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寫長相思的寫作背景短點納蘭性德長相思的寫作背景

2021-03-06 00:03:25 字數 5364 閱讀 8146

1樓:韓琴

寫作背景: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亂平定。翌年三月,玄燁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

詞人由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瀋陽)途中,出關時冰雪未銷,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於是不由人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長相思·山一程》,全詞原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白話文釋義: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故鄉是多麼的溫暖寧靜呀,哪有這般狂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景象的巨集闊觀感,更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是即小見大的佳作。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複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

「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裡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

「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經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卻燈光熠熠,為什麼羈旅勞頓之後深夜不寐呢?

下片開頭「風一更,雪一更」描寫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徹夜不停。緊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帳燈」,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

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淒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納蘭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更」是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一更」二字反覆出現,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撲打著帳篷的情況。

這怎不使詞人發出淒婉的怨言:「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

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

「聒碎鄉心夢不成」與上片「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景入心的表現,滿懷心事悄悄躍然紙上。

2樓:金果

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淒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出自:《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創作的一首詞。原文:

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

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麼煩亂的聲音呢?

3樓:涼夏淺吟低唱

納蘭性德擔任侍衛期間,曾多次跟隨康熙出巡,寵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1682)早春,納蘭性德隨御駕東巡、去往山海關外盛京(瀋陽)。途中,寫下了這詞,成就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當時納蘭性德年僅27歲,身為一等侍衛,正值年輕氣盛之時,卻極厭煩「扈從」公差,全詞讀起來,並不讓人輕鬆,似乎是有心無力之狀,表現了納蘭性德深層的傷感、痛苦的內心世界。

4樓:匿名使用者

也不能這麼認為呢……不能讓人們失望和傷心的感覺!在一起的時候才算得到什麼,一切就都不

5樓:程合穎

就ok確乎你咯次為了技術

納蘭性德 長相思的寫作背景

6樓:li小狐狸

創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

塞上風雪淒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長相思·山一程

【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7樓:光弘電子商務

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淒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納蘭性德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7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8樓:諾伊爾克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平定。一日康熙帝至盛京(瀋陽)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出關時冰雪未銷。

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納蘭性德而言,一切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得思念親人朋友,填下這首長相思。

9樓:合樂通承允

2023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

但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淒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

應該是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寫於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值伴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當時納蘭性德年僅27歲,正值年輕氣盛之時。但是全詞讀起來,卻不讓人輕鬆,似乎是有心無力之狀。

「山一程,水一程」描寫的是伴隨皇帝出行時的一路上的風景,也有山回水之意。「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過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乙個趕路的行者騎在馬上,回頭看看身後走過的路的感嘆。如果說「山一程,水一程」寫的是身後走過的路,那麼「身向榆關」寫的就應該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榆關」就是山海關,作者是在伴隨皇帝去山海關以外還有很遠的長白山,「那畔行」正是說明此行的最終目的地不是「榆關」,而是在「榆關」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語言,「那畔」猶如「那廝」,「那邊」,「那處」,作者會脫口而出此俗語,很顯然既有一種放鬆,也有一種不情願。

「夜深千帳燈」這一句寫出了皇上遠行時候的壯觀。想象一下那副場景吧,風雪中,夜幕下,在群山裡,一排排營帳裡透出的耀眼的燈光,景象該是何等的壯觀!

「風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時間,舊時夜裡的一種計時單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對仗。「聒碎鄉心夢不成」,夜裡,寒冷的風雪吹打著帳篷,作者怎麼也睡不著,失眠了,於是於寂寞無奈之中數著更數,感慨萬千,又開始思鄉了,因此才有「故園無此聲」。其實並不是「故園無此聲」,而是以往在故園有親人,有天倫之樂,讓自己沒有機會睡帳篷、聽風雪,在溫暖的家裡也不會覺得寒冷,而此時此地,遠離家鄉,才分外的感覺到了風雪異鄉旅客的情懷。

由此才覺得「故園無此聲」。

總的來說,這首詞寫得很傳神,很動情,然而狀觀之處卻體現不出作者的大氣魄來,這可能源於他宦官家庭出身,父親謹慎為官的教育,也可能源於他內心深處的某種不悅。

11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21年2月15日,康熙帝因雲南評定出關東熊,記到奉天子林格蘭性德隨從康熙帝節永林弗林趙林告誡。23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7公尺苦寒的。

12樓:類美錯飛荷

清康熙21年2月15日,康熙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納蘭從之,23日出山海關。塞外風雪淒迷,嚴寒的天氣勾起了詩人對北京家中親人的思念而作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時候回來呀,你好好休息吧,我們的生活

14樓:匿名使用者

拘謹您和您哥給你捏你你弟弟哦給您滴定聶工非地插弟弟挪個d3命滴定滴定13364646

15樓:匿名使用者

我哪知道啊?隱隱約約隱隱約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哦,你們自己想

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寫作背景是什麼?

17樓:卡門kamen之歌

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淒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創作的一首詞。納蘭性德(1655—2023年),本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2023年)進士,授幹清門侍衛。

為清初權臣明珠的兒子。

原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如下: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鄉的將士們無法入睡,在我溫暖寧靜的故鄉,沒有這般寒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18樓:長安幻世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及《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長相思》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長相思》是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到東北祭祖時路上寫的。當時皇帝出行還要野營,仍保持滿族傳統。乙個身居京城貴族之家的青年對這種天寒地凍風雪交加的野營生活,既不習慣,又覺新鮮,詞中寫出了他的真切感受,並表達了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

整首詞辭句流暢,又不少跌宕,有些像李後主詞風。」

長相思納蘭性德詩意,長相思納蘭性德的詩意

山水情深 風雪意濃 納蘭性德 長相思 賞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地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 1655 1685 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 1682 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山一程,水一程 彷彿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

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的詩題意思納蘭性德長相思這首詩的解釋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 家鄉怎麼沒有這麼煩亂的聲音呢?故園無此聲 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故園豈無風雪?但同樣的寒霄風雪之聲,在家中...

長相思作者納蘭性德的,這首詩的全文意思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家鄉怎麼沒有這麼煩亂的聲音呢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關那邊行進。夜深宿營,只見無數行帳中都亮著燈火。捱過了一更又一更,風雪聲吵得我鄉心碎亂,鄉夢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