征時所作。由於武攸宜的輕率和無能,致使東征軍前軍陷沒,陳子昂兩次進諫,並自告奮勇,「乞分麾下兩萬人以為前驅」,結果武攸宜惱羞成怒,反將他貶為軍曹。

陳子昂滿懷悲憤,「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該詩的審美內涵十分豐富,作者的孤獨與悲憤在詩中強烈地反射出來。詩中儘管沒有提到什麼具體環境,卻創造一種遼闊幽遠、空曠蒼茫的意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表現了主人公在時間上的孤獨,無論在前朝,還是後代,都無與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表現了主人公在空間上的孤獨,縱有天地之闊,依然沒有能與我相知之人。

於是,在時間彷彿凝固的、寥闊無限的大地上,寂寞地站著一位詩人,感嘆著滄涼與孤獨,潸然淚下。這是一種絕對的孤獨,是時間和空間的交匯處乙個孤獨的點,這個點以浩瀚的天宇和滄茫的原野的渾然交融為背景,無限遼闊且滄涼。

人是孤獨的,能面對孤獨的人的內心是充實的,狂歡放縱是對孤獨的逃避與慌張。面對孤獨會體悟到人生的另一種真諦:超然物外,敢問蒼天。

人的尊嚴不是身居**要職的顯赫,也不是名利雙收後他人的青眼,人的尊嚴是孤獨地展現自我。

陳子昂感念天地,愴然涕下,他的背景浩瀚遼遠,這使得陳子昂給人乙個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文人形象,其大氣超然,更象乙個仰天長嘆的孤獨的英雄。

登幽州台歌賞析

5樓:獨愛華爾茲

1、《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深刻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

富有感染力,成為傳誦的名篇。

2、「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像燕

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

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3、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看不

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

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此獲得廣泛的共鳴。

4、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表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乙個虛字

(「之」和「而」),多了乙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詩人無可奈何、曼聲長嘆

的情景。

5、全詩如下: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擴充套件資料

1、《登幽州台歌》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遊》篇的影響。在句式

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句式為:前──不見──

古人,後──不見──來者;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句式為: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2、《登幽州台歌》的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乙個具

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

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如何賞析《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賞析

登幽州台歌 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全詩為 前不見專古人,後不見來者。屬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賞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是指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

登幽州台歌解析急,登幽州台歌賞析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文解釋 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詞語解釋 悠悠 無窮無盡的意思。愴然 悲痛傷感的樣子。涕 眼淚。詩文賞析 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了幾次敗仗,...

登幽州台歌賞析

1 登幽州台歌 這首短詩,深刻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 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傳誦的名篇。2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像燕 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 當登台遠 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