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生活角度說明我國是如何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的

2021-03-07 03:00:25 字數 4463 閱讀 4418

1樓:曾永健

尖銳的軍事、意識形態兩極對壘局面結束之後,不同文明之間如何防止衝突、和睦相處的問題,開始進入各國政治家和國際政治研究者的視野。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日趨活躍。資訊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文明走向世界,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的途徑日益廣闊。文化因素在新世紀發揮的作用愈益重要,文化實力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性增強,文化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加大。

然而,國際思想文化領域的鬥爭依然深刻複雜,某些強勢文明憑藉政治、經濟,乃至軍事手段,運用「話語霸權」,肆意侵害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文化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與此同時,人類對巨集觀和微觀物質無盡的探求,使科技革命加速推進,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如使用不當,可能為潛在的文明衝突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

因此,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的要求,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世界本來就是多樣的,不同的文明本來就是平等的,這是文明對話的基礎。

文明是全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存在著2500多個民族。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民族國家,形成了人類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態,而文化則是各種文明的具體表現。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這種多樣性將長期存在。

「物相雜,故曰文。」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存在差異,而承載它們的各自經濟基礎也有一定差別,這些差異、差別不僅不是文明交流融合的障礙,反而是世界文明發展的活力所在。

翻開人類文明的歷史,我們看到,各種文明都有其自身發生和發展的演變過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缺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起著不同的歷史作用。歷史上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對全人類文明的寶貴貢獻,都應得到充分承認和尊重。我們認為,不同文明有歷史長短之分,並無高下優劣之別。

當歐洲人最初到達非洲時,他們發現非洲根本沒有書面記載的歷史,於是,有人認為非洲是缺少文明史的大陸。但當他們真正深入非洲民間,發現普通非洲老人坐下來談起本部落的歷史,上下千年盡在腹中時,才意識到自己的看法存在著極大的偏見。隨著近代考古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非洲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人類應該感謝多種文明的存在,正因為世界上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文明,人類社會才得以不斷發展,世界才呈現豐富多彩。

但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帶來了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對稱日益增大,欠發達國家的文化產品在全球文化傳播過程中被忽視甚至逐漸被邊緣化,而以強勢經濟手段為傳播依託的西方文化形成文化霸權。文化交流的嚴重失衡,不斷侵蝕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在當今全球資訊流動中,90%以上的新聞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控制的;美國的電影、電視作品生產量僅佔世界總量的6.7%,但電影流通量卻佔了世界市場的50%以上,電視作品的比重更是超過了70%。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但世界上的一些語言正在逐漸消失。按目前的消失速度,在未來100年間,世界上現存的5000多種語言將會消失一半,另有多種語言也面臨嚴重威脅。

如何讓經濟社會發展處於弱勢的文明群體,獲得平等交流、各美其美的權利,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間的碰撞、摩擦乃至對立、衝突,在人類歷史上並不鮮見;然而,和諧共處、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乃至交融互變,才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常態現象和主流。正是這交流互鑒的常態,人類取得了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到解開生命密碼、探索宇宙奧秘的巨大進步。

文明的發展與繁榮離不開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從本質上講,一種文化在任何時候都是乙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變化著的系統,它的發展壯大永遠離不開與其他文化的交流、溝通與傳播。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經過阿拉伯人的改造和傳播,最終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數學思維基礎。

而中國的四大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流。

現代西方文明也曾廣泛汲取世界文明的成果。例如,17、18世紀,當外國傳教士把中國的文化典籍翻譯成西文傳到歐洲時,曾引起一批著名學者和啟蒙思想家的濃厚興趣。笛卡爾、萊布尼茲、孟德斯鳩、伏爾泰、歌德、康德等,都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影響。

地球是圓的,任何一點都可能成為它的中心;文明是有自尊的,任何一種文明的主體都希望其成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事實證明,任何一種單一文明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普世文明」。不承認、不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企圖建立一種文明的一統天下,最終注定要四處碰壁。

任何企圖侵蝕甚至用強力剷除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和文明的努力,必然會使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發生異化,並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毀滅。歷史上不少霸氣十足的國度,煊赫於一時,最終都沒有逃脫衰敗甚至毀滅的命運。

文明是相對野蠻而言的,因此,不同文明之間必然又有其同一性。文明對全人類的「普適性」是在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這為文明的對話與文化的交流創造了前提。例如,各種文明的深層結構中都包含著對人的熱愛、關懷和寬容。

西方文明中的「博愛」、中華文明中的「泛愛眾」、佛教文明中的「慈悲為懷」、伊斯蘭教義中說的:「你覺得什麼是痛苦,就該想到對所有人都是痛苦。」各種文明中的這些核心內容相通,可以攜手共進,為文明的對話鋪就了一條便捷之路。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和合文化,是中華民族長期積累形成的關於文明對話、交流互鑒、共同繁榮的重要智慧型。發源於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發源於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發源於恆河—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發源於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發源於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臘—羅馬文明等,都是舉世公認最早出現的文明。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華文明卻歷經滄桑完整地延存了下來,並依然充滿生機,繼續繁榮興盛,這其中乙個重要原因便是中華文明一直保持著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不妄自尊大,不排斥外來文化,而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以豐富自己。

玄奘取經、鄭和下西洋,早已成為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佳話。如今,印度的佛教文化、柬埔寨的吳哥文化,等等,常常從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去追尋其失落的輝煌。

當代政治和經濟發展為文明對話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冷戰結束後,阻礙文明和文化交流的藩籬逐步拆除,文明和文化交流的障礙日趨消解。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推進,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然而,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摩擦乃至對立、衝突依然存在。除區域性地區不同文明、不同種族的仇恨由於歷史積澱,一時難以消弭之外,一些國家打著所謂「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良政」的旗號,貶低、排斥別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大肆推銷其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加緊對一些國家進行文化滲透,侵蝕別國民族文化根基,加劇了一些地區的民族衝突和宗教矛盾,特別是使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文化、資訊保安面臨嚴峻挑戰。

西方文明在消費主義的旗幟下向全球滲透,嚴重擠壓其他文明的生存空間,這勢必引起其他文明群體的不滿、恐懼,乃至憤怒;而近代以來形成的「西方中心主義」的傲慢與偏見,又推波助瀾,大肆渲染這種矛盾、對立。「9·11」事件之後,將恐怖主義與特定民族、宗教掛鉤的極端做法,更是將西方與非西方的對立推向高潮,於是,「文明衝突論」一度甚囂塵上。

世界各國不帶偏見的政治家都認為,***、反文明的恐怖主義從來與任何文明、宗教無關;要消除「文明衝突論」引發的恐慌,唯一的辦法只有開展文明對話,加強溝通,消除異質文明之間的誤解與曲解。

中國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主張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互鑒;各種文明應該和平共處、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中國一貫反對在文明對話、文化交流中運用「話語霸權」,始終認為,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是乙個國家文化、文明的核心和本質所在,尊重和維護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必須尊重和維護基本制度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反對政治和經濟上的單邊主義。

中國既積極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也努力吸收、借鑑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近年來,中國與一些國家合作,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文化行」、「文化節」、「文化周」和「文化年」活動,促進了中國與有關國家人民之間的深層次了解,為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對話開闢了新途徑。

法國人戴高樂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地球和月亮的距離還大;但另乙個法國人雨果說,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前者說明人類必須加強交流,後者則說明人類可以進行交流。

我們相信,只要各民族國家人民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以更大的真誠與熱情,擁抱、理解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世界必將變得更加絢麗多姿。

2樓:逮獻晉耘

.(1)①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推動各民族文化和睦相處。(3分)②發揮中華文化包容性的特徵,面向世界、博採眾長,推動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融合,推動世界文化發展。(3分)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尊重差異、理解個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分)④秉承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睦近交遠,以和諧精神善待他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3分)

政治《文化生活》 材料分析題!!!求解答

3樓:匿名使用者

題1:①各民

族間的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上海世博會各展館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會實踐的共性和普遍規律,決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規律。

上海世博會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1.對待文化多樣性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②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題2:(1)答案: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具有繼承性、穩定性。

②中華民族精神富有創新性,實現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③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夠做到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

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我國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重

1 文化遺產是乙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 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保護文化遺產有利於繼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品格 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義化,促進社會主義精...

請運用文化生活說明我國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文化遺產是乙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 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保護文化遺產有利於繼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品格 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義化,促進社會主義精...

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們為什麼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

井岡山精神 紅軍長征精神 延安精神 紅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在研製 兩彈一星 的過程中,形成了 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大力協同 勇於攀登 的 兩彈一星 精神 在與洪水的搏鬥中,形成了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不怕困難 頑強拼搏,堅韌不拔 敢於勝利 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