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漁家傲》的意思!急

2021-03-06 18:50:10 字數 6161 閱讀 8179

1樓:中國消防救援

意思是: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

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公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髮,淚滿衣襟。

出自:漁家傲·秋思

朝代:宋代

原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

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髮,淚滿衣襟。

原文: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出自:宋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擴充套件資料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鬥爭。

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將軍白髮徵夫淚」,由自己而及徵夫總收全詞。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徵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徵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3樓:9點說史

意思是: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在重重疊疊的山峰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髮,只好默默地流淚。

出處: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詞《漁家傲·秋思》。

全詩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2023年)至慶曆三年(2023年)間,詞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這首《漁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親身經歷的邊塞生活。古代把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這首詞所說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陝北一帶。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

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

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

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勳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

4樓:慧慧的網盤

意思: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

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

將軍為操持軍事,鬚髮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原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5樓:煎餅果子香噴噴

原文: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注釋:1.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於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

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乙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2.塞下:

邊境險要之地 3.衡陽雁去:即「雁去衡陽」,指大雁離開這裡飛往衡陽。

4.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

5.角:軍中的號角。

6.嶂:像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峰。

7.長煙:即荒漠上的直煙,因少風,煙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

9.勒:刻石記功。

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裡,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10.燕然未勒:

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11.羌管:

羌笛。 12.霜滿地:

喻夜深寒重。

解釋: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

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

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髮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賞析: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並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片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線。

「衡陽雁去」是「塞下秋來」的客觀現實,「無留意」雖然是北雁南飛的具體表現,但更重要的是這三個字來自戍邊將士的內心,它襯托出雁去而人卻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過「邊聲」、「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徵性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徵人見之聞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異"字通過這十七個宇得到了具體的發揮。

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前兩句含有三層意思:「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歸無計」的慨嘆。

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再次用聲色加以點染並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人不寐」三字綰上結下,其中既有白髮「將軍」,又有淚落「徵夫」。「不寐」又緊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絡在一起。

「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水**融的藝術境界。

分析: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徵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裡,可謂大手筆。

這首詞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一方面,表現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願,另方面,也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複雜矛盾的心情。這種複雜苦悶心情的產生。

是與當時宋王朝對內對外政策密切相關的。作者針對現實,曾經提出過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採納。

北宋王朝當時將主要力量用於對內部人民的鎮壓,而對遼和西夏的叛亂侵擾,則基本採取守勢,這就招致了對遼和西夏用兵的失敗,結果轉而加速了國內的危機。范仲淹在抵禦西夏的鬥爭中提出了某些正確建議,主張「清野不與大戰」,待「關中稍實」;「彼自困弱」,並堅決反對「五路入討」。但他的主張並未被採納,終於遭致了戰爭的失利。

他自己還遭受過誣陷和打擊。詞中所反映的那種功業未建的苦悶心情,正是這一歷史現實的真實寫照。 本文中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與王維的詩《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描寫的景致一樣.

主題:本詩寫邊塞秋天之景,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憂國思鄉的情懷~

希望能給樓主一些幫助

6樓:林俊傑

例詞 范仲淹〔北宋〕《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2]

寫作背景

《漁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范仲淹於康定元年(2023年)至慶曆年(2023年)間,曾任山西經略副使兼延州(今陝西延安)知州。[3]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塞下:邊境險要之地。風景異:詩人是蘇州人。乙個「異」字,表示風景與其他地方不同】

【衡陽雁去:衡陽今屬湖南。相傳北雁南飛】

【邊聲:邊塞種種聲響。連角起:(邊聲)隨著軍中號角聲響起來。】

【千嶂:連綿不斷的直立山峰。】

【孤城閉:邊塞上孤零零的一座城,經常關閉城門。當時,宋軍較弱,以防守為主,故

「孤城閉」】

【家萬里:離家鄉有萬里之遙。「一杯」與「萬里」相對,飽含鄉愁】

【燕然未勒:指未建軍功。《後漢書·竇憲傳》:竇憲窮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記功

而還。勒:刻。燕然山:即杭愛山,今在蒙古國境內。歸無計:勝利而返還不知從何談

起】【羌管:羌笛。寫「不寐」所聞。霜滿地:同上問「相映襯」。寫「不寐」所見】

【寐:睡。】

【寫將軍士兵久戍無功,而遠思家鄉親人。】

譯文: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和戰士們愁白了頭髮,流下了眼淚。

編輯本段作品鑑賞

一零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後,連年侵宋。由於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一零四零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

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衝,戰後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於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

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彷彿。

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於《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

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後「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禦鄉關萬里之思?

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並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髮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

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後,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

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漁家傲秋思》的原文

漁家傲 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到,風景就完全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大雁毫停留的意思。黃昏時,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塞悲聲隨著號角響起,在重重疊疊的...

漁家傲秋思的翻譯,漁家傲秋思 翻譯

范仲淹 宋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 馬嘯聲 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

李清照的《漁家傲》的主題是什麼,李清照的漁家傲表達主旨是什麼?

這首詞,思路來開宕,想象豐富,意自境遼闊,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它把讀者帶到仙境中去,飽覽豐富多姿的雲濤 大鵬展翅萬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輕舟乘風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為之神往。這種借神仙境界來表達自己胸懷的浪漫主義作品,在李詞中是極為罕見的。要理來解李清照的詞,你必須得自了解她的生平bai 這是李清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