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人還講虛歲?外國人只講實歲

2021-03-05 09:22:21 字數 6184 閱讀 4654

1樓:心靈的感悟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歲數一直採用虛歲;外國人採用周歲。這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異。

中國傳統習俗採用虛歲,其寓意是,乙個人的生命從母親懷孕開始。周歲,的寓意是,乙個人的生命從出生開始。這就是中外文化的差異。

由於現在國家官方採用周歲表示年齡,人們因此,逐漸採用並且接受周歲的概念與理念。但是,虛歲的傳統習俗一直在傳承者。

虛歲,是按照農曆年份劃分,即根據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劃分,出生當年算作一歲,過一年增加一歲。

周歲,是按照陽曆劃分,年月日對應年月日。

2樓:天罡星

虛歲是中華民族一種重要的民俗,它是以春節(農曆新年)分界點的,而周歲以本人的生日為分界點的; 具體換算方法是:虛歲換算成周歲:在本人生日到來之前,周歲=虛歲-2;在本人生日到來及以後,周歲=虛歲-1; 周歲換算成虛歲:

在本人生日到來之前,虛歲=周歲+2;在本人生日到來及以後,虛歲=周歲+1; 嬰兒出生時就記為一歲,以後每過乙個春節增加一歲,這樣虛歲往往比周歲要大一到兩歲,成為虛一歲或虛兩歲。 嬰兒出生時即記為一歲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孕到出生有接近一年的時間。農曆年末出生的孩子,如臘月出生,一過春節就記為兩歲,因此比周歲要大近兩歲。

回答完畢,望採納。

3樓:大萌神蕾公尺莉亞

小時候都都跟別人說自己虛歲,等長大了都跟人說實歲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要在這裡說 虛歲 和周歲 就有好多人都搞不清楚 其實有的人是認同一樓的 有的人不認同但我不認同 我是97的 屬牛 16歲 我認為虛歲就是向前虛一歲 你看我97是的到09不剛好周年剛好12周歲 你看在娘胎裡不算 因為他還沒有來到人世間

中國人年齡為什麼不講實際年齡要講虛歲? 20

5樓:玉立

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嬰兒出生時就記為一歲,以後每過乙個春節增加一歲,這樣虛歲往往比周歲要大一到兩歲,成為虛一歲或虛兩歲。嬰兒出生時即記為一歲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孕到出生有接近一年的時間。

農曆年末出生的孩子,如臘月出生,一過春節就記為兩歲,因此比周歲要大近兩歲。

6樓:唯_小玉

有的地方是周歲,有的地方才是虛歲,虛歲的演算法是把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都算上了,所以一出生就是一歲,如果是大年三十出生第二天就兩歲了

中國人為什麼還有虛歲?

7樓:幻影

從近代開始,西方的計齡方式逐漸通行於全球,並傳入中國。因此,現代中國有了兩種計齡方式。為了相區別,兩者被分別稱為虛歲和周歲。這樣,才給人以中國人多了乙個虛歲的錯覺。

虛歲的歷史:《夏曆》分一年為十二月,採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以寅月為正月,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以整數366天為一歲,用減差法和正閏餘,來調整時差。

但《夏曆》的閏月算起來非常麻煩,飄忽不定,所以實際算歲數只能取歲末增歲法,即在年末的最後乙個月增加一歲。如果以歲首增歲,那就必須仔細計算閏月,因為中國古代實行的農曆是陰陽曆,每年的天數並不固定,平年和閏年甚至相差乙個月。用歲首增歲法很容易搞混自己的年齡。

8樓:莘恕可黛

有人說,在全世界,或許只有中國人有兩個年齡,乙個周歲,乙個虛歲。對於「周歲」是怎麼回事,可能一般人還能說得清楚。而虛歲如何「虛」,卻是件很容易讓人迷惑的事情。

很多人認為,周歲加一歲得出的結果就是虛歲。這是乙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其實,很多時候,所謂「虛歲」這個概念一般只用於男人,即「男進女滿」,意思是男人按虛歲計算年齡。

女人按實歲計算年齡。況且在實際的計算中,虛歲也不僅僅就是周歲加一歲那麼簡單。

虛歲的具體計算方法是這樣:乙個人一出生就算一歲;如果恰好這人出生在農曆年年末,那麼不但一出生就算一歲,並且一到大年初一又要加一歲,如此算來,這孩子到了滿實歲一歲時,按虛歲就已經是三歲了。

因此,在計算虛歲時,春節是個特別重要的時間點,每過乙個春節,虛歲就應該加上一歲。如果乙個人的生日是陰曆的臘月中下旬,那這個人還沒有滿月他的虛歲就到兩歲了。那種單純認為虛歲就是周歲加一歲顯然是不完全正確的。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理解,為什麼很多老人往往會提前兩年過自己的七十大壽、八十大壽。

9樓:du笨鳥

虛歲是與實歲(現在統稱作周歲)相對的一種記歲方法。顧名思義,「虛」是虛假之意,「實」則是真實之意。虛歲是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它是以年為單位的,是一種捨小求大的概算方法。

乙個人出生的當年記為一歲,以後每過乙個春節增加一歲。與現代不同的是,在古代,虛歲是唯一的記歲方法,所謂的歲,指的就是虛歲,沒有什麼周歲虛歲的概念。

要理解虛歲,必須懂得兩個方面的知識,一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科學知識,二是中國祖先的民族性格。虛歲是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嬰兒出生時就記為一歲,以後每過乙個春節增加一歲,這樣虛歲往往比周歲要大一到兩歲,成為虛一歲或虛兩歲。

嬰兒出生時即記為一歲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孕到出生有接近一年的時間。

10樓:瀟湘雨緣

中國人說到年齡時常常使用乙個詞叫做「虛歲」。什麼是虛歲?虛歲是與實歲(現在統稱作周歲)相對的一種記歲方法。

顧名思義,「虛」是虛假之意,「實」則是真實之意。虛歲是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它是以年為單位的,是一種捨小求大的概算方法。乙個人出生的當年記為一歲,以後每過乙個春節增加一歲。

與現代不同的是,在古代,虛歲是唯一的記歲方法,所謂的歲,指的就是虛歲,沒有什麼周歲虛歲的概念。

為什麼會有虛歲?要理解虛歲,必須懂得兩個方面的知識,一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科學知識,二是中國祖先的民族性格。虛歲是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

嬰兒出生時就記為一歲,以後每過乙個春節增加一歲,這樣虛歲往往比周歲要大一到兩歲,成為虛一歲或虛兩歲。嬰兒出生時即記為一歲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孕到出生有接近一年的時間。

11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中國人會有虛歲這個令人咬牙切齒的東西呢?

今天和尚就來替你解決一下這個難題,看虛歲是否有必要存在。

秦漢前的中國人生活在亂紀元,三體人一樣算不清年份

看著日公升日落,我們n年前的前輩們計算清楚了每一天,但年這個概念,卻令他們頭暈了。

像三體人一樣,他們當時還沒法按照星辰的執行精確計算太陽回歸週期(年),因此,周朝末期之前的中國人(姑且先用這個後世的概念方便統稱)差不多生活在亂紀元。

亂紀元的中國人只能依靠觀察農作物的成長狀況來確定。當忙過乙個農業週期,穀物成熟、收穫,那麼也就算過完了一年。所以卜辭中的「年」從禾從人,《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谷熟」,也間接說明上古時代的「年」是「取禾一熟」之意。

而這個週期的結點,就定***。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一句為「嗟我婦子,曰為改歲,人此室處。」又說***「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馬王堆漢墓中繪製的月亮(左)和太陽(右)

對華北黃河流域來說,這個時節農作物收穫完畢,舊的農業生產週期已經結束,新的生產週期即將到來。所以當時的人們把十月作為一歲之始,舉行盛大的節日儀式,大家互相祝賀長命百歲。說明此時年次更迭是***,而人們增長歲數也是此時。

但穀物的成熟,其實是個很不穩定的時間週期。

亂紀元的結束,歸功於一批曆法家。他們仔細地觀察了各種天空和地面上的物候變化,尋找到了相對精確的週期性標誌。

相傳中國最早的曆法是《夏曆》。《夏曆》分一年為十二月,包括子月、醜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中氣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為醜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為寅月,依次類推。

夏曆採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以寅月為正月,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以整數366天為一歲,用減差法和正閏餘,來調整時差。

但《夏曆》的閏月算起來非常麻煩,飄忽不定,所以實際算歲數只能取歲末增歲法,即在年末的最後乙個月增加一歲。如果以歲首增歲,那就必須仔細計算閏月,因為中國古代實行的農曆是陰陽曆,每年的天數並不固定,平年和閏年甚至相差乙個月。用歲首增歲法很容易搞混自己的年齡。

後來幾朝曆法為了壓過前朝,總將歲首提前乙個月。《秦曆》以冬至所在的那個朔望月為子月,也就是今十一月。

為啥古人重虛歲不重周歲:為了收稅

把年月算清楚了,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工程,只有搞清統治下的人口年齡才能收稅啊。

秦朝是中國第乙個大一統王朝,有了****就有了稅,而自然經濟下,稅的直接體現是糧食和人力,所以怎麼控制住人是統治者最重視的問題。日本的中國史學者西嶋定生所謂「皇帝對民眾實行個別人身支配」的秦漢時期,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登記人口。從秦始皇十六年(前231)「令男子書年」開始,直到清宣統三年(1911)頒布《戶籍法》之前,官府的戶籍和檔案只記載民眾的生年或年齡,不記出生的月和日。

所以,按照這種計歲法,哪怕你出生在這一年最後一天,在歲數上也和出生在第一天的人沒有任何差別。即便你們的實際年齡差了幾乎整整一年。

這就是為啥古人重虛歲不重周歲的原因。

這項登記年齡的工作開始時間,在秦朝,是在「戶時」也就是每年的八月。造籍——就是登記戶口,是乙個複雜的過程,包括民戶佔年、官府案比、編定戶籍等一系列活動,民眾申報年齡後,官府經過核實再登到戶籍上。因此要耗費時間,通常是兩個月,那麼取哪個時間點為記錄之準呢,秦漢時的慣例是「計斷九月」,包括戶口統計在內的各種資料截止到當年的九月,為計簿提供戶口數字的造籍作業就必須在九月底前完成。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粟在九月成熟。九月底結束統計,十月份就可以徵發農閒的農民去服徭役,時間就對上了。

在小麥和水稻之前,中國人最重要的糧食就是小公尺

因此,著籍時間事實上就成了官方年齡的增年節點。換句話說,官方年齡的增年節點不是以傳統的歲首為標誌,過了這一天就增一歲;而是以著錄到戶籍上的時間,也就是造籍的標準時間作為一歲的開始,簡言之即以著籍為增年的標誌。

在每年造籍的情況下,民眾的一歲實際上就成了兩個相鄰著籍時點之間的時段。而民間自有一套算年齡的辦法,可以歲末增年,也可以歲首增年,還有為自己慶祝生日的,這樣乙個人等於有了兩個歲數,官方年齡和私人年齡。

到漢代,漢武帝進行了曆法改革,採用更科學的《太初歷》。《太初歷》規定一年等於365.2502日,一月等於29.

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開始採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曆紀月不相合的矛盾。從此東亞大陸的人類進入了規整的太陽回歸週期紀元。

秦及漢初以十月為歲首的這段時期,造籍登記的時間在

八、九月,所以民眾也是「歲盡增年」;漢武帝改定太初曆後,造籍時間沒有變化;但正月成了歲首,就不能再說「歲盡增年」了,官方年齡和私人年齡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

這兩個年齡是何時統一為乙個今天所說的「虛歲」的呢?

是在唐朝。唐代在造籍年的前一年年末預報「來年手實」,造籍的標準時間實際上是在正月。至遲從唐代起,官方年齡已經變成了歲初增年,制度與禮俗最終合二為一。

古人連自己的年齡都往往算不清:歲末增年、歲首增年和造籍增年

以上兩段,想必很多同學已經看暈乎了。不要緊,我們可以直接從這裡往下看。

古代有這許多計算年齡的方式,虛歲的產生也絕非來自一種計算方式。歲末增歲、歲首增歲都有可能,他們可沒有保持隊形的好習慣。

實際上到了明朝,學者們就已經不太能搞清楚古代人怎麼計算年齡的了。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了古人「歲盡增年」的說法,他說:「今人以歲初之日而增年,古人以歲盡之日而後增之。」

主張「古人歲盡增年」的顧炎武同志

對這個說法,另一位大v錢大昕就不同意。錢大昕舉出「絳縣老人」的例子,認為古代實行周歲計年。錢大昕所舉這個例子,是學者持「古人周歲計年」說的主要論據。

主張「古人周歲計年」的錢大昕同志

據《左傳》記載,「絳縣」那個地方的老人都搞不清今年是哪年。襄公三十年,絳縣人「不知紀年」,只知自己「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師曠推算出他生於「魯叔仲惠伯會郄成子於承匡之歲」,即文公十一年(前616),時年73歲。

因為計算起點是出生月和日,所以這個計算應該算是周年計算,支援了錢大v的周歲計年說法。

但仔細推敲,又感覺**不對了。絳縣老人的出生日期比較特殊,他的生日「正月甲子朔」即夏正的歲首。這樣,周歲、虛歲的增年節點在同一天;但在計齡上,周歲因為不算出生的這一年,就比虛歲少一年。

到魯襄公三十年(前543)二月,表面上已經過了歲首和絳縣老人的生日;但當時行周正,三十年二月即夏正的二十九年十二月,實際上距歲首和絳縣老人的生日還差幾天。所以按照周歲算,絳縣老人只有72歲;師曠說的73正是虛歲,即加上出生那一年的演算法。這樣,這個例子只能證明古人其實還是以虛歲來計算自己年齡的。

事實究竟如何,答案在風中飄,就無法追究了。

最後才是本文的重點:虛歲作為一種連發明虛歲的古人都搞不清的東西,你可以完全不用理會它對你的心理壓迫,擁抱年輕的周歲,享受門檻之前的最後時光。

中國人和外國人有什麼不同,中國人與外國人有什麼區別?

地域 國籍 膚色 經濟 政治 社會背景 歷史 文化 教育 情感的表達方式 生活習慣 日常禮節 哈哈 中國人有中國國籍,外國人沒有中國國籍,關於房子方面呢,南韓人喜歡 地熱 南韓人喜歡在家裡不穿鞋光著腳,日本人注重衛生間的大小及乾淨程度 你是想知道哪方面的?外表?還是內在?還是文化,思想?事實上人與人...

來過中國的外國人怎麼看待中國人,外國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國人?

他們看到的只能是表面現象,治安可靠,交通建設進步快,自然環境保養不足。因人而異,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外國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國人?中國地大物博,雖然我們擁有非常高的民族自豪感,可是你知道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的嗎?在國外有這樣乙個現象,一部分沒有來過中國旅遊的人,對中國人或許還有一種偏見,而來...

中國人進來,外國人繞邊走

堅決抵制日貨 告訴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也不要購買日貨。以我們個人的能力只能做到這一點了 祝你好運 恨,首先要大力發展海防和空防,發展強大的 作戰能力強的海軍和空軍,發展航空母艦 多元遠端飛彈,實現對日本的軍事封鎖遏制,必要時進行制裁 其次從經濟上進行封鎖遏制,如金融干預的手段,資源封鎖方式等 再次,從文...