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始字的意思始古文中有什麼意思

2021-03-06 18:20:37 字數 6361 閱讀 3529

1樓:116貝貝愛

文言文中始字的意思只有1種為:才,方才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白話釋義: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裡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始拼音:shǐ

釋義:1.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開~。~終。~祖。~創。週而復~。

2.才,剛才:方~。~悟(才覺悟到)。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始,女之初也。從女,台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採用「女」作邊旁,採用「臺」作聲旁。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原始[yuán shǐ]

最初的;第一手的:~記錄。~資料。

2.始終[shǐ zhōng]

指從開始到最後的整個過程:貫徹~。

3.創始[chuàng shǐ]

開始建立:~人。中國是聯合國的~國之一。

4.更始[gēng shǐ]

除去舊的,建立新的;重新起頭:與民~。

5.始末[shǐ mò]

(事情)從頭到尾的經過:他把這件事情的~對大家說了一遍。

2樓:匿名使用者

1.開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才,方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3.只,僅僅——始服一劑湯,便愈

4.正,正在——露彩方泛豔,月華始徘徊

5.曾經——有以為未始有物者有五種

「始」古文中有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始」在古文本有如下3個意思:

1、用作動詞,意思是:開始。

出處:戰國·孟子《寡人之於國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釋義: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2、用作副詞,意思是:當初;起初。

出處: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唐浮屠慧褒始捨於其址。」

釋義: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兒的山腳下築室居住。

3、用作副詞,意思是才;方才。

出處:漢·樂府古辭《孔雀東南飛》:「年始十**,便言多令才。」

釋義:年齡只有十**歲,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別人強。

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始,女之初也。從女,台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採用「女」作邊旁,採用「臺」作聲旁。

詞語解釋:

1、原始 [ yuán shǐ ]

釋義:最初的;第一手的;最古老的;未開發的;未開化的2、始祖 [ shǐ zǔ ]

釋義: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借用來比喻某一學派或某一行業的最初創始人。

3、更始 [ gēng shǐ ]

釋義:除去舊的,建立新的;重新起頭。

4、方始 [ fāng shǐ ]

釋義:方才;才。

5、始業 [ shǐ yè ]

釋義:學業開始,特指大、中、小學的各個階段開始。

4樓:匿名使用者

《列子·天瑞篇》論宇宙萬物之生成,無中生有的過程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垺,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

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衝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可見先後順序是,易、初、始,素。

「太始者,形之始也」。所謂在天為氣,在地為形。形為陰,為女。所以,始就是有形的開始。

5樓:匿名使用者

始shǐ

①最初;起頭,跟「 終 」 ,「 末 」 相對:開始;始終;原始社會。②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始終 hǐzhōng 指從開始到最後。

〖例句〗中國桌球隊多少年來始終保持著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精神。

始終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自始至終乙個樣。

〖例句〗從教三十多年,***始終如一地嚴格要求學生,培養出了大批人才。

更多資訊——

始 《名》 形聲。從女,台聲。本義:開頭,開始

同本義。與「終」相對

始,女之初也。――《說文》。朱曰:「裁衣之始為初,草木之始為才,人身之始為首為元,築牆之始為基,開戶之始為戽,子孫之始為祖,形生之始為胎。」

無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恆》。虞注:「乾為始。」

君子慎始。――《禮記•經解》

禮始於冠。――《禮記•昏義》。注:「猶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始縊即氣絕。――方苞《獄中雜記

通「殆、治」

始、殆、治——《公羊傳》:「莒將滅之,故相與往,殆乎晉也。」殆、治古音相近。

音近義通。《荀子·強國》:「強殆中國。

」楊驚注:「殆」或為「治」,「治」謂訟理也。以鄭子欲立異姓為後,故相與訟理於晉也。

《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叔武……為踐土之會,治反衛侯。」注:

「叔武訟治於晉文公,令白王者,反衛侯使還國也。」足知殆、治同義。殆古音「以」,《說文》:

「以聲。」與治、始為一音之轉,故同義。(《毛詩古音考》卷三「殆」字條)治又與始同義。

錢大聽謂:「古文故治與始通,《尚書》:『在治忽』,《史記·夏本紀》作『來始滑』,《漢書·律曆志》作『七始詠』,是『治』即『始』字。

」《淮南子·主術訓》:「能多者無不治也。」《詩經·魯頌·駒·思馬斯作傳》中作「始也」,是治與始本可通訓。

(《潛研堂詩文集》卷十《爾雅廣雅》)(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2023年2月;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選》第46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6樓:煙開蘭葉香風暖

始 shǐ

〈名〉(1) (形聲。從女,台聲。本義:開頭,開始)

(2) 同本義。與「終」相對 [begin;start]

始,女之初也。——《說文》。朱曰:「裁衣之始為初,草木之始為才,人身之始為首為元,築牆之始為基,開戶之始為戽,子孫之始為祖,形生之始為胎。」

無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恆》。虞注:「乾為始。」

君子慎始。——《禮記·經解》

禮始於冠。——《禮記·昏義》。注:「猶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始縊即氣絕。——方苞《獄中雜記》

始於文藝中興時代之義大利。—— 蔡元培《圖畫》

(3) 又如:始卒(開始和終止);始室(始娶的妻子,元配夫人);始基(初立的基業);自始至終

(4) 過去,從前 [past]

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左傳》

(5) 根本,本源 [foundation]

堅樹在始。——《國語》。韋昭注:「始,根本也。」

(6) 姓

詞性變化

◎ 始 shǐ

〈副〉(1) 當初,在最初的時候 [at first]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又如:始春(立春日。二十四節氣之一);始願(最初的志願);欲善終,應善始;始初(開始,起初);始聞其語(當初聽到他的話)

(3) 曾,嘗 [before long]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4) 剛剛;才 [just, only then]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宋· 蘇洵《六國論》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始適還家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千呼萬喚始出來

(6) 然後;隨之;立刻就 [then]

母親良氏,素有陰虛之症,服藥即吐,惟以海參煮食,始能稍安。——《鏡花緣》

(7) 僅僅,只 [only]

訪古始及平台間。—— 唐· 李白《梁園吟》

◎ 始 shǐ

〈動〉(1) 謀劃 [plan and contrive]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詩·大雅·緜》。馬瑞辰通釋:「始亦謀也。爰始爰謀,猶言是究是圖也。」

(2) 滋生 [breed]

君子念始之者也。——《禮記》。鄭玄注:「始,猶生也。」

7樓:無水寒

這個'始'字,最早是女之初的意思.後來的意思就多了,可指過去,從前.也可為根本,本源的意思.也解為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還有才,剛才的意思.

8樓:oo流浪落落

1。開始

2。才,方才

3。曾經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而」字的用法

(一)「而」字用作連詞的用法: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而」字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④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師說》)⑤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2、「而」字表示遞進關係的用法:

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鴻門宴》)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④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⑤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而」字表示承接關係的用法: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而」字表示轉折關係的用法: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③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5、「而」字表示假設關係的用法:

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左傳•襄公三十年》)6、「而」字表示修飾關係的用法:即連線狀語和中心語,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寡人之於國也》)④夜縋而出(《燭之武退秦師》)

⑤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7、「而」字表示因果關係的用法:可譯成「因此」「因而」。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而」字表示目的關係的用法:可譯成「以」「以此」。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而」字通「爾」的用法: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而」字通「如」的用法: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而後」譯為「才」,「方才」,表示時間的副詞。

①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柳敬亭傳》)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出師表》)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送東陽馬生序》)「而況」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之意。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庖丁解牛》)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既而」一般可譯為「不久」,「一會兒」「後來」。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墜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求教,文言文中哪些字有“落下”意思或者寓意?

不知你要的 落下 具體什麼意思 1 落l 下 丟下 遺漏 丟 遺 脫 版失2 落權lu 下 掉下來,往下降 下 墮 降 掉 垂 墜 跌 隕 3 落l o下 用於一些口語詞,如 落枕 等等 得 欠還要看語境,如水落下可以用 瀉 等等。 聖光爾 縋,隕,下 使某某落下 零 為 在古文裡的意思是什麼 筱鳶...

卒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卒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案是11種。1.同 猝 倉促,急速。行西逾隴卒。漢書 食貨志 2.突然。則亡以應卒。漢書 辛慶忌傳 3.小篆字形,在 衣 上加一點,表示穿這種衣服的人。本義 古代供隸役穿的一種衣服。衣上著有標記,以區別於常人 卒,隸人給事者為卒。卒,衣有題識者。說文 4.古代供驅遣從事一定勞役的奴隸。後用為低階差...

「使」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命令 指使 2.派遣 3.讓,叫 4.運用 5.耍弄,玩弄 6.放縱,任性 7.傭人,奴僕 8.假如,如果 9.官名 使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使 在文言文中含義很多,不過以動詞為主,詳細解釋和例子如下 命令 派遣.陳涉世家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讓 叫.夢遊天姥吟留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