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遇到外國人的中國人,是如何和外國人交流的

2021-03-05 21:35:11 字數 6125 閱讀 727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長時間啊,以前我也想過這樣無聊的問題,哈哈。我想地域之間或是語言之間,是有共性的,而且是有所謂的過渡性的,總有一種中間的語言有人會懂。

就算不懂,兩個失音的人,也可以交流啊。

2樓:wen喬

舉乙個高手回答的例子:

問題:兩個說不同語言的種族,即使a種族指著房子說123,b種族說房子是agsa,那麼a、b兩種族就知道123=agsa。那語法等等怎麼知道???

如何使a種族的人懂b族語言????

解答:首先可以通過象形的方式知道。

比如你說的123是房子,agsa也是房子,那麼他們就知道這個2個詞所描述的內容是一樣的意思。

另外乙個族說另乙個族的語言,他只需要生活在另乙個族中,就象才出生的孩子一樣來聽,學,自然就會另乙個族的語言了,然後他自己的語言沒忘掉。

這樣一來,a族指著女人說333,那麼他就會告訴b族,a族在講meili,因為在b族,meili即指女人。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長時間啊,以前我也想過這樣無聊的問題,哈哈。我想地域之間或是語言之間,是有共性的,而且是有所謂的過渡性的,總有一種中間的語言有人會懂。

就算不懂,兩個失音的人,也可以交流啊。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乙個不懂外語的中國人遇到外國人的情形和世界上第乙個遇到外國人的中國人沒啥兩樣!

4樓:匿名使用者

恩,就跟那啞語差不多.比畫一下

中國第乙個人類是怎麼與外國人交流的?

5樓:披荊斬棘的蝸牛

中國第乙個人同外國人交流時候使用的是手勢,通過手語讓對方知道自己表達的意思,從而建立起來最初的聯絡!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第乙個人類是怎麼跟外國人交流的?應該是靠手語比劃進行交流的。

7樓:手機使用者

第乙個肯定是聽不懂外語的,但是辦法總是有的,兩個人相處久了,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共同認知,以及手勢交流,是很容易掌握外語的。就好比乙個嬰兒,他剛出生肯定是聽不懂語言的,但是時間久了,自然而然也學會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最開始應該是一種首飾的交流,然後呆在那個地方待的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的就能明白他們說哪個詞兒後是什麼意思?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逐步的就會dong這個地方的語言

9樓:匿名使用者

啊,我覺得是他們生活在與外國人的交流的環境中,然後他們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外,就像把乙個人扔在乙個啊日本那裡,他就會也會說日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第乙個應該是班超吧,怎麼交流的,你可以去看看教科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手語,肢體語言等形式,阿拉伯數字也是全世界通用的,久而久之就會外文了

12樓:拯救小烏龜

學會對方的語言就可以和對方交流,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開始的。

13樓:真_可以

人類除了需要還有其他溝通形式,比如打手勢,比如畫圖。

14樓:呂愛元在路上

怎麼處理外交關係的?我感覺就是和平共處原則,這樣的話就對了

第乙個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雙方是怎麼交流的?

15樓:ds鐽

16世紀中期,西方傳教士剛到中國,就遇到這種情況。語言中的語法、發音全不一樣,怎麼交流怎麼傳教啊?於是,他們就開始想辦法讓中國人聽懂,開始通過模仿、手舞足蹈和筆畫的形容等慢慢理解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

於是雙方就開始學習慢慢了解,經過長期的接觸,雙方互相大概都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之後,中國商人和歐洲商人為了談生意,發明出一種漢語和外語雜交的「假語言」, 叫「洋涇浜」或者「皮欽語」。這種語言其實很簡單,用漢語發音,大約有700個單詞。什麼?

你說語法?不存在的,所謂語法,聽從內心的召喚就可以了。

而洋涇浜又分了三個階段,廣東葡語、廣州英語、洋涇浜英語。18世紀,廣東葡語出現在澳門,除了葡萄牙語和粵語,它還混合了閩南語、英語、印度語和馬來語。鴉片戰爭後,廣州英語流行開來,特點是用粵語硬拼英文。

而上海的洋涇浜英語更國際化。

它是以英語和上海話為基礎,夾雜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奧地利語、印度語和馬來語。而值得一提的是,三個階段都會是漢字發音,沒有語法。其實不得不說,這種語言方式,很中國。

而到了**之後,留學歐美,懂地道英語的人越來越多。

要知道在洋涇浜英語,在其頂峰時期有些英國貴婦為了和中國人交流,也得按這個風格說話。就比如乙個外國人,初來到中國,沒人會會本國的語言。

找到乙個中國人,讓他教漢語,指著天。然後他說這個漢語是讀天。地,就是地。以此類推,基本許多名詞都能學會。如果這些名詞學會,可以以這些為溝通基礎破解其他語言障礙。

慢慢的,就會簡單了。因為人類的語言思維在概念上基本是一致的,尤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等用語,其實都差不多。只不過在如果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就不同了。基本就是這樣。

16樓:匿名使用者

來自靈魂深處的問題:第一位中國人,是怎麼和外國人交流的?

17樓:這些年

眼神手勢肢體語言都可以啊只要想溝通語言不通不是問題

18樓:無奈__折騰

還是有辦法溝通的,應該是用肢體語言來溝通的吧

19樓:寧靜致遠

一直都有問題。第乙個來中國的外國人一無所知。他們如何溝通和理解對方的意思。

然後,在未來,他們將進行**、致敬和學習。所以這就是原因。

一開始,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驚訝地看到中國城市的繁榮和市場上商品的多樣性。他們不知道那是什麼。外國人好奇地問,但他們不能相互理解。

他們開始想辦法互相了解。人們開始互相模仿、跳舞、用筆觸描述。他們逐漸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此外,當外國人見面時,他們會打招呼。男人見面,中國人見面,他們也打招呼?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學習的。

經過長期接觸,他們可以簡單地相互理解。為了加深交流,方便傳教士工作,傳教士們開始學習漢語禮儀和漢字,編纂了《葡漢詞典》和《漢英詞典》,為歐洲人指明了道路。

此外,還有許多中國商隊在國外做生意,銷售中國的瓷器、技術和種子。由於交通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一次商務旅行要持續幾年或幾個月,可以說是非常艱苦和孤獨的。商人賺錢。

這裡美女太多了,很難回家。幸運的是,他們結婚了,在那裡有很多孩子。兒童的可塑性最強。

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各種語言。考慮到這些原因,你知道中國向世界敞開的大門嗎?

20樓:紫嫣

方式有很多,肢體語言畫畫是都可以用開溝通的

21樓:孫麗

那時候可以用畫畫或者是手比劃的呢,慢慢就明白了呢

22樓:孫麗

可能會有翻譯的專門為他翻譯的呢,很好交流的呢

23樓:青青

其實很好交流的呢,來就是研究好了來的呢就是這樣

24樓:張小爽歪歪

通過手語和肢體語言,慢慢的互相學會理解的吧

25樓:芳飛依夢

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用手語交流都可以的。最好的辦法教她學習中文,入鄉隨俗。

26樓:七月

可以連比劃帶猜的,實在不行就兩個人畫畫表達被

27樓:珊

來到中國慢慢的接觸人用不語言和肢體比劃或是畫畫

28樓:匿名使用者

是用手勢交流的,但是我但是我很好奇,為什麼那些手勢他們是怎麼學的來的?

世界上第乙個與外國人交流的是誰?怎麼交流的? 100

29樓:囯產

中國第乙個與外國人交流吧? 當然是胡言亂語 然後大家都不懂 就用手勢

30樓:我的專屬之家

肯定是指手畫腳 就是肢體語言啦,這個要追溯到古代,乙個叫箕子

3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用肢體語言和實物結合交流的吧

32樓:匿名使用者

在別的國家,也叫我們外國人?

33樓:放

親 吳華平吧????

第乙個中國人和外國人是怎麼交流的?

3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交流的兩國人民之間,文化生活應該不會有過大的差異,交流主要還是依賴;語言和文字;. 比如,日本在唐的時候就有;遣唐使;,這個職位是要求有受過;唐文化教育;的人來擔任的. 而鑑真呢,也是只用唐時的;雅言;來講學的,至於受眾的接受能力,也一般有聽;雅言;的基礎.

即使是在今天,我們普通百姓和外國人的交往也不是常有的.古人也是一樣的.樓上有回答用;肢體語言;,也是有的,但是範圍肯定是有限的.

要不然,啞語就有可能成為;國際語;了.人和人交流語言只佔一小部分,更多是表情動作,稱為肢體語言。當然我不是說古人周遊各國都在比劃手勢。

只是說,只要有乙個環境,那麼根據表情,音調動作等,都能大致判斷對方的意圖。就像我們小時候原本不會說話,但是隨著父母生活,就會說話,同理,我們在中國學校學英語,不如偷渡到海外的人雖然沒有系統學習發音語法知識,但是他們的英語已經能滿足生活日常溝通的需要。就像老上海在租界時代,販夫走卒都能用八國語言打招呼,稱為洋涇浜。

那麼在古代,在商貿頻繁的國家城市中,自然會有一批略懂鄰國語言的人。那麼每到一處就僱傭嚮導,日常居住就沒有問題。況且張騫,唐僧,都是國家級的人物,尤其是唐僧,稱唐三藏,佛教中能稱三藏法師的都必須精通經律論三藏。

而且唐僧是精通梵文的,是當時國家級的翻譯官。

第乙個中國人和第乙個外國人是怎樣交流的腦筋急轉彎答案

35樓:寵物百態

第1個中國人和第1個外國人,他們的交流方式是用手勢。

36樓:匿名使用者

用手勢交流,然後開始慢慢確定意思

第一次中國人和外國人見面,是如何交流的?

3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交流的兩國人民之間,文化生活應該不會有過大的差異,交流主要還是依賴"語言和文字".

比如,日本在唐的時候就有"遣唐使",這個職位是要求有受過"唐文化教育"的人來擔任的.

而鑑真呢,也是只用唐時的"雅言"來講學的,至於受眾的接受能力,也一般有聽"雅言"的基礎.

即使是在今天,我們普通百姓和外國人的交往也不是常有的.古人也是一樣的.樓上有回答用"肢體語言",也是有的,但是範圍肯定是有限的.要不然,啞語就有可能成為"國際語"了.

人和人交流語言只佔一小部分,更多是表情動作,稱為肢體語言。

當然我不是說古人周遊各國都在比劃手勢。只是說,只要有乙個環境,那麼根據表情,音調動作等,都能大致判斷對方的意圖。就像我們小時候原本不會說話,但是隨著父母生活,就會說話,同理,我們在中國學校學英語,不如偷渡到海外的人雖然沒有系統學習發音語法知識,但是他們的英語已經能滿足生活日常溝通的需要。

就像老上海在租界時代,販夫走卒都能用八國語言打招呼,稱為洋涇浜。那麼在古代,在商貿頻繁的國家城市中,自然會有一批略懂鄰國語言的人。那麼每到一處就僱傭嚮導,日常居住就沒有問題。

況且張騫,唐僧,都是國家級的人物,尤其是唐僧,稱唐三藏,佛教中能稱三藏法師的都必須精通經律論三藏。而且唐僧是精通梵文的,是當時國家級的翻譯官。

38樓:晟昂彩

肯定是靠肢體語言

然後慢慢理解 僅此而已

39樓:苗法存

握握手,下面交給翻譯

當第乙個外國人來到中國時,他們是怎麼交流的,交流了什麼?

4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是中國開闢了絲綢之路,怎麼能說是外國人到中國?假如說他們交流了,也是以物換物,接下來才把語言問題解決。解決語言,先是打手勢。

41樓:龍玉金仙

以物易物吧. 用東西換東西. 從邏輯上大概可能是這樣.

42樓:未來的那些事兒

首先還是有手勢交流吧

來過中國的外國人怎麼看待中國人,外國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國人?

他們看到的只能是表面現象,治安可靠,交通建設進步快,自然環境保養不足。因人而異,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外國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國人?中國地大物博,雖然我們擁有非常高的民族自豪感,可是你知道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的嗎?在國外有這樣乙個現象,一部分沒有來過中國旅遊的人,對中國人或許還有一種偏見,而來...

中國人是在什麼時候受到外國人的欺侮原因又是什麼

1840年6月,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至1842年中國戰敗,於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乙個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 外部原因是英國自完成工業革命,急需開拓海外市場,但由於中英 中國一向出於出超地位,英國只好向中國輸入鴉片,才能扭轉不利局面。中國開展禁菸運動,等於斷英國人財路,當然英國人就要報復了。...

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是怎麼樣的?中國人和外國人相比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有點神秘吧,現在好多了,特別是512之後。文化太不同了.在日本人眼裡,1945年前的中國人,是個亞洲二等公民,東亞病夫。1949年 1990年的中國人,是敢和最強大的美國人,蘇聯人叫板的硬漢,但是個窮人。這以後,是可能奪走他們的飯碗的競爭者,是可能用大炮把他們從釣魚島轟回去的可怕鄰居,是能讓他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