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建炎時苗傅叛亂

2021-03-06 14:28:02 字數 3916 閱讀 2540

1樓:匿名使用者

南宋建炎三年(2023年)三月初五日早晨,東方剛剛露白,在杭州街頭出現了一隊隊的全副武裝的兵士,從大街的北面急速地向南行進。到了朝天門(鼓樓),士兵便分散把守在各個街巷口,禁止市民通行。各座城門也同時封鎖,嚴禁閒人出入。

城內家家閉戶,人人驚惶,氣氛十分緊張。接著,在杭州城裡發生了一連串的大事件:南宋王朝的御營都統制王淵被殺,他的頭顱掛上了朝天門;內侍押班康履被腰斬;不久前剛從揚州逃難來到杭州的南宋皇帝趙構宣布退位,而年僅三歲的皇太子即位稱帝,元佑太后垂簾聽政。

所有這些震驚中外的大事,都在這一天上午發生,杭州城裡爆發了一場兵變。

南宋王朝建立不久,宋高宗趙構逃難至揚州,在揚州住了一年多,形勢又緊張起來。建炎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元佑太后離開揚州,乘御舟到杭州避難,由御營統制苗傅帶領所部8000人扈從。第二年二月初一,宋高宗又將皇太子和六宮送杭州。

由御營副統制劉正彥率3000官兵扈衛。這樣苗傅、劉正彥共有一萬多人馬駐紮在杭州,擔任行宮衛隊。(摘自博採資源庫)

建炎三年二月,金兵副帥宗維揮兵南侵,很快衝到揚州附近,宋高宗匆匆逃難,匹馬渡江,經鎮江來到杭州,住在杭州南面鳳凰山腳下的杭州府治裡,這裡原是吳越國錢王營造的宮城。當時隨駕扈從的除了御營都統制王淵和中軍統制吳湛率領的一部分精兵衛隊外,主要武裝力量就是苗傅和劉正彥的人馬。其它的主要統兵大臣和將領如呂頤浩、張浚、劉光世、張俊、韓世忠等都駐防在長江沿岸要害之地,以阻止金兵南侵。

宋高宗於建炎三年二月十三日到杭州,三月初五就發生了苗劉之變。

這次苗傅、劉正彥發動的兵變,是有計畫、有步驟的一次叛亂活動。在兵變頭一天,他們先在內部的主要將領和幕僚中進行周密策劃,制定了統一的行動口號,有黃絹小文書,卷末署有統制官田、統制官金的暗號,田即苗,金即劉。同時議定於第二天,以去臨安縣捕劇盜為藉口,把人馬帶到天竺寺集結,然後發動兵變。

這一訊息很快為內侍省押班康履獲悉,並及時告訴了宋高宗和王淵,王淵立即派出一名將領率精兵衛隊500人,於頭一天晚上埋伏在天竺寺裡,只要叛將們一行動,馬上就將他們當場捕獲。但是,王淵撲了個空,實際上這是苗傅耍的乙個花招,有意叫王淵上當,把精兵從他身邊調開,便於行事。

初五這一天,正值劉光世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百官入朝聽宣制。苗、劉把兵埋伏在北橋下(今杭州六部橋附近),等到王淵退朝路經此地時,劉正彥上前攔截,誣以結連宦官謀反,不容王淵開口,就手起一刀將他斬首。接著苗傅、劉正彥帶著兵將,到處捕捉內侍,凡是沒有鬍鬚的抓住便殺,當場就**了100多人。

他們挑著互淵的首級,衝到宮城門外(今鳳山門附近),要見宋高宗,同時在杭州城內到處張貼告示,並傳檄文諸州,說明這次兵變的動機。

事態還在繼續擴大,中午時分,宋高宗在宰相朱勝非和杭州知府康元之的陪同下,登上城樓向苗傅、劉正彥問話,並表示對當日的行動將不加追究,還當場加封苗傅為承宣使、御營都統制,劉正彥為觀察使、副都統制,著命退兵。苗傅表示若要退兵,須交出康履,高宗不得已,命中軍統制吳湛捕康履交與苗傅,當場被腰斬在城下,並割下首級,與王淵首級相對,懸掛在朝天門兩側。這時高宗又命苗傅退兵,解甲歸寨。

苗傅、劉正彥不但不從,反而出言不遜,認為趙構本來就不應該即皇帝位,所以要他馬上讓位與年僅三歲的皇太子,並提出由元佑太后垂簾聽政,否則就要採取更加強硬的軍事行動,進攻宮城。宋高宗為了暫避其鋒,穩住叛軍,抑止事態發展,提出了禪位的四個條件,以約束苗、劉的軍隊,這四條是:

一、尊事皇帝,如道君皇帝故事,供奉之禮,務極豐厚;

二、禪位之後,諸事要聽太后與嗣君處分;

三、降詔畢,將佐軍士即事解甲歸寨;

四:禁止軍士,毋肆劫掠殺人縱火:

這些條款得到苗傅、劉正彥同意後,趙構遂下了詔書,正式禪位給太子,於是苗傅、劉正彥麾軍退兵,移屯祥符寺(今杭州延安路檢閱台南側)。

引起這次兵變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南宋統治集團腐朽,以康履為首的一班宦官持恩用事,作威作福,文臣武將都得巴結他們。在金兵攻陷揚州時,王淵貽誤軍機,本該有罪,因結交康履,不但沒有受處分,反而公升為樞密院要職,苗、劉等人氣憤不平。

康履部下藍矽等也橫行鄉里,無惡不作,引起軍民強烈不滿,因此苗、劉舉旗反叛,眾皆隨之。其次,當時有人傳言,王淵和康履相互勾結,吞沒了從叛軍陳通那裡繳獲所得的大量財物,藏在杭州,如果殺了王淵、康履,就可得到這批財物。第三,有些官吏將佐,如中大夫王世修、苗傅的部將張逵、王鈞甫、馬柔吉等,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心懷不平,從中挑唆。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再加上當時杭州主要武裝力量全掌握在苗、劉手裡,宋高宗身邊無主要大將,給苗、劉有可乘之機,而御營中軍統制官吳湛又暗中與苗傅相勾結,謀叛朝廷,對於這場兵變,更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宋高宗在苗傅等人威逼下禪位之後,被尊為睿聖仁孝皇帝,以顯忠寺為睿聖宮。接著,苗傅又將年號建炎改元為明受,向全國下了詔書。

這時留守在江寧(南京市)的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呂頤浩,據守在平江(蘇州市)的節制平江、秀州(浙江嘉興市)軍馬的侍御史張浚,得知杭州苗、劉兵變的訊息後,立即會合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大將,進行詳細計議,在呂頤浩、張浚的指揮下,發兵勤王。

三月十八日,以韓世忠為先行,帥兵開赴秀州,據守糧道。因為投鼠忌器,韓世忠在秀州暫緩進兵,稱病不行。苗傅得知韓世忠已率兵到秀州的訊息後,十分緊張,他們準備把住在杭州城裡的韓世忠夫人梁紅玉作為人質,拘留起來,後經朱勝非的說服,才告元佑太后,封梁氏為安國夫人,去秀州迎接韓世忠。

於是梁紅玉騎著快馬,帶著太后旨意,一晝夜趕到秀州,會見韓世忠。

在韓世忠駐兵秀州的同時,張浚向苗傅、劉正彥寫了一封警告信,信中指出:「廢立之事謂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族」。苗傅等人害怕了,他一面給韓世忠、張俊加官晉級,一面誣陷張浚製造叛亂,謀危社稷,謫為黃州團練使。

當這些詔書遭到拒絕後,苗傅急忙派遣部將馬柔吉等帶領重兵,扼守臨平(離杭州60裡),以阻止勤王兵進入杭州。

建炎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呂頤浩、張浚傳檄國內外,公開聲討苗傅、劉正彥之罪,發兵勤王。韓世忠為前軍,張俊為兩翼,劉光世為游擊並分兵殿後,呂頤浩、張浚總中軍,由平江起兵,分水陸兩路向杭州挺進。

這時杭州城內謠傳四起,人心惶恐。呂頤浩、張浚上表太后,要求還政於宋高宗,恢復建炎年號。苗、劉等人十分憂懼,宰相朱勝非見時機已到,竭力勸說苗、劉還政於高宗。

於是苗傅率領百官朝於睿聖宮,要求趙構復位。四月初一,元佑太后正式下詔還政,宋高宗趙構復南宋皇帝位,並恢復了建炎年號,這就是歷史上的「建炎復辟」。為了進一步穩定苗、劉等人情緒,封苗傅為淮西制置使,後又封檢校少保,劉正彥為副使、檢校少保,元佑皇太后還賜給苗、劉鐵券證書,以示撫慰。

呂頤浩、張浚率大軍至秀州,與先頭部隊韓世忠會合,進行了一番商討,認為宋高宗雖已復位,苗、劉也已反正,但他們仍留在皇帝身邊,又掌握著御營兵權,危險依然存在,必須翦除這個後患,於是四月初**軍臨平。苗傅據守在這裡的將領馬柔吉層層設防,據山下寨,扼守險道,又用鹿角將水路堵塞。勤王兵先鋒韓世忠到了臨平後,戰船無法行進,便棄舟登岸,雙方激戰,勤王兵將士十分勇敢,但馬柔吉居高臨下,用弓箭扼守險阻,雙方拼命死戰,相持不下。

這時張俊、劉光世相繼到達臨平,投入戰鬥。韓世忠見援兵來到,精神振奮,身先士卒,衝入敵陣,終於突破了防線,馬柔吉軍潰敗逃竄,勤王兵奔襲杭州北郊。

苗傅、劉正彥見形勢十分危急,急忙帶了兩千精兵,開湧金門(現杭州湧金路與南山路交叉處),連夜逃出杭州,從富陽、新城竄入福建,後為韓世忠擒獲,斬於建康(南京市)。

從建炎三年三月初五,苗、劉發動兵變,至四月初一高宗復位,初四勤王兵進入杭州為止,這場動亂,前後歷時一月,至此已告結束。宋高宗趙構處理了因變亂引起的遺留問題之後,於四月二十日離開杭州,到建康去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苗傅(?-1129) 南宋將領。

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人。隆祐太后(哲宗趙煦之後)南渡,為統制官,駐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高宗趙構建炎三年)時,大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等分守各地。

故由他扈衛,3月他與劉正彥密謀叛亂,殺同僉書樞院事王淵,請隆祐太后同聽政異遷使與金議和,又逼高宗讓位於欽宗皇太子改元明受。遂為武當節度使。後張浚約韓世忠、張俊、呂頤、劉光世等出兵討之。

他以形勢所迫,復高宗帝位。各地「勤王」軍攻入臨安,他與劉正彥逃奔富陽(今浙江省富陽縣,位於杭州市西南)、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信州(今浙江省饒市)等地。韓世忠率軍奮力追之,劉正彥被擒。

他棄軍改變姓名,逃至建陽(今福建省建陽縣,位於建甌縣西北)被俘,他與劉正彥同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