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能動性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2021-03-07 04:34:24 字數 3707 閱讀 1714

1樓:浮生戀羽

主觀能動性的含義:

是指人類所特有的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以及在認識和改造世界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

(1)「主觀能動性」是指「想」和「做」以及在「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想」是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與活動,「做」是人們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也包括實踐活動,而且這兩項內容不可分。

(2)「意識能動性」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二是指意識能動地通過實踐反作用於客觀世界。可見,第一,意識能動性不等於人的主觀能動性,它僅限於「想」,不包括「做」,屬於意識範疇;而主觀能動性除了「想」,還包括「做」,即實踐。意識能動性雖然體現在「做」,即實踐中,但實踐不等於意識的能動性。

第二,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識能動性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來。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1)要辯證地理解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它既是對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制約,同時也給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理解時要劃分兩個層次:第一,客觀規律對主觀能動性的制約作用。

從質的差別來看,「人們是否按客觀規律辦事,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從量的差別來看,「人們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程度,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的積極效果的程度」。第二,正因為客觀規律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們才需要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以便做到按規律辦事,取得成功。

(2)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通過對錯誤觀點的分析反過來理解正確觀點,反對割裂二者的辯證關係。錯誤觀點主要包括:第一,「不尊重客觀規律,誇大主觀能動性」的觀點。

第二,「認為客觀規律妨礙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放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觀點。

怎樣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1)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受主觀因素的制約。怎樣才能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是乙個理論問題,更是乙個實踐問題。主觀能動性能否正確發揮,決定著實踐的結果。

(2)突破這一難點,應該注意認識和處理如下關係:

第一,要堅持乙個根本的哲學觀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統一。

主觀能動性不等於意識的能動性。但是主觀能動性所包括的三個方面有兩個方面(「想」和「精神狀態」)直接說的就是意識的能動性,還有乙個方面是「做」,而它始終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在此意義上說,研究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也就是研究意識的能動性問題,主觀能動性的對立面是物質世界,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可見,要從根本上把握發揮主觀能動性問題,就必須從正確對待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入手。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物質決定意識;另一方面,意識具有能動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既唯物辯證地解釋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認為前一方面的內容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時又充分肯定了後一方面的內容,當我們說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時候,首先應當堅持物質決定意識的根本原則,而不應隨意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否則,無論是否自覺地意識到,都會陷入唯心主義的境地。同時又應當堅持主觀能動性具有巨大作用的觀點,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它,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發揮它的作用,而是在於怎樣發揮它的作用。否則,無論是否自覺地意識到,都會陷入機械論的境地。

第二,要按照乙個根本的制約因素——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去想去做。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最重要的是受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規律的制約。客觀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無論是認識事物,還是改造事物,都必須從這個最根本的因素出發。

第三,要創造一定的物質條件,使用一定的物質工具。

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事物和改造事物,都需要一定的「媒介」,其中基礎性的東西就是物質條件和物質工具。

第四,要通過實踐這個根本途徑。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事物,只能是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的。主觀能動性的「做」,本身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是實踐。

第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主觀能動性,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具體的人去發揮的,人的素質的高低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會產生不同結果。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畫、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意識存在於我們的頭腦裡,人們只能用語言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雖然只靠單純的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但是意識卻有一種本領。那就是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以及怎樣去做,在實踐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這種力量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3樓:蘭松

主觀能動性指人類自覺地認識改造世界的屬性,反映的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性質。這裡的認識和改造世界強調了人對世界的關係中的兩種活動,但是不能而將二者對立起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乙個根本性的特點就是將實踐引入認識論,強調實踐既是認識的源泉又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人類之所以發展而不是像動物一樣「世代」依舊,就在於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只有正確地理解了主觀能動性,才可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只能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不僅只有人才有「主觀」,更主要的是主觀能動性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就是與人類的發展相一致的、人類自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和規律性。儘管沒有精神、意識活動,也就無所謂人、也就無所謂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仍然不應將主觀能動性或者人的主觀能動性混同於甚至等同於「意識的能動性」,在人類對於世界的主觀能動性中,包括主觀的精神活動和客觀的實踐活動,但物質實踐活動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方面。如果因為是主觀的能動性而認為人類要先有「想」然後才有「做」,因而認為主觀能動性就是「意識的能動性」,就必然要認為在人的主觀能性中意識是第一位的,這就實際上走向了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同時精神的東西又反作用於物質的東西,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同時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作用和反作用是指相互間的關係,這裡的作用和反作用是在第一性與第二性的前提下的相互關係,不是物理學上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沒有「同時性」的指謂。儘管「反作用」也是作用,從而也就具有指向性,也就必須「能動」才能「作用」,但是哲學上不把「反作用」的這種性質叫做「能動性」,所以一般也不講「意識的能動性」,或者講「意識的能動性」時實際上所表述的仍然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概念的反映客觀實際,「符合」客觀實際,而不是強調概念的合「邏輯性」,所以不能簡單用「模擬」、「對照」等方法理解哲學概念。這點類似於語法上的「專用名詞」,不能「根據推理」理解。

用意識的能動性原理說明如何正確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4樓:匿名使用者

①意識抄的能動

作用,是指意識襲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形成主觀觀念,並且能動地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意識的能動作用具體表現在:其一,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其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其三,意識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這是意識能動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現。

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條件的。這種條件性的根本點在於,要科學把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把意識的能動作用助於物質決定論的理論基礎之上。具體說,其一,社會實踐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唯一正確有效的途徑。

其二,要遵循客觀規律。正確認識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正確實踐的前提,因而也是發揮意識能動性的前提。其三,發揮意識的能動性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技術條件。

②在任何工作、學習中,都必須以意識的能動性原理為依據,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深入解決工作、學習中的各種矛盾。

③在任何時候,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注意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

5樓:我叫鄭志虎

老鄉,你怎麼不懸賞點分啊。

「主觀能動性」是什麼意思,心理學主觀能動性什麼意思

主觀能動性 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主觀能動性亦稱 自覺能動性 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 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於物的主觀能動性。意義 馬...

試述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辯證關係的原理及其對我國社會

客觀規律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 穩定的聯絡 主觀能動性是指回人的主觀思想有能動地認識和答改造世界的能力。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不等於隨心所欲,違背規律最終要受規律的懲罰。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規律是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必須通過探索才...

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是三個方面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地表現為我們所說的 想 a 這種能力和活動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進行的 b 這種能力和活動首先表現在人不僅能了解事物的外表 現象,還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 這種能力和活動還表現在在實踐中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