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古詩十九首》的主要情感內涵

2021-03-05 11:57:11 字數 5340 閱讀 5578

1樓:罪魁禍首樂園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在寫法上,它採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並列的分片結構,形成迴旋詠歎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2樓:椛開靽夏

《古詩十九首》藝術的方式表現士子的社會境遇,精神生活與人格氣質,並由此透視出漢末社會生活的乙個側面,有相當重要的認識意義

《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類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遊子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漢代的昂是全是制度驅使,文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長期漂泊在外,這些文人或在仕途做無望的追求,或在,一想逃避政治的**,更渴望有家庭的溫馨,以慰籍孤獨而屈辱的心靈。極寫羈旅行役相思懷人之苦遂成為古詩十九首的一大主題

《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藝古詩十九首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同時,《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

簡述《古詩十九首》的主要情感內涵

3樓:life半圓

《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學者所謂「逐臣棄友、思婦勞人、託境抒情、比物連類、親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質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嘆之」(王康《古詩十九首繹後序》),良非虛言。例如《青青陵上柏》寫作者遊戲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發現這個宮殿巍峨、甲第連雲,權貴們朋比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屬於他的世界。

在詩人貌似冷峻的態度中,蘊含有失去人生歸宿感的迷惘。有從政理想被褻瀆的憂憤。

《明月皎夜光》則抒寫了詩人的另一種失落,那就是一些文人在為共同利益的鬥爭中,標榜氣節和忠義,而一當他們在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層開競爭,原先的交誼就發生了變化。僥倖者和失意者的沉浮異勢,使原來的友情徒具虛名,詩人一度篤信的倫理道德,也就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頓時現出虛妄;這就使詩人所說的「昔我同門友,棄我如遺跡。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古詩十九首》在揭露現實社會黑暗,抨擊末世風俗的同時,也隱含了詩人對失去的道德原則的追戀。這種無可奈何的處境和心態,加深了詩人的信仰危機。事功不朽的希望破滅,詩人乃轉而從乙個新的層面上去開掘生命的價值。

《驅車上東門》說:「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

」個體生命面對滔滔的時間長河,既彌足珍貴,又卑微渺小。詩人力求超越舊有的價值觀念,作出新的人生選擇。無論是露骨宣稱為擺脫貧賤而獵取功名,還是公開聲言要把握短暫人生而及時行樂,總之是喪失了屈原式的執著。

在舊的理性規範解除之後表現出來的生命衝動,由於受到歷史傳統、客觀環境和自身文化積澱的束縛,很難獲得健康、樂觀的內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感嘆短暫的人生時,雖出言憤激,卻也並非真是甘心頹廢,有人仍在潔身自好,尋覓精神上的永恆。《回車駕言邁》就說: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這裡所說的「榮名」,已超越了以爵祿為標誌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儘管這種不朽在當時尚乏具體內涵,卻預示了詩人企望功業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時代即將到來。

《古詩十九首》還有一類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漢代的養士、選士制度,驅使文人不得不背鄉離井,長期漂泊在外。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無望的追求,或在異鄉逃避政治的**,更渴求有愛情、家庭的溫馨,以慰藉孤獨而屈辱的心靈。

極寫羈旅行役、相思懷人之苦,遂成為《古詩十九首》的一大主題。《涉江採美蓉》寫了一位漂泊異地的失意者懷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涉江採英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古詩十九首》的相思懷人之作,不少是從女性角度著筆的。首先,這是由於在宗法社會中,女性因其特定的處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託於愛情和婚姻關係。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環境與心靈世界的狹小封閉,使她們只能在孤獨中無止境地去咀嚼體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細膩,又是男性所不及的。

女性豐富的情感和敏銳的觸角,與其生活環境中的種種事物相交流,又使這些事物成為女性心理最為動人的物化形式,並為詩人的創作提供了意蘊豐厚的意象和意境。

漢末文人則已在相當的程度上,具有了與女性世界作心靈溝通的現實基礎,他們抒寫女性的不幸,不僅有真誠的理解與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飽經憂患與痛苦的人生體驗。《古詩十九首》之多從女性角度寫相思之苦,並能由此獲得普遍而久遠的藝術蛙力,原因便在於此。例如《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以牛郎、織女的傳說,形象地表現相愛的人可望不可即的情狀良有新意。機聲札札,不成紋理,寫盡思婦借助單調往覆的勞作排遣愁苦的用心及其百無聊賴的精神狀態。又如《行行重行行》,寫思婦對丈夫的深切懷念,雖然蒙上了唯恐被棄的陰影,她最終還是擱下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轉而向對方致以一往情探的祝願。

沒有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深刻洞悉,是無法開掘出如此幽微的情感層次的。

《古詩十九首》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士子的社會境遇、精神生活與人格氣質,並由此透視出漢末社會生活的乙個側面,有相當重要的認識意義。

簡述《詩經蒹葭》的主題內涵

4樓:小月兒在雲中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本詩通過描寫景物,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淒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淒迷朦朧的美。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

《蒹葭》中,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乙個藝術范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蒹葭》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

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

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嘆,繪畫出乙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淒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乙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乙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5樓:匿名使用者

《國風·秦風·蒹葭》是《詩經》中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漢族民間情歌。全

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後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蒹葭》的主題究竟是什麼?是實寫青年男女的戀愛嗎?真有那麼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乙個深秋的清晨,在葦邊河畔彷徨躑躅,神魂顛倒,去追求乙個幻影嗎?

那麼,是寫乙個夢境麼?也許是乙個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之後進入夢境,醒後以詩記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寫生活中常見的「伊人宛在,覓之無蹤」這樣一種心態模式。

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種體驗,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兒,具體找去又不見蹤影。不找時,又總覺得他(它)還在那兒。還有可能是以描繪的方法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

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望不可即的,愛情領域中有,事業領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動中更常常遇到。這是我們今天就詩論詩,不妨從多方面進行的詮釋。至於古人的見解更令我們驚詫莫名。

6樓:安靜的痴迷

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水**。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公升露未幹。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公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邊。

賞析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乙個過程。

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不是原創。

古詩十九首 翻譯,《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的翻譯

原文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譯文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

《雨巷》的意象內涵及情感,簡述《雨巷》的象徵寓意和情感內涵

這首詩彷徨在江南的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較好的姑娘,也許是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盡頭,也許是她回家時必然要穿過這條小巷,冬去春來,日復一日,我 又穿行在小巷之中了,除了春雨打在油紙傘上的聲音之外,雨巷是顯得那樣的寂寥 淒清,更觸人愁的是 我 希望逢著的這樣姑娘又偏偏結著愁怨,她家的籬牆頹圮了,莫非她...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的民歌集,因數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這

齊梁間劉勰的 文心雕龍 與稍後鍾嶸 詩品 中始見 古詩 之稱,據 詩品 記當時這類古詩尚存有六十首左右。至梁昭明太子編纂 文選 始在雜詩類中首列 古詩一十九首 之目,又將陸機所擬十二首成為 擬古詩 遂為後人沿用至今。所以 古詩十九首 並非19首!不是民歌,是詩歌!應該對。呵呵 不只是19首,那是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